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动态心电图的临床分析

2016-11-11 00:54李晓霞杨玲伶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6年5期
关键词:左房阵发性持续时间

李晓霞 杨玲伶



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动态心电图的临床分析

李晓霞杨玲伶

目的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PAF)的发作持续时间有无昼夜分布节律及其与患者性别、年龄和左房内径的关系。方法选取在我院住院或门诊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的66例PAF患者(PAF组),并随机选择60例住院患者(对照组),均经动态心电图检查排除心房颤动。分析PAF组患者的动态心电图数据,统计每个时间段房颤持续的时间,同时比较两组的性别、年龄和左房内径等。结果PAF的发作与维持有昼夜分布节律,与患者的年龄、左房内径等关系密切。结论动态心电图检测PAF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可重复性好,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阵发性心房颤动;动态心电图;昼夜分布节律

心房颤动是脑卒中和心功能障碍的重要危险因素,按照其发作持续时间可分为阵发性心房颤动(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PAF)、持续性心房颤动和永久性心房颤动。PAF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往往是持续性心房颤动和永久性心房颤动的前驱表现。本文通过观察66例PAF患者的动态心电图,分析其发作持续时间,旨在探讨PAF的发作是否呈昼夜分布规律及其与患者年龄、左房内径的关系,从而为PAF的诊断与及时治疗提供临床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病例选择

从2013年11月至2015年11月在我院住院或门诊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的患者中选取PAF患者66例,就诊时同时行心脏彩超检查。其中,男34例、女32例,年龄43~95(69.13±11.90)岁。按全国老年医学会规定的年龄,将66例PAF患者分为三组:≥60岁者为老年组,45~59岁者为中年组,≤44岁者为青年组。排除标准:扩张型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可能引起左房增大的患者。同时,随机选取我院住院患者60例,年龄36~94(66.22±12.24)岁,均经动态心电图检查排除心房颤动并同时行心脏彩超检查。

1.2研究方法

采用DMS动态心电分析系统和全息数字计算机监测系统连续记录,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自动分析与人工判读;嘱患者详细记录活动日记、睡眠情况及对应的相关症状。将24 h分为12个时间段,如00∶00—02∶00为一个时间段、02∶00—04∶00为下一个时间段,依此类推,对PAF的发作持续时间进行统计并绘制坐标图。利用飞利浦IE-33超声诊断仪器与S5-1胸探头,对患者的心脏大小进行检查,频率设为2.5~3.6 MHz。检查时在患者胸骨旁沿左心室长轴方向按M型作连续扫描,检测左房内径。

1.3诊断标准

PAF的诊断必须符合心房颤动的诊断标准,如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的f波;RR间期绝对不规则;QRS波群呈室上型;心房颤动前后为窦性心律。

1.4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两组一般临床情况比较

比较PAF组与对照组的性别与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F组的左房内径明显大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1。

表1 PAF组与对照组一般临床情况比较

2.2不同时间段房颤发作的持续时间

对66例PAF患者的房颤发作持续时间进行统计,发现持续时间的最高峰出现在22∶00—24∶00(平均发作时间110 min),次高峰出现在14∶00—16∶00(平均发作时间97.97 min),低谷在06∶00—08∶00(平均发作时间76.69 min),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图1。

图1 不同时间段房颤发作持续时间

2.3不同年龄段PAF患者的比例

66例PAF患者中,有55例(83.33%)发生在老年组中,中年组10例(15.15%),青年组仅1例(1.52%)。这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PAF发病率有所升高。

3 讨论

近年来,心房颤动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随着动态心电图的普及,PAF的检出率也不断提高。心房颤动可发生心力衰竭、血栓事件等多种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1],因此,及时发现和治疗心房颤动显得尤为重要[2-5]。

PAF为持续性心房颤动、永久性心房颤动的前驱表现,可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关于PAF的发作持续时间是否存在昼夜节律尚很少报道。Yamashita等[6]以动态心电图为依据,分析PAF的发生、持续和终止过程,指出PAF的发生无昼夜节律,而持续和终止有昼夜节律。本组资料显示,PAF患者心房颤动的发作持续时间存在高峰与低谷,其中,最高峰出现在22∶00—24∶00(平均发作时间110 min)、次高峰出现在14∶00—16∶00(平均发作时间97.97 min),与施俊臣等[7]报道的结果相符。关于PAF的发作和持续机制,黄丽敏等[8]认为可能与迷走神经兴奋性升高有关,原因是实验用乙酰胆碱通过缩短心房不应期能诱发和维持心房颤动。本研究中PAF患者发作持续高峰发生在深夜,在该时间段患者多处于睡眠中,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迷走神经兴奋性相对升高。

