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梦想照进现实

2016-11-10 05:35
职工法律天地 2016年9期
关键词:保险费率社保费费率

□本刊记者综合整理

如何让梦想照进现实

□本刊记者综合整理

在3月16日的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表示,适当下调“五险一金”的缴存比例是可以做的,“让企业多减轻一点负担,让职工多拿一点现金”。随后,人社部表态将研究落实降低社保费率。根据“十三五”规划建议,生育保险和医疗保险合并,将“五险一金”精简为“四险一金”。有媒体报道说,社会保险费的精减将进入快车道,而“五险一金”的精减也已纳入最高决策层的视野。

社保费率过高的历史原因

目前,中国社保体系主要由“五险一金”组成。其中,养老保险总费率28%(单位缴费20%、个人缴费8%)、医疗保险8%(单位缴费6%、个人缴费2%)、失业保险费率2%(单位、个人比例各省自定),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由单位缴费个人不缴,工伤保险平均费率为0.75%,生育保险的平均费率为不超过0.5%。住房公积金最高限是24%(个人、企业各缴费12%)。

在我国绝大部分地区,“五险”的总费率已达到企业工资总额的39.25%。其中,企业负担为28.25%,个人负担为11%,企业社保负担非常沉重。曾有测算结果表明,以一名30岁且月薪为6000元的职工为例,其每月单位和个人缴费金额为2700多元,1年约为3.3万元。即便不考虑这名职工今后的工资增长问题,只要大约30年,到他60岁退休时,单位与个人的总缴费就将达到100万元。

我国的社保费率为何会如此之高?有媒体报道称,据1997年养老保险改革方案的设计者透露,当年制定28%的费率,其中3%~5%为了解决“老人”未缴过社保费的缺口。养老金高费率难以下调的最重要原因是政府没有承担转制成本,而是通过制定高费率试图最终由企业和职工来承担。这导致在职一代既要通过代际转移支付赡养已经退休的一代,同时又要为自己的将来做准备。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李珍认为,直到今天,转制成本有多少,到底由谁来承担以及如何偿还,在政策层面仍然没有现成的答案。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历史债务偿还机制的缺失,导致现阶段企业缴费率高。

过高的社保费率将大量中小企业陷于两难处境。若按规定缴费,高额的人力成本是它们不能承受之重,不利于产业竞争力的增强,进而加剧了国内实体经济的发展困境。如果逃费不缴纳,则是违法行为,更没法向员工交待。

所以,一段时期以来,降低社保费率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下调社保费率 职工社保待遇会降低吗

从3月起至今年6月30日止,北京启动重新核定部分用人单位工伤保险费率的工作,涉及企业10万余家。此前,根据今年北京市工伤保险费率调整的相关政策,北京工伤保险基准费率由原来的0.5%至2%调整为0.2%至1.9%。

上海决定从2016年1月1日起,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单位缴费费率均下调1个百分点,失业保险单位缴费费率下调0.5个百分点。

广东决定将失业保险缴费费率从原来的2%降低至1%,并要求从2016年下半年起,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城乡一体化,逐步将单位费率下调到5.5%左右。

天津提出降低失业、生育、工伤保险缴费费率。其中,企业缴纳失业保险费率由2%降至1%;缴纳生育保险费率由0.8%降至0.5%;缴纳工伤保险基准费率最低标准由0.5%降至0.2%,最高标准由2%降至1.9%,调整后综合费率水平由0.67%下调至0.54%。

浙江杭州决定对企业缴纳的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部分每年减征1个月,生育保险费率下降0.2个百分点,企业缴纳的工伤保险基准费率平均下降0.2个百分点。

福建厦门也下发通知,企业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用人单位缴费率降低1个百分点。

人们不难发现,在近期调整社保费率的这几个地区中,大部分是对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费率的调整。但在我国目前“五险”总费率39.25%中(企业负担28.25%,个人负担11%),养老和医疗保险占最大头。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苏海南表示,真正要为企业减轻负担,应考虑下调养老保险费率。

目前,上海是今年第一个动养老保险“蛋糕”的地方。上海宣布从今年1月1日起,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单位缴费费率均下调1个百分点。此外,上海还将失业保险单位缴费费率下调0.5个百分点。据测算,费率下调后,预计全年可减轻企业负担约135亿元。

减轻企业压力,上海经验能否被全国各地效仿,养老保险费率是否会普降?

