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中的本土化资源利用探析

2016-11-09 09:09罗琼
开心素质教育 2016年8期
关键词:竹笋汤圆南昌

罗琼

随着幼儿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本土资源日益成为幼儿教育的重要素材,并逐渐上升到国家的幼儿教育战略层面。如无论是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还是新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都将如何切实有效地利用本土化资源,以及以此为基础的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置于较高位置,并得到了幼儿教育界的高度关注。

一、盘活本地乡土地理文化资源

现代教学理念强调,优质科学的教学内容不限于书本,它既来自课本,更来自学生生活的世界。特别是幼儿,他们的认知处于感性、具象的认知阶段,对于他们所生活成长的环境较为熟悉,而其中的乡土地理文化资源中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虫一鸟等都隐含着教育价值,成为开展幼儿教育的重要特色资源。南昌历史文化悠久,具有秀丽的风景和深厚的人文积淀。据此,从本园的实际情况出发,以亲历探究为主题,重视过程的学习发现为目标,开展《我眼中的美丽南昌》教育活动。结合班级幼儿的数量和南昌的景点分布,组织家长动员会,与家长共同协调,选取完成适合孩子的经典作为《我眼中的美丽南昌》的教育活动本土化课程学习子任务,利用节假日带孩子开展观察、探究、学习、发展为内容的旅行。在家长与幼儿亲子游的基础上,收集班上幼儿与家长旅行中的风景照片,并制作《我眼中的美丽南昌》主题活动照片墙,为每一个景点标注名称和活动卡片。在《我眼中的美丽南昌》活动分享会的现场,请参加旅行的孩子作为“小导游”介绍景点的见闻和经历,幼儿教师则化身“游客”,对幼儿的讲解进行归纳补充或者提问。在生动直观的分享中,幼儿不仅锻炼了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更拉近了与家乡的代表性景观、名胜古迹的距离,神话了爱家乡的感情。

二、挖掘本土化的饮食文化资源

饮食是地域文化的重要展现,也是幼儿每日衣食住行中零距离接触的活教材。南昌作为重要的华中区域城市,是教学和学习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问题。作为地域地理重要的物质载体,区域性景观具有生动形象、便于实地考察等特点,深入挖掘利用这些饮食文化,开展南昌本地的饮食制作的手工体验课程,从直观生动的本土化饮食切入,帮助幼儿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培养热爱劳动、节约自律、团结协作等意志品质。如结合南昌本地汤圆,开展《美味DIY》饮食手工课,根据南昌当地的特产和社区有关的教育资源设计,围绕南昌汤圆的发源、原材料、制作的工艺几个重点进行,激发幼儿极大的参与兴趣和活动热情。围绕南昌当地的特色食材——竹笋,进行饮食创意,增加了鲜榨竹笋汁环节,将绿色的竹笋汁加入汤圆面粉中进行搅拌,引导幼儿观察面粉的变化,幼儿们表现出极大惊奇,纷纷参与到调制汤圆馅料、一起动手包汤圆的活动中,品尝自己动手包的竹笋汁绿色汤圆。再围绕绿色主题,对竹笋的绿色价值进行延伸,设问竹子有哪些作用?幼儿纷纷回答。通过本土化的食材竹笋,使幼儿通过动手操作、语言交流、品尝体验等方式,感受到活动的乐趣,更激发了幼儿的绿色生态意识。

三、关注本土化的特色自然资源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格局中,自然是一部博大厚重又丰富多彩的大百科全书,为加强幼儿认识世界、感受自然、思考人与自然等等,提供了最生动直观的教育资源。南昌拥靠鄱阳湖,具有得天独厚地理位置、河流资源和气候特征。对此,在讲解“中国的河流”时,引用江西的古谚语“七门九州十八坡,三湖九津通赣鄱”,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讲解南昌当地的当地水系分布,并且结合南昌当地龙河遭受严重污染、生活工业垃圾臭气熏天的环境案例进行讲解,使学生从教材情景回归到生活情景,增加学习兴趣。展示龙河被污染的照片时,幼儿们看到照片中发黑的龙河水,看到河段中的垃圾,纷纷表示不应该乱扔垃圾,要做南昌绿色河流的小卫士。这一活动,让幼儿课程回归生于斯、长于斯的自身生活中,引导幼儿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是对《幼儿园教育实施纲要》关于利用本土化资源开展教育的理念的充分贯彻。

在幼儿教育改革日益深入的今天,利用本土化资源,构建贴近幼儿生活实际和成长诉求的教育环境,科学引导幼儿爱自然、爱家乡、爱祖国的积极情感,是全新的时代命题,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促进幼儿教育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竹笋汤圆南昌
南昌舰举行“大洋成人礼”
元宵VS汤圆
汤圆来卖萌
Listen and Number 等
汤圆
竹笋
竹笋
竹笋见到阳光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