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热点问题探究

2016-11-09 09:09明周扬
开心素质教育 2016年8期
关键词:数学计算运算同学

明周扬

计算问题一直是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随着小学数学教学程度的加深,数学计算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给学生的学习活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首先应该明确数学计算教学中的热点问题,才能给学生带来更有效的教学效果,帮助他们迅速地成长起来。

一、多向计算思维

小学数学中的计算问题一直是教师比较头痛的问题,虽说小学数学是数学领域中最简单的部分,但是对于刚刚接触计算的学生来说是一件很有难度的事情,复杂的运算法则和计算规律使得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混淆不清。渐渐失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甚至产生恐惧的心理。因此教师在进行计算教学的时候,要注重采用正确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多向计算思维。

例如在《整数四则运算》的学习中,学生对于加减乘除的概念还不是很熟悉,对括号的运用还不是很娴熟,因此教师要利用课堂时间加强学生计算能力训练。

例题:计算30-25÷5+6。

解题思路:首先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这道题目的计算顺序进行分析,然后从中总结四则运算的规律。

师:“这道题含括了加、减和除法的运算,哪位同学可以解释一下这道题目的运算顺序?”

生:“先算除法,再算减法,最后算加法。”

师:“计算结果是多少,哪位同学可以快速回答一下?”

生:“31。”

师:“如果将这道题目改成(30-25)÷5+6,同学们能够解释一下计算顺序吗?结果又是多少?”

生:“先算减法,再算除法,最后算加法,结果是7。”

师:“回答不错,同学可以看到两道题目的数据没有发生改变,运算符号也没有发生改变,但是计算顺序和结果却截然不同,这就是括号的神奇之处,它可以改变运算顺序。从上述两道计算题中,同学们可以总结整数四则运算的什么规律?”

生:“先算加减,后算乘除,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内容。”

师:“为了促进你们更好的掌握四则运算规律,老师将它编成了一个口诀:四则运算讲顺序,通览全题定方案。从左到右脱式算,次序千万不能乱。先乘除来后加减,小括号里算在先。每算一步都检验,又对又快喜心间。”

整数四则运算是小学生接触到的基础性的运算知识,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多向运算的逻辑思维,为今后学习更加复杂的计算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计算法则与实际计算的问题

计算法则固然重要,但是过度要求学生背诵法则不仅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也会对他们造成很大的精神压力,长此以往就会造成学生学习兴趣的降低,影响教学效果和学习成果。教师应该注重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法则,而不是刻意强求他们死记硬背。

例如计算法则中有九九乘法表,为什么对除法运算没有相应的计算规律总结,让学生在学习乘法和除法的时候就会产生思维混乱的局面。对于乘法计算,教师可以通过要求学生背诵乘法表掌握基本的数字计算,但是对于除法的计算,教师只有通过大量的重复练习,才能让学生掌握除法运算方法。这就需要教师转换教学方法,要理解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方式,注重乘法表的运用转换和知识迁移,让他们明白乘法和除法之间存在的联系,同学们可以通过乘法表倒推除法运算的规律。

三、计算教学生活化

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运用课本知识,促进他们对计算知识的掌握,激发他们学习数学计算知识的兴趣。

例如在小数计算知识的学习时,教师可以事先选择适合的商场作为教学的基地,带领学生进入商场进行小数学习,尤其是儿童图书区域,很多商品的价格都是小数的,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然后将同学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可以拿到50元的购物费用,再到超市的图书区域选择他们想买的书籍,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金钱观念和计算能力,让他们对想要购买的商品进行价格评估,根据货柜上的标价计算图书的总价格,分析自己拥有的钱可以购买多少书籍,并且怎么组合购买才是对资源最好的分配。分组的同学不能只顾自己购买商品种类和数量,还要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通过协调购买多种书籍,避免出现大家购买相同的商品。学生在购买书籍时候就会运用到计算知识,同时也提高他们的沟通和组织能力,促进他们对数学知识的运用,实现真正的理解教学。

猜你喜欢
数学计算运算同学
试析如何开展有效的数学计算教学
“511”教学模式对提高农村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实践研究
利用迁移思维 提高小学数学计算课堂效率
小学数学计算易错题的千预和跟进分析
长算式的简便运算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加减运算符号的由来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知识归纳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