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摘世界罕见的施工桂冠

2016-11-11 03:46何增旺苟银昌李元勇
企业文明 2016年2期
关键词:铁五局全线冻土

文/何增旺 苟银昌 李元勇

勇摘世界罕见的施工桂冠

文/何增旺 苟银昌 李元勇

国内外专家在鄂拉山隧道进口考察时感慨地说:“鄂拉山隧道的施工难度在国内外隧道建设史上都是空前的。”

12月,是青藏高原大雪纷飞的季节;12月,是共玉公路鄂拉山隧道建设者喜庆的日子。2015年12月30日,一声巨响从海拔4 300多米的鄂拉山隧道深处传出,向世人庄严宣告:全长9 330米的世界最长高原冻土公路隧道——鄂拉山隧道全程贯通!它的成功,不仅为共玉公路早日通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加快玉树灾后经济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

挑战极限谋新篇

共玉公路起自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止于青海省玉树县,全长634.84千米,是玉树藏族自治州的生命公路通道,线路穿越海拔4 100多米的青藏高原。在这条新线上,中铁五局五公司担负着A5标段鄂拉山隧道进口的施工任务。鄂拉山隧道是目前世界上在建的最长高原冻土公路隧道,是共玉公路全线头号重难点控制性工程。该隧道地处西北青藏高原的青海省兴海县境内,海拔4 303米,这里高原缺氧,气候寒冷,自然条件十分恶劣,施工难度极大。国内外专家在鄂拉山隧道进口考察时感慨地说:“鄂拉山隧道的施工难度在国内外隧道建设史上都是空前的。”

罕见的工程,艰巨的任务,中铁五局开路先锋们挺身迎了上去。

曾经在青藏铁路昆仑山隧道建设中创下奇功、具有“开路先锋”称号的中铁五局,将光荣的使命交给了富有隧道施工经验的中铁五局五公司。五公司委派了富有高原施工管理经验的项目经理、党工委书记和总工担任项目领导班子,从公司各个地方抽调精兵强将火速奔赴鄂拉山。建设者的足音于2011年5月开始在雪域高原踏响。

进场之初,既无住房,更无照明用电、取暖设备。为了快速建点,他们临时租用位于214国道旁边的五道河养路工区废弃的两排简易空房住宿,用汽油发电机发电照明,很快支起了简易的办公桌椅。没有水,他们就每天轮流到住宿对面的青根河用铁锹铲掉表面覆盖的冰雪,用瓢一瓢一瓢地将融化的雪水舀入塑料桶,再由人工抬回驻地。就是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中,全体建设者迎风斗雪,艰难起步,于2015年9月顺利实现了鄂拉山隧道进口进洞施工,并取得了前期“全线第一个完成临建施工并进行办公,全线第一个组建并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的拌合站,全线第一批通过交通厅质监站验收的工地试验室,全线第一个安全进入冻土隧道施工的单位,全线第一个双洞安全掘进突破1 000米”的“五个第一”佳绩。

胜利会师鄂拉山隧道

项目负责人接受青海卫视记者采访

员工将项目经理高高抛起庆贺

优化施工抢时间

鄂拉山隧道施工最突出的矛盾是工期,9 330米的高原冻土公路隧道,工期只有54个月,这是一次严峻的考验。面对如此繁重的任务、恶劣的施工环境,中铁五局领导高度重视,先后有总经理、董事长、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工会主席和五公司党政工团主要领导多次率队深入共玉项目部,与建设、设计、监理和重庆交科所的同志们一道进行调查研究和方案比选,并运用曾在青藏铁路昆仑山隧道施工中的经验,创造性地采用无轨运输、三台阶开挖、低温早强混凝土支护、一衬二衬台车一次性衬砌、集中搅拌混凝土和大功率通风机加强通风等方案,为确保工程总工期如期实现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鄂拉山隧道施工中,一年中有九个月的冰冻期,形成了多年冻土层,成为鄂拉山隧道施工的第一只“拦路虎”。五公司项目部科学利用地形地势改善隧道施工条件,打破设计上的CD、CRD施工方法,大胆采用三台阶七步开挖法,促进施工进度加快。他们还采用人机联合的作业方式,实施“开挖、铺底、衬砌、沟槽”工序,及时封闭隧道,保证安全质量和文明施工;采用无轨装碴和运输,缩短工序衔接时间,使循环时间比过去缩短了30%。

