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分析

2016-11-10 00:36刘鸿斌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文化价值古建筑历史

刘鸿斌

摘 要:古建筑是人类遗产的重要体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特定背景下的历史文化,同时还是城市意象的主体标志性符号。作为文化遗产,古建筑不仅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且还能够从艺术、科技、建筑、美学等方面突出重要的价值。在旅游行业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古建筑因其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而引起了社会上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古建筑;历史;文化价值;城市意象

中国古建筑主要是指中华文明还没有受到西方文明影响之前,在我国古文化引导之下而形成的构建物、建筑物、建筑手段以及相关体制。中国古建筑对许多少数民族地区以及半个亚洲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其实,从甲骨文中,就可以看出古建筑对我国古文化产生的深远意义,很多汉字都是通过建筑形象进行造型的,例如“宝盖头”,这是建筑形象的具体体现。针对西方文明,我国古建筑发挥了建筑材料的优势,以斗拱和四周起翘的屋顶为象征。从战国时期开始修筑的长城沿着400mm等降水量线绵延,虽然如今已经失去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作用,却成为了我国中华文明和民族精神的象征。

一、中国古建筑相关概述

中国古建筑由于各种原因,例如战争、地震、大火等,而保存至今的,少之又少。目前,针对中国古建筑的研究,一般都是通过相关资料,如随葬品、遗留建筑、壁画等,甚至有的只能根据古代相关资料及文字中的信息对当时的建筑形态进行勾勒,这也是研究中国古建筑的一个重要手段。描述古建筑的古典文学有许多,且以竹帛、甲骨、书籍等方式流传下来的也比较多。我国文字多为象形字,因此可以从古文字中研究当时古建筑的轮廓。单纯地从文字、古典文学等当中寻找建筑形制是不全面的,但是也并不代表是凭空判断,只要相关研究人员在古典文学中掌握语言的变化规律,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勾勒出古建筑的样貌。同时,在中国古建筑中,还能够充分体现出等级制度。将建筑作为判断等级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巩固和体现风险等级制度,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建设者对于建筑的创造力发挥,使其开始重视群体组合。例如清代的皇家陵园,其布局错落有致,讲究建筑群体与大自然之间的有效搭配,即因地制宜。

二、中国古建筑结构、空间及形式分析

(一)中国古建筑的形式

从大量的相关资料中可以得知,我国古建筑形式主要是以“大屋顶”为主,这对于中国古建筑而言,不仅是一个历史奇迹,而且还代表着当时社会的思想,即“大屋顶下的大一统社会”的思想。因此,从中国任何一个古建筑物中,都能够看到最基本的形式——“大屋顶”人字形。中国建筑一般都是由居民住宅演变而来,以此解决人们要求的规模和尺度,外形基本都是以人字形呈现出来的,即双面坡屋顶。在中国古建筑中,人字形屋顶是最为明显的一个特征,关于这点都可以从住宅、庙宇、宫殿等充分体现出来,尤其是云南傣族地区现存的古建筑。虽然有高有低,有大有小,但是从总体上来看,形式统一,即典型的“大屋顶”。

(二)中国古建筑的结构

中国古建筑结构主要是以木结构为主,其根据自身结构的特点对建筑进行造型。目前,浙江的余姚河姆渡是我国发展最早的木结构古建筑物,距今已有7000年左右的历史。根据相关的资料显示,在三百平方米的范围之内,有多座干阑式建筑,其中有一座深约8米,长约23米,在云南傣族地区也有大量干阑式建筑。木结构的建筑物主要包括板、梁、柱、枋等。中国木结构的古建筑主要分为穿斗式、叠梁式以及井干式这三种类型,其中穿斗式和叠梁式比较常见,这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建筑结构形式。对于穿斗式而言,其用料较少,立柱排列比较紧密,为筑夹泥墙和壁板的安装提供了极大的便捷,具有施工方便、节约材料、经济效益较高等优点。因此,我国保留了大量的穿斗式民居。在空间较大的地区中,采取叠梁式与穿斗式构架相结合的办法;在山墙部门,采用穿斗式,其中的几间采用叠梁式,两者相互配合,相辅相成。对于井干式建筑则是因地貌和地势而建,云南山区、半山区的普米、傈粟、独龙等族多采用井干式建筑,此类建筑有利于防寒、防震等特点。

(三)中国古建筑的空间

在古代,中国人便青睐于内向型的封闭空间,使得我国古建筑形成了以合院为主的封闭性主体,例如四合院。这种独特的群体组合在平面上,形成了别具有一格的空间形式。在殷商建筑遗址中,我们就可以轻易发现四合院的布局形式,在西周时期,四合院已经趋于完善,在汉代,四合院已经十分普遍。在隋唐时期的绘画、明器中就可以清晰地看到四合院的形式,前面主要用于会客、聚会、商讨等,即大堂,后面主要用于休息、睡觉,即寝室。对于这种四合院的布局,在宋代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在大堂和寝室之间形成了一个丁字形,即偏院或耳房。虽然从目前来看,元代的四合院没有保留下来,缺乏实物,但是在元大都旧址上挖掘出的后英房元代住宅遗址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到四合院的布局,与北京现代四合院十分接近。在明清时期,四合院已经非常成熟,故宫便是由许多大大小小的四合院组成,云南的大理、丽江地区也以四合院建筑为主。由此可知,在中国古建筑中,四合院是主要的建筑形式。

