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2016-11-12 15:18康晓村
文理导航 2016年30期
关键词:范读诵读朗读

康晓村

【摘 要】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有着独具特色的古朴之美──文美、韵美、意美和境美。要开展好文言文的教学,必须以读为主——只有“读”的好,才能学的好。

【关键词】文言文;读通;范读;朗读;诵读

在小学高年段学习少量文言文,可以让小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为中学的文言文学习奠定基础。小学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教学常被认为是一根难啃的骨头,因为学生普遍对文言文不感兴趣。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走进文言文、爱上文言文?从近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感悟到文言文教学要以“读”为主——只有“读”的好,才能学的好。

一、读到通顺

阅读教学的过程首先要借助文本语言所提供的信息,为学生建立一个具体的语言交际场景,使学生主动地、设身处地地触摸文本的字、词、句,领悟其中的内涵。《矛与盾》课始,教师播放一曲浑厚悠扬的古筝乐曲,又展开一幅古香古色的画卷,一下子把学生带入两千多年前的集市中,“看,街上好热闹啊!赶集的人来来往往可真多!街边的一块空地上拥着一群人,他们在干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古代寓言《矛与盾》去看个究竟吧!”古代文化特有的魅力,教师设计的问题,深深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打动了学生的心扉,拉近了学生与文言文的距离让学生兴趣盎然,轻松自如地走进了古色古香的文言世界。

特级教师周一贯老师指出:要把读通课文视作新课程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范式要素之一。读通文言文是文言文教学目标人人必须达到的“下限”,是文言文教学的“底线”。揭示《矛与盾》课题后,教师明确的提出读书要求:“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其次指名读,检查学生的朗读水平,并引导学生围绕“是否读准字音”进行评价,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发音。紧接着教师进行了示范朗读,伴随着美妙的古典音乐,抑扬顿挫的诵读,学生置身于富有魅力的古文化殿堂,激发了阅读的兴趣。同时又引导学生注意语句的停顿、重音、语气和节奏,并在书上做上记号,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同桌再次进行朗读练习。这四次不同要求的读的训练,都是在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通过自由读、教师范读、指名读、同桌互读,在一遍一遍的朗读中,学生读准了难读的生字,读通了拗口的长句子,逐步感受到文言文在停顿、重音、节奏等方面的朗读技巧,初步达到了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的朗读要求。这样,学生初步领悟文本内涵,为进一步探究和赏析文言文奠定了基础。

二、读知其意

读好并不一定读懂了。在读中理解文言文表达的大概意思,这也是古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假如自始至终,学生都不知道今天学的这篇文章大致讲了些什么,那这堂课有什么效果呢?读懂一篇文章最基本的方法一是借助手头资料;二是联系上下文。文言文的阅读也不例外。小学教材的编写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文言文篇目在教材中的编排是:原文在上,译文紧随其后。旁侧还有资料卡。因此,我总结的教学方法为“尝试+导引”。即:先让学生借助译文与原文对照阅读,粗知原文大意。其次,教师抓住文言文中几个关键的知识点予以引导点拨。如《矛与盾》一文,学生借助译文与原文对照阅读之后,学生一定会对文中的一部分字词产生疑惑:文中的“之、者、其、以、陷”等词古今有差异,教师给予释疑与点拨。学生自然会豁然开朗,成功感与阅读欲自然增强。另外,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词句,这是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倡导的,也是培养学生课外阅读文言文最有效地方法。这些方法的点拨,使学生能迅速、熟练地把握课文的整体,读懂课文,大致了解了课文的意思,扫清了阅读中的思维障碍,习得了学习文言文的有效方法,为今后大量阅读文言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读入意境

苏轼说:“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多种形式的读,学生已读懂文意,进入状态,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思维也活跃起来。此时,不能戛然而止,需要学生读入意境,需要声情并茂地读,入情入境地演。

熟读课文《矛与盾》后,教师充分借助文中插图,多次创造性地编加插图,鼓励学生设想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的人在问这句话时的语气、节奏,设想自己就是那个鬻盾、誉矛的商人……于是,白发苍苍的老者、年轻气盛的小伙子,活泼俊俏的小姑娘,一脸稚气的孩子,精明的商人等纷纷从远古走来。文言语言如同己出,吟诵如吐心语。接着,模拟古代集市,让学生自由组合,进行角色表演。“假如你就是那鬻盾的商人,为了卖出自己的盾,你会怎样誉盾呢?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可以加上表情和动作,自己吆喝吆喝。”“假如你就在现场,听到商人先誉盾接着又誉矛,你会怎样说?带着角色转换的真切感受,在教师创设的逼真的情境中,孩子们入情入境地表演、诵读。它让文言文由陌生变得熟悉,由晦涩变得易懂,由遥远变得亲近。学生深入意境,推敲、体味人物角色,表演得微妙微肖,使课堂情意融融。

四、读悟成诵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多次反复朗读之后,学生的思维已是灌输于整个学习之中,而小学阶段的几则浅显易懂文言小故事都蕴含深刻的哲理。语言积累对学好文言文很重要,因此我们需要在朗读的基础上,做到“诵读以贯之,思通以诵之”。如《矛与盾》,学生多次朗读后,竟熟已成诵,无形中达到语言积累的目的。文言文语言精炼,含义精赅,让学生平时背诵一些精彩句段,对于语言的积累和接受文化熏陶都大有裨益。

文言文只有反复诵读,让学生在“读”的基础上自我感知、理解、消化,教师只做适时地引导、点拨、启发。这样,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就自然地能走进文言文、爱上文言文,就会觉得祖国留下的文化瑰宝——文言文,真是一片宽广而美丽的天地!

猜你喜欢
范读诵读朗读
浅谈教师范读的“放”与“收”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如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