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所致吞咽困难

2016-11-11 09:31
光明中医 2016年19期
关键词:假性醒脑中风

熊 涛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所致吞咽困难

熊 涛

目的 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所致吞咽困难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中风后假性球麻痹所致吞咽困难患者11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传统针刺法治疗,观察组实施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评分和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评分和治疗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4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14%。结论 醒脑开窍针刺法能够有效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所致吞咽困难现象,治疗效果十分理想,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醒脑开窍针刺法;中风;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

中风在临床中是一种多发病症,其中假性球麻痹是中风中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而吞咽困难又是假性球麻痹的主要临床症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带来极大的影响。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醒脑开窍针刺法以其规范化、量化等诸多优点[1],逐渐被广泛的应用于临床治疗当中。现针对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所致吞咽困难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中风后假性球麻痹所致吞咽困难患者112例,按照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56例。其中,对照组男35例,女21例,年龄50~71岁,平均年龄(62.4±5.7)岁,病程46~70天,平均病程(56.1±2.4)天;观察组男33例,女23例,年龄51~72岁,平均年龄(62.8±5.3)岁,病程44~71天,平均病程(62.8±5.1)天。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的对比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诊断标准[2]选取的112例患者均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中关于中风后假性球麻痹所致吞咽困难的临床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排除感染性皮肤病患者、妊娠哺乳期女性、严重感染患者、血液系统疾病患者、过敏体质患者以及严重精神疾病患者。

1.4 方法

1.4.1 治疗方法 对照组实施传统针刺法治疗,首先选取患者完骨、旁廉泉、天柱、风池和廉泉5个穴位为主穴位,选取金津和玉液为副穴位,其次在天柱、完骨和风池三个穴位进针,刺入1.5~2寸,并以100r/min的速度进行捻转,每个穴位捻转15s,留针30分钟即可,此时患者对针刺的感应十分强烈。最后以相同的刺入深度和捻转速度向廉泉和旁廉泉两个穴位进针,15s后出针,同时对金津和玉液两个穴位采用点刺放血。患者每日治疗2次,1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治疗6天,休息1天,共治疗1个周期即4个疗程。观察组实施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首先选取患者人中、内关、三阴交、极泉、风池、完骨、天柱7个穴位,人中向鼻中斜下刺入0.5寸,内关直刺1~1.5寸,使用雀啄泻法捻转1min,三阴交穴位采用提插补法向后斜刺,进针1~1.5寸,患者肢体抽动3次即可停止进针,风池、完骨和天柱三个穴位进行高频率小幅度的捻转补法针刺1min,最后取患者极泉穴位进行抬臂针刺。治疗时间同对照组。

1.4.2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患者的吞咽情况,并根据患者治疗前后的吞咽功能情况进行评分。0分为无吞咽困难;2分为吞咽轻微困难,不影响正常生活;4分为吞咽较为困难,饮水和吃饭缓慢;5分为仅能吞咽特殊食物;6分为无法吞咽。

1.4.3 疗效判断标准[3]使用实验法对患者的吞咽功能情况进行判定,分为五个等级:一级为顺利将喝下的水咽下;二级为需要分两次将水咽下,吞咽无困难;三级为一次性将水咽下,但会出现轻微吞咽困难;四级为需要分两次将水咽下,吞咽较为困难;五级为不能将水咽下,吞咽十分困难。实验结果一级为有效,二级为显效,三级及三级以上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吞咽功能评分对比 观察组治疗后吞咽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吞咽功能评分情况对比 (例,±s)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4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14%,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例,%)

3 讨论

中风又称为脑卒中,一般指内伤病症的类中风,多因患者气血内乱、脑脉痹阻或血溢于脑所致,以突然昏厥、半身不遂、肢体麻木、口舌歪斜、偏身麻木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种脑神疾病,并具有起病急、变化快的特点[4]。假性球麻痹是中风后的一种常见症状,是由于双侧上运动神经元病损,使得延髓运动性颅神经核失去上运动神经元的支配,进而发生中枢性瘫痪,与球麻痹病症十分相似,但并不是由延髓本身病变所引起的。一般来说,中风后经常会出现假性球麻痹症状,而假性球麻痹症状又会导致患者出现吞咽困难,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

