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过程写作的形成性评价探索

2016-11-09 09:09张建明
开心素质教育 2016年8期
关键词:记叙文导图环节

张建明

经过多年实践过程写作:笔者采用的过程写作是三大部分六环节模式,即写前阶段、写作阶段、后写作阶段为三大部分。六环节指的是:列提纲或列思维导图、起草、修改、重写、教师批改、再重写定稿。对过程写作中的各个环节的形成性评价,重点是制定合适的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应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具体情况,不同单元内容,不同的写作体裁等做出调整。

写前阶段的列提纲或思维导图,需要根据不同体裁来决定。如人教版八年级下册Unit 1 3a是一篇典型的叙事性记叙文,因此可采用记叙文思维导图基本模式让学生列出文中的要点。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和完成思维导图的方式掌握记叙文的基本要素和结构。教师同时也要让学生注意到记叙文的时态,并关注故事情节之间的逻辑关系。记叙文的思维导图的基本模式如下:(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Unit 1 3a为例)

学生写作叙事性记叙文时,要求学生列出思维导图。小组之间相互检查并签名,评价标准是:①思维导图各环节内容完整,准确;②思维导图所列内容是否与写作内容一致;③所用时态是否正确;

相互检查批改之后,便进入下一环节,起草阶段。

根据思维导图,完成写作,同时提供写作评价标准指导学生写作,即:①结构:头绪分明,脉络清楚。②内容:突出中心,详略得当。③语言:用活语言,准确生动。

后写作阶段是形成性评价的重点和关键。修改环节可采用多种形式,有两两对批、小组内互批、不同组之间对批或互批,评价标准也是上文写作评价标准。

通过小组批改,学生之间进行了一次相互学习,也能从相互批改中发现自己的弱点或缺点;为“个人自我修改”做好准备。学生根据别的同学批改反馈,和自己批改中的感悟重写一遍作文;上交教师批改;教师也是从结构、内容、语言三方面批改评价,但主要从学生的写作态度,写作能力,合作精神方面写出鼓励性为主的评语。对于写作很糟糕,问题严重的学生则个别辅导,要求再重写。对于写作表现优秀的同学及时表扬,把修改后比修改前档次提升明显的作品在全班展示。

除了每次写作之后教师的表扬之外,笔者每学期进行两次(期中、期末)学生互评、学生自评活动(学生根据写作评价标准列出别人和自己写作中的优缺点,从写作态度、写作习惯、写作能力、合作精神方面给别的同学或自己写出评语),教师依据学生的互评与自评和自身对学生的观察了解,对全班每个学生写作情况做出综合性评价。期中、期末之前,通过无记名投票,与教师的综合评价相结合,选出写作进步之星、合作之星、自强之星,以星级小组各三名。获奖学生的照片张贴在光荣榜里,并给学生家长发喜报,要求家长给予学生更多的支持与鼓励。

在过程写作的形成性评价中,学生既是学习的主体又是评价的主体,学生是积极的参与者和主动的合作者。教师只是点拨者、指导者。《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2)指出,形成性评价是日常教学中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和实施的评价活动,其首要目的是促进学生学习,核心是通过不同形式的反馈给学生提供具体的帮助和指导。过程写作的形成性评价不是以教师的简评或一个分值来对学生习作下结论,而是重点放在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上。这种形成性评价,使学生有明确的修改目的,清楚地知道修改原因,能看到修改的效果,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

过程写作的形成性评价方式,以支架理论,反馈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等为基础,让学生全程参与,在诊断问题、探索改进方法的过程中,教师逐步放手,学生最终独立完成写作任务。这种评价方式不仅让学生写作水平提高得快,而且真正体现了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

猜你喜欢
记叙文导图环节
努力写出“高像素”的记叙文
记叙文阅读专练
借助思维导图,助力学生“逆行”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详略得当 凸显中心——初中记叙文写作之详略安排教学指导
依托过渡环节 构建游戏化微课程——解决幼儿园过渡环节“消极等待”的策略
谚语趣画
五环节助学教学设计案例
第6章 一次函数
第9章 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