对此,人社部社保所所长金维刚表示,调整养老保险费率,要视情况而定,“广东、浙江等地结余较多,可以先降、多降。一些省份已经在动用历年结余或者需要大量财政补贴,要慎重考虑。”

此外,针对一些困难企业,全国多地都出台了相关政策,既包括缓缴社保的,也包括有针对性地降低养老保险费率的。

甘肃明确表示,在2017年底前困难企业在期限不超过一年内可缓缴五项社保费,缓缴的社保费免收滞纳金。缓缴期满后足额补缴各项社会保险费,符合相关条件的困难企业,可再次申请享受缓缴社会保险费政策。

重庆市更直接,该市对小微企业直接降低养老保险缴费费率,单位缴费费率由原来的20%直接降至12%。

下调社保费率会不会引起社保支付待遇水平的降低?对此,金维刚表示,降低社保费率,意在为企业降成本,但不能降参保职工的待遇。

在宣布降低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费率后,上海市副市长时光辉介绍,目前上海职工社会保险基金的收支情况较好,此次下调社保费率,不会影响到参保人员的总体待遇水平。上海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也强调,上海会跟着国家“一起走”,该涨的一点都不会少。

实行困难企业缓缴社保政策的山东省相关负责人也表示,缓缴期间,职工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正常享受,不受影响。

降低社保费率,尤其是下调养老保险费率,会不会给未来养老金的支付带来风险?一方面是给企业减负,一方面是保证养老金长期支付安全,两者如何平衡?

李克强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算了一笔总账:“去年养老保险收支结余3400多亿元,累计结余34000多亿元,我们还有全国的社会保障基金储备16000亿元没有动。”

有关业内人士表示,从养老保险的收支结余、累计结余和社保基金储备的数目看,当期发放没有问题。不过,人社部也表示,应对未来人口老龄化的压力,养老保险长期存在着支付压力。

对此,“制定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办法”也写进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据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财政部正在牵头制订“国资划拨社保基金”方案。

调整社保费率应补足相应的“功课”

《京华时报》发表署名评论员文章指出,我们必须承认,从世界各国的情况看,当前我国企业承担的社会保险缴费比例是比较高的,对诸多企业特别是大量小微企业来说,缴费负担总体上是偏重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发展,甚至制约了工人的薪酬增长。今后的趋势是,适当调低企业缴费比例,减轻企业和职工负担,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不过,在减轻企业缴费负担之前,有一些关键问题需先理清,如果不理清这些问题,不仅企业负担难以减轻,还可能使广大职工的利益受损。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社会保险基金总额的数量必须能基本满足支出需要。这就意味着,减轻企业或个人的缴费负担前,必须有配套机制,提前补足可能产生的亏空。

其次,要细究当前部分企业负担过重、社会基金压力过大的深层次原因。按说,我们的缴费比例是比较高的,本不应出现基金亏空等问题。但是,基于历史原因,也会有一些特殊情况存在。比如,在一些地方,一些老国有企业长年亏损宣布破产,地方政府同意企业职工在企业未足额缴费的情况下享受社会保险待遇,但地方政府并未出资补足相应的亏空。再比如,前些年,有的地方政府为了招商引资,允许企业按雇员人数的一定比例缴纳社会保险,而不是足额缴纳,相应的亏空由当地社保基金承担,这都是导致社保基金压力过大的重要原因。因此,在减轻企业缴费负担之前必须明确,缴费比例调整后,原来产生的亏空,须由政府负责采取必要保障手段予以“补足”。政府如果不履行相应的责任,最终受损失的还是普通职工。