三、中国古建筑历史文化价值的研究

《华夏意匠》打破了中国建筑史研究领域中止步不前的局面,促进了我国建筑史由形制史学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这是中国古建筑历史文化的一种突破。

首先,从建筑空间方面来说,在中国建筑史中,最先接触空间理论的是园林,但是近几年来针对于建筑空间的分析与研究,其所涉及的深度和广度都不在园林空间的范围之内了。有的从建筑外部空间对中国名楼负城特色进行研究,如蔡晓宝的《也谈中国古代楼阁》;有的从形式理论研究中国园林空间的,如彭一刚的《古典园林分析》;有的从视觉功能研究中国古建筑内部空间的,例如张家骥的《独乐寺观音阁的空间艺术》、刘宝仲的《中国建筑视觉艺术》;有的站在总体之上,运用系统对古典园林意境进行探讨,通过半隔、全隔的空间的把握,对古典园林意境表达出系统性的理解,如金学智的《苏州古典园林的遮隔艺术系统》。由此可知,关于中国古建筑的空间理论,无论是从量还是从质上,都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其次,针对于城市研究方面。在我国古代城市的研究中,逐步形成了以文化源流为线索,以重点构成为基础的系统。对于中小城市和地方城市的研究,与传统静止孤立的都城研究相比,更加别具风格,具有较强的开拓性和创造性,尤其是近几年来,涉及范围日益宽广。站在建筑学的角度上,对城市客体原型进行探讨,如马世之的《试论我国古城形制的基本模式》。除此之外,陈桥驿的《水经注》、郑孝燮的《中国中小城市布局的历史风格》、贺业炬的《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史论丛》《考工记营国制度研究》等,都对中国古代城市进行了宏观性的研究,其主要突破在于将城市作为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近几年来,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相比之下,针对于坛庙、陵墓、宫殿、宗教等方面建筑的研究比较少。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是包罗万象且错综复杂的课题,许多相关的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因此本文认为针对于中国古代城市的研究,极有可能会成为独立的城市史学。

再次,关于古建筑的维修与保护方面的研究。在维修古建筑过程中,为了能够保证古建筑的历史文物价值,必须要保存好原有的构件。但是由于中国古建筑主要是以木结构为主,因此容易受到破坏。以前,匠师们采用的是过墩镶补的手段对木料进行保存,但这对于木料的性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经过相关的研究和实验,古建维修部门采用了现代化学粘合材料与其他工艺相结合的手段,解决了木料来源困难的问题,并完好的保存了木构元件。除此之外,还需要防止自然的破坏。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便发现了许多遗址、构建、古建筑等,并经过相关部门的鉴别、选择,成为了一部充实的建筑史。目前,针对于中国比较辉煌的古建筑,除了考古的证据,还需要从古典文学作品中进行研究。与此同时,我国古建筑与外来文化也有着紧密的联系,例如佛教文化的传播,促进了古建筑风格的改变。此外,对于古建筑的保护我国取得了重大的突破。随着生态环境问题、建筑创新问题以及历史文化城市的公布等,我国已经将环保与文化有效的融合在一起了,并逐步形成了一套完善的保护理论,例如《古都保护工作面临的新问题》《历史文化名城建筑的更替》《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与面临的挑战》等,都深刻的揭示了保护古建筑的重要意义。古建筑是历史文化遗迹之一,与旅游业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作为一个民族文化、城市文化的象征,古建筑具有重要的功能和价值,如果这些功能和价值无法有效地体现出来,便会出现价值缺失的现象。而旅游业具有愉悦大众的功能,这是古建筑展示自身文化历史价值的重要途径,不仅能够传递知识,而且还能够传播我国文化。并且,旅游业的发展可以使得古建筑的保护意识深入人心,激发人们自觉保护古建筑的意识和行为。古建筑之所以珍贵,不仅是因为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同时还是历史的遗迹,经过了岁月的磨砺,向人们展示出我国古代社会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等,一旦被毁坏,便无法再得。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中国古建筑历史文化价值的引导下,中国古建筑历史文化发展的核心价值主要是以构筑方式和空间布局为主,从物质到精神,从局部到整体都渗透着中国古建筑独有的特性,这便是我国传统建筑的主要特点。同时,中国古建筑能够全面反映我国古代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并成为了我国文物建筑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具有利用和保护的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杨红玉.中国古代建筑历史文化研究[J].兰台世界,2010,(24):59-60.

[2]胡晓星.基于图像序列的中国古建筑快速三维重建[D].西安工业大学,2015.

[3]王妍.中国古建筑保护的发展与对策浅析[J].房地产导刊,2015,(27):10.

[4]陈弘,陈天声.中国古建筑以木构架为主体的成因探析[J].江苏建筑,2011,(02):1-3.

[5]樊宇,王宇楠.基于南京古建筑和现代建筑对比而产生的几点思考[J].价值工程,2011,30(23):70-71.

[6]叶蕾,毕烁.试论中国古建筑保护理念[J].中文信息,2016,(01):398.

作者单位:

云南省博物馆

猜你喜欢
文化价值古建筑历史
古建筑取名有什么讲究
山西古建筑修葺与保护
中国传统义利观下的市场经济主体探讨
承德外八庙的文化价值与保护策略探析
新历史
普陀山古建筑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