据Framingham心脏研究[9]报道,55岁以上者每增加10岁,房颤发病率相应升高一倍。随着年龄的增长,心房内结间束、房间束或心房肌内的传导会发生退行性改变,窦性激动易转为心房颤动。通过分析不同年龄段PAF患者的比例,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PAF发病率有所升高,考虑可能与患者自主神经调控功能下降,导致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活动失衡有关。

心房增大是心房颤动持续重要的病理基础。急性心房牵张导致心肌细胞线粒体肿胀、胞质内钙离子增多、心房内不应期缩短。长期慢性心脏疾病可致心房扩大,造成心房肌电生理发生变化。本组资料中PAF患者左房内径明显大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尽管PAF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但由于其存在昼夜分布节律,因此常规心电图检查可能会造成漏诊。对于门诊有心悸症状的患者,行动态心电图检查能提高PAF的检出率,并对PAF发作的具体情况进行有效监测和评估。动态心电图检查方法简便、安全可靠,可重复性好,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与应用。

[1] 杜贺, 陈少萍. 心房颤动患者血栓形成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J].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14,35(6):656-659.

[2] 汪京嘉, 杜昕, 李玲, 等. 心房颤动患者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J].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4, 33(6):799-803.

[3] 艾克拜尔·安尼瓦尔, 李俊红, 木拉提·阿不都热合曼. 心房颤动治疗的研究新进展[J]. 中国循环杂志, 2014, 29(11):955-957.

[4] 鲁皖晋, 刘小英. 合并心房颤动的急性缺血性卒中168例临床分析[J]. 山西医药杂志, 2014, 43(21):2536-2538.

[5] 卢喜烈, 李智, 汪剑锋, 等. P波时限对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预测价值[J].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09, 18(5):339-341.

[6] Yamashita T, Murakawa Y, Sezaki K, et al. Circadian variation of 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J]. Circulation, 1997, 96(5):1537-1541.

[7] 施俊臣, 吴晓红, 顾良其, 等. 阵发性心房颤动在动态心电图中的昼夜分布规律分析[J]. 心电与循环, 2015, 34(5):354-355.

[8] 黄丽敏, 杨希立. 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昼夜节律分析[J].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04, 10(6):418-419, 438.

[9] 林明宽, 刘浩, 何喜民, 等. 左心房内径与心房颤动的关系[J].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5, 7(3):414-415.

(本文编辑:顾艳)

Clinical analysis on ambulatory electrocardiography of patients with 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

LiXiao-xia,YangLing-ling

(Department of Electrocardiogram, Wuji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Jiangsu University, Changzhou Jiangsu 213100, 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whether there exists circadian rhythm in the duration of 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PAF)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F and gender, age and left atrial diameter(LAD). MethodsIn our study, PAF group consisted of 66 PAF inpatients or outpatients who had undergone 24-hour ambulatory electrocardiography(AECG) examination in our hospital. Another 60 inpatient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s control group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AF) excluded by AECG examination. Among 66 PAF cases, AECG data were analyzed and the duration of AF in each time period was recorded. At the same time, we compared gender, age and LA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The onset and duration of PAF followed circadian rhythm and were closely related to PAF patient’s age, LAD and other factors. ConclusionAECG examination is worthy of being popularized in PAF patients for its simplicity to operate, safety, reliability and good reproducibility.

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 ambulatory electrocardiography; circadian rhythm

213100 江苏 常州,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心电图室

李晓霞,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心电诊断研究。

杨玲伶,E-mail:2403293478@qq.com

10.13308/j.issn.2095-9354.2016.05.014

2016-04-12)

R541.75;R540.4

A

2095-9354(2016)05-0363-03

猜你喜欢
左房阵发性持续时间
冷冻球囊与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有效性及安全性的比较
风心病二尖瓣狭窄患者左房功能的超声评价
阵发性房颤应怎样治疗
辛伐他汀对高血压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作用及机制
The 15—minute reading challenge
基于SVD的电压跌落持续时间检测新方法
突发性聋伴发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临床分析
1例左房粘液瘤的护理体会
左房追踪技术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房功能
俄语体与持续时间结构组合规律的认知语义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