再次,缴费比例调整是必要的,但一定要明确,企业职工参加社会保险,不仅仅是义务,更多的是一种权利。这就意味着,对于广大职工来说,享受权利是第一位的,调整企业缴费比例,既不能增加职工的缴费负担,也不能降低企业职工退休后的社保待遇。对于缴费职工来说,因为其劳动关系由企业和职工本人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用,本质上都应当视为本人享受社保待遇的“资本”,即使没能实现全国统筹,国家也要创造条件不让他们已有的付出“打水漂”。当前,职工在一个地方的社保缴费,到另一个地方可能不被承认,这表明我们的制度设计还没能真正做到以“职工为本”。

据测算,我们的社保缴费费率与日本、瑞典等发达国家较为接近,远超亚洲其他国家。缴费费率的调整,是一个事关全局的大事,因此,在调整缴费制度前,一定要提前做足相应的准备,补足相应的“功课”。

对企业来说,显然是此次改革的最大受益者。降低社保费率,一些地方还允许有困难的企业缓交社保,这些举措明显有利于在转型的艰难时期帮助一些企业减轻负担。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其中潜藏的道德风险也是不容忽视的,这在政策出台之初就应该料想到。毕竟,在以往,缴费基数已经多年低于实际工资水平,并造成了社保名义费率的“虚高”。一些参保单位往往通过低报缴费基数等方式来减轻实际缴费负担,形成了我国特有的社会保险“名义”和“实际”两个费率。比如《中国社会保险发展报告2014》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月人均缴费基数为3037元,全年缴费基数为36444元;2014年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56360元。也就是说,实际社保缴费基数大致为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的65%。

所以,在减轻负担的同时,也要做实缴费基数,将原来存在的一些无序的缴费现象规整为有序状态。在存量改革的维度里,主要任务应该是建立秩序,做好规范,不断加大统筹的力度;而在增量方面,最根本的强化社保功能的途径还是将其做大做强。《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条例》自2016年5月1日起施行,该条例规定,全国社保基金的性质是国家社会保障储备基金,由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管理运营,由中央财政预算拨款、国有资本划转、基金投资收益和以国务院批准的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构成,用于人口老龄化高峰时期的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支出的补充、调剂。增量的努力,是存量改革的一个必要支持,可以缓解社保改革、养老改革中的不少矛盾。

资深时事评论员老宋撰文指出,如今社保费率改革的步点已清晰可闻,当然是顺应民意的重大利好。那么,这次改革的力度如何呢?平心而论,从目前一些省市下调社保费率的内容来看,步子迈得还不够大。下调的幅度和广度都不符合社会预期,然而,这是有复杂原因的。

下调社保费率的步子不够大,是为了走得更稳些。说清楚了,公众会予以理解,但从长期来看,适当加大社保费率的下调幅度,扩大下调的险种,是社会的普遍期待,既减轻企业负担,又能增加职工的“获得感”。而且把各种加减法利用好了,也是有望实现的。以养老保险为例,尽管应对未来人口老龄化的压力,长期存在着支付压力,需要划拨国有资本充实养老保险基金,来减轻改革的负担,而“制定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办法”也写进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而在另一方面,目前,社保高费率是断保的重要原因,如果降低费率不仅有利于减轻缴费主体的负担,也有利于提高参保率,这也是注入“养老金大池子”的持续健康的活水。这样一来,就一定能让“让企业多减轻一点负担,让职工多拿一点现金”的梦想照进现实。(据《亚洲财经》《中国经济网》《京华时报》《21世纪经济报道》《新金融观察》等)

猜你喜欢
保险费率社保费费率
陕西县域苹果种植风险评估与保险费率厘定*
用人单位不参加社保或未按时缴费,会有什么后果
皖江城市带社保费征管机制优化研究
基于图数据库的全国联网收费快速路径搜索和费率计算方法探究
确定标准必要专利许可费率的Top-down方法研究——以TCL案为例
社保费征管:由“二元”迈进“一元”
欧洲国家社保费怎么征管
基于费率文件累加的高速公路费率生成校核方法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