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舞”之舞

2016-11-11 17:01徐启翔
人间 2016年27期
关键词:风格逻辑

摘要:本文主要对舞蹈的非舞蹈性及可舞性进行了分析,详细的论述了非舞蹈性舞蹈与舞蹈性的关系。并结合舞蹈性的几要素在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什么是非舞蹈性舞蹈。文章对非舞蹈性舞蹈的艺术价值与职能进行了分析,尤其对非舞蹈性舞蹈的属性及其存在的意义进行了探索性的思考。

关键词:非舞蹈性舞蹈;“无”风格 ; “非”逻辑

中图分类号:J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223-01

非“舞”之舞,第一个“舞”指舞蹈性,第二个舞指舞蹈,也就是就是非舞蹈性舞蹈的意思。什么是非舞蹈性舞蹈,非舞蹈性舞蹈是从舞蹈性舞蹈中衍生出来的一种概念。世界的差异,文化的不同,时代的发展,诸如此例的理由造就了无法计算数量而又各不相同的舞蹈类型。无论它们在什么时代,什么地点,都有一个统一的分类,中文叫舞蹈,英语叫dance,因为它们拥有一种相通的特质,舞蹈性。要说清楚非舞蹈性舞蹈,先要理清楚什么是舞蹈性舞蹈。

一、我所谓的“舞蹈性”

(一)由“风格”而产生的舞蹈性。

历史上很少有没有舞蹈的文明。不论是北半球的爱尔兰还是南半球的东南亚,或者中世界的罗马与公元前的殷商。超脱了地域和时间,舞蹈在各个文明中广泛存在,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舞蹈是社会文化的上层建筑,现实环境与思想赋予它风格上的舞蹈性。

舞蹈的风格性体现于体态和律动,而各个舞种的体态千差万别。芭蕾的正,古典的板,民族的灵,现代的散。不同的舞蹈有各自独特的体态,风格性的差异也从体态开始走出第一步。从体态来说:以藏族为例,藏族常见的体态是前倾含胸,梗头弯腰。这源自青藏高原上生活的藏族人的生活体态,是现实环境与风格性的关系。而藏族舞蹈中祭祀的部分——《卓谐》,体态与常见的藏族体态却有所差别。《卓谐》是跳给神的舞蹈,所以体态不再含胸弯腰,而是挺胸端正。这是思想与风格性的关系。

风格性除了表现在体态,也表现在律动跟节奏。舞种风格性的不同,动态的表现在每个舞种的律动。每个舞种的律动都是独特的。广泛的说,民舞的律动有爆发力;古典舞律动的轻重缓急变化明显,庄重大方而不失灵活逗趣;芭蕾的律动轻盈摈弃人间烟火;现代舞的律动轻盈而富有活力,甚至因为太有活力而不再轻盈。不同的舞种对应不同的律动,同样的举手投足变得风格各异。虽然律动和节奏息息相关,但是律动和节奏产生的风格性要分开的。因为尽管律动本身带有节奏,但是这个节奏可以被打破,而且在不以律动为风格的作品中,节奏也可以独立对应风格。

节奏不依靠律动存在,律动的节奏也不用完全固定。当律动和体态无法产生风格上的效果,节奏就成了诠释风格的新突破口。特别的节奏会产生不同于体态律动方面的风格。节奏的风格性能体现在独特的节奏感,或是独特的起承转合方式,两者不冲突。

节奏、体态、律动造就了风格,也衍生了最朴素的舞蹈性。

(二)由“逻辑”而产生的舞蹈性。

动作是舞蹈的基础。将动作逻辑组合成舞蹈的过程中,逻辑产生了舞蹈性。逻辑产生的舞蹈性分为两种,一种是动作上的,一种是思想上的。

动作逻辑是动作与动作之间相互关系的逻辑。以古典舞来说,随气而行,欲上先下欲左先右,这些就是一种动作逻辑。因此而来的舞蹈性,是逻辑产生的舞蹈性。动作逻辑中最大的特征是形成了一种惯用性的连接模式,而且这种连接模式是抽象的。不同动作之间可以有无数种连接方式,通过逻辑能客观的判断连接方式是否具符合想要的舞蹈效果,也可以判断整个作品的舞蹈效果。逻辑是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因为舞蹈的逻辑很抽象,所以相互关系也能自由的创造,动作逻辑得以产生舞蹈性。

为了完成具体思想的逻辑是思想逻辑。为了表达某个特定的思想,需要思想逻辑去引导动作发展方向。在这个过程中思想逻辑不会破动作逻辑惯用的连接模式,改变的是动作本身而不是连接方式。思维逻辑要完成的具体思想可以是任何思想,如果那个思想是改变动作逻辑,那么“改变”就是思维逻辑。让动作按照思想逻辑的需要发展,这个过程产生的舞蹈性是思维逻辑的舞蹈性。

二、非舞蹈性舞蹈现象

非舞蹈性舞蹈,缺少理论上的所谓“舞蹈性”。它不是以上问题所述的几种舞蹈性为基础的,并多以现象的形式产生和出现,发源于自己的思考,我将非舞蹈性舞蹈的舞蹈现象分析如下:

(一)“无”风格。

“无”风格不是风格的反义词,不是没有体态律动和节奏。“无”风格是一种确切的风格,它的特征是对风格的颠覆与破坏。“无”风格是一种特别的风格。特别在产生的结果。风格通过体态,律动,节奏来产生舞蹈性。“无”风格通过破坏风格的体态,律动,节奏产生现象。

“无”风格的主旨是不让体态,律动,节奏产生具体的风格。所以无风格现象中体态与体态、律动与律动、节奏与节奏之间没有明显的关系。体态与体态、律动与律动、节奏与节奏关系不明显导致很难形成具体的风格,也就不产生舞蹈性。

所以,“无”风格是一种非舞蹈性的舞蹈现象。

(二)“非”逻辑。

逻辑是动作与动作的联系。“非”逻辑则是一种思维,“非”逻辑的要点是反逻辑或无逻辑,形容动作与动作之间不该有或者没有联系。小五花接云肩转腰是逻辑,小五花接小跳是“非”逻辑。在这个过程中舞蹈性被破坏了。从舞蹈结构上来说,不按照甚至是打乱起承转合逻辑去发展剧情、段落也是“非”逻辑的表现。

“非”逻辑的主旨是打破动作与动作间的原有逻辑,不连接剧情而有剧情。并不是乱舞一气。它有具体要完成的思想目标,但不通过逻辑性完成。这种现象是“非”逻辑而完整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失去了逻辑,也失去了逻辑产生的舞蹈性。

所以“非”逻辑是一种没有舞蹈性的现象。

总之,非舞蹈性舞蹈的艺术价值是极高的。我们应该积极地去实现它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袁禾著《中国古代舞蹈史教程》[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05

[2]王宏建主编《艺术概论》[M],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10

[3]刘青戈主编《西方现代舞史纲》[M],上海现代 出版社,2004.09

[4]刘建主编《无声的言说》[M]民族出版社 2001.08

作者简介:徐启翔(1993-),男,汉族,福建福州人,艺术学硕士,陕西师范大学长安校区音乐专业,研究方向:声乐。

猜你喜欢
风格逻辑
逻辑
2021年高考“集合、简易逻辑”经典问题聚焦
我们还能有逻辑地聊天吗
女生买买买时的神逻辑
女人买买买的神逻辑
从逻辑隐喻看培根《散文集》翻译的隐性逻辑连接
论陆游词的“太白之风”
浅谈日本浮世绘设计艺术风格
电影视听艺术中的影像色彩表达
解读木刻版画在动画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