传统针刺治疗方式虽然起到了的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对患者的吞咽功能改善情况并不理想,而醒脑开窍法是二十世纪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所提出的一种新型针刺治疗中风疾病的方法[5],所选取的穴位中,人中穴、三阴交穴能够刺激患者大脑血液循环情况,内关穴能够有效调整患者心脏的输出功能,最终实现醒脑开窍的效果。由于醒脑开窍针刺法具有严格的组方原则和特殊的操作规定,因此该方法的治疗效果显而易见。临床主要应用于所选主穴,具有提神开窍之功效;醒脑开窍针刺法的主要特点如下:可迅速恢复肢体、语言功能,缩短康复期,降低致残率,延长生存率以及提高生存质量。中医认为,“神”不单指人的意识、思维和智慧,更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具体表现。若“伤神”或“失神”,其必然会发生病态,严重者会有生命危险。对此,需对其进行安神及调神治疗,以达到气血调和、机体功能恢复的效果。醒脑开窍针刺法的原理:促进血和脑组织内NO合成,以提高NO的含量,改善微循环;再有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从而降低过氧化脂质的含量,达到减少脑组织损伤的目的;除此之外,减少钙离子细胞内流,对脑组织钙离子的超负荷起到改善作用。醒脑开窍针刺法的针刺穴位一般为阴经和督脉经血,在传统针刺方法的基础上,使针刺方法规范化和量化,有效的改善了患者大脑的生理功能,起到活络通经的作用。

本研究中,通过不同治疗方式的分组对比可知,中风后假性球麻痹所致吞咽困难患者实施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4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14%,观察组治疗后吞咽功能评分为(1.2±0.7)分,对照组治疗后吞咽功能评分为(2.8±0.8)分,有效提高了患者的治疗疗效和吞咽功能评分,组间对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根据研究结果得出,中风后假性球麻痹所致吞咽困难患者使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治疗效果,有利于促进患者更快恢复身体健康,临床中应广泛的推广和使用。

[1] 栾晓康,倪光夏.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30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2014,46(7):61-62.

[2] 郇靖,宋艾云,石焕霞,等.通关利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98例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34):72.

[3] 葛俊领,田建军,沈风枸,等.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50例[J].河南中医,2014,34(12):2319-2320.

[4] 王文刚,张惠利,李淮安,等.三部开窍利咽针刺法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5,24(7):1242-1244.

[5] 屈春艳.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在临床的应用及思考[J].中医临床研究,2014,6(20):31-32.

Xingnao Kaiqiao Acupuncture in the Treatment of Dysphagia Caused by Post-stroke Pseudobulbar Palsy

XIONG Tao

(Department of Encephalopathy, Xiangya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ffiliated to Hube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Hubei, Xiangyang 441000, 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Xingnao Kaiqiao acupuncture in the treatment of dysphagia caused by post-stroke pseudobulbar palsy. Methods 112 cases of patients with dysphagia caused by post-stroke pseudobulbar palsy from January 2015 to January 2016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nd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acupuncture treatment. The observation group used Xingnao Kaiqiao acupuncture treatment. The scores of swallowing function and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Results The scores of swallowing function and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96.43% and 82.14%,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Xingnao Kaiqiao acupuncture therapy can effectively treat dysphagia caused by post-stroke pseudobulbar palsy, the therapeutic effect is very ideal, and has highly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Xingnao Kaiqiao acupuncture; Stroke; Pseudobulbar palsy; Dysphagia

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襄阳市中医医院脑病科(襄阳 441000)

10.3969/j.issn.1003-8914.2016.19.038

1003-8914(2016)-19-2855-02

�蕾

2016-02-03)

猜你喜欢
假性醒脑中风
胰十二指肠上动脉前支假性动脉瘤1例
自拟醒脑汤联合体外反搏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效果
预防中风应做到八要八不要
Evaluation of the Curative Effect of "Xingnao Kaiqiao"Acupuncture Based on Brunnstrom Staging on Upper Limb and Hand Motor Function in the Recovery Period after Stroke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回药失荅剌知丸治疗中风后痴呆的疗效观察
8例血小板假性减少结果分析
管电流对肾囊肿假性强化的影响
贯穿缝合并加压包扎治疗假性囊肿切除后皮肤潜行剥脱伤7例
醒脑静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3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