在四年多的施工中,中铁五局在海拔4 300米的高原上实现了10个双百米成洞,创下单月开挖215米、衬砌236米的全线纪录,同时书写了世界高原冻土公路隧道月单口独头全断面掘进113米的施工新纪录。隧道进口于2015年1月12日提前掘进至分界点,工期比出口单位整整提前一年,由此获得了业主追加600米的隧道施工任务。中铁五局在高寒、高海拔、高缺氧的情况下,实现了月均成洞160米(单洞80米)的佳绩,创造了国内乃至世界高原公路建设史上的一个奇迹。

依靠科技战冻土

打隧道怕软不怕硬,面对多年冻土地质的隧道施工,有资料表明,单口月均掘进只能在15米至30米之间,按此计算,施工鄂拉山隧道需要78个月才能完工,这与合同工期54个月相差甚远。如果说优化施工设计是赢得时间的关键,那么依靠科技力量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面对鄂拉山隧道的特殊地质和工期形势,五公司在工程未开工之前就成立了科技攻关小组,确定了进洞Ⅵ、Ⅴ冻土快速掘进及防坍、冻土喷射混凝土、机械化施工配套选型为攻关项目。科技攻关小组经过反复研究和论证,打破了多年冻土施工的传统模式,通过在多年冻土开挖面覆盖黑色防晒网,在洞口搭设双层防晒网钢術架弧棚,有效控制边坡热熔速度,为洞口边坡支护赢得了宝贵时间,并成功实现了施工进洞。

在鄂拉山隧道施工中,五公司共玉项目部在10个方面积极进行科技创新,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其中,隧道洞口边仰坡冻土融化采用的黑色防晒网隔热减缓融化工艺、暗洞浅埋层多年冻土大管棚跟管施工工艺,获得青海省共玉公路建设指挥部科学技术进步创新奖,自行研发《用于高寒多年冻土隧道洞口钢術架弧棚》技术成功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用于高寒多年区的隧道低温早强混凝土配置方法,获2014年贵州省发明专利。

规范管理创精品

鄂拉山隧道是目前世界在建规模最大、海拔最高、长度最长的高原冻土公路隧道,进口左右线V、VI冻土围岩长达565米,V围岩2 000米,IV围岩2 540米,是全线头号重难点工程,给工程质量控制和安全生产管理带来很大挑战。

项目部根据项目工程特点和工期效益目标,制定了“工程创优质、工地创文明、施工创效益、安全无事故”的总体创建目标。他们坚持科学组织施工,把握好“人、机、料、环、法、测”的施工“六要素”,注重抓好细节管理,为创造最佳工作效益打好基础。项目经理部坚持做到在施工组织方案上求精,在推进措施上求细,做到优化施工组织方案、优化施工工艺、优化施工组织措施“三个优化”,确保了施工生产有序推进。项目部还坚持在“精细、精算、细管、严控”方面抓好成本控制,严格做好施工各环节的过程控制,使精细化技术成为精细化管理的一个亮点。鄂拉山隧道被青海省交通厅和共玉公路指挥部列为全线标准化施工和安全文明示范工地观摩点。2012年和2013年,青海省交通厅两次组织所属及全线38个单位近300人观摩团到鄂拉山隧道进口进行安全、质量、进度、标准化管理参观学习。2012年10月27日,时任青海省常务副省长徐福顺到鄂拉山隧道进口考察工作,高度评价中铁五局干得漂亮。2015年5月27日,青海省省长郝鹏到鄂拉山隧道视察工作,对中铁五局取得的科技创新成果给予充分肯定。

开工至今,项目部先后被中国中铁总公司、青海省交通厅、中铁五局、中铁五局五公司、共玉公路指挥部授予“红旗项目部”“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先进基层党组织”“青年文明号”“安全生产先进集体”“文化建设示范单位”“劳动竞赛优胜单位”“科学技术进步创新奖”等20多项荣誉称号,为中铁五局立足西北市场创下了良好的企业信誉。

(责任编辑:李万全)

猜你喜欢
铁五局全线冻土
中老铁路全线铺轨完成 年内开通运营
地道战
品牌全线升级
北极冻土在求救
情溢中老铁路
雅康高速正式全线试通车
广深港高铁将实现5G全线覆盖
冻土下的猛犸坟场
深改号角催征程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