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止停缓冲器机理探究

2016-11-14 09:06张楠孟丽华王晓东
橡塑技术与装备 2016年4期
关键词:王晓东缓冲器活塞杆

张楠,孟丽华,王晓东

(营口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辽宁 营口 115000)

高速止停缓冲器机理探究

Principle inquiry of fast stop cushioning device

张楠,孟丽华,王晓东

(营口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辽宁 营口 115000)

通过对高速缓冲器的结构分析,提出高速不反弹缓冲器的缓冲方案,为高速小反弹复位缓冲的解决提出了建设性途径。

高速;止停;缓冲器

随着现代工业不断的快速发展,很多自动化设备需要高速运动、精准的动作;同时对设备的平稳性、安全性要求也更加苛刻[1]。尤其是当缓冲器作为执行部件,在设备上起到既缓冲又限定机器停止的位置,此种工况缓冲器的作用就更加重要。

本文针对企业需要,对电气开关的缓冲器进行了设计,在理论上进行分析和论证,并提出相应的结构方案,基本满足企业的要求,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1 工况要求

南京某企业在开发断路器时,为保证开关部件动作的准确和保护部件,在部件动作的末端安装一个缓冲器,以满足设备安全和工作的双重要求。缓冲器的实际工况是:瞬间撞击缓冲器的部件质量总重6 kg,撞击缓冲器的速度是12 m/s,缓冲行程14 mm,同时在缓冲的过程中要求反弹很小,恢复时将6 kg部件恢复到位。在开发产品的过程当中,企业选用国外某知名品牌的缓冲器,但使用的效果不理想,工作几次之后缓冲器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同时还有反弹出现。常见的缓冲器的结构以ACE公司生产的MC75M为例,如图1所示。

2 传统缓冲器结构分析

图1 缓冲器结构简图

缓冲器由缓冲头、活塞杆、外缸、固定滑套、吸能海绵体、内缸、活塞和复位弹簧组成。在物体碰撞到缓冲器时,缓冲头带动活塞杆向活塞缸内运动,将内缸中的液压油经内缸上的油孔排出,被滑套中的吸能海绵吸收,同时复位弹簧被压缩。在达到缓冲行程之后,外缸里面存贮的液压油具有一定的压力,同时复位弹簧也因被压缩而具有回复的反力。这两种力量产生的反力会造成反弹。对于实际的工况,这种形式的缓冲器是不能满足要求的。

首先,排孔的速度最大为6 m/s,在缓冲器工作时,液压油不能及时的排出缸外,内部压力增大,增加了反力,加大了反弹;同时因缓冲容量小于撞击能量导致缓冲器损坏。

3 高速缓冲器结构分析

目前,对于缓冲速度高于6 m/s的缓冲器阐述的论文较少,王晓东在《高速缓冲器机理探究》一文中,对3 kg,速度50 m/s的缓冲器进行了分析,但是由于没有复位功能,不适用于企业的要求。

要想解决企业的难题,关键是要解决两个问题,高速缓冲和小反弹,待稳定一段时间之后再复位。其中处理复位的过程是最棘手的,既不立即复位而且还要复位。

在多次分析和试验之后,笔者设计了一款结构紧凑的缓冲器,其结构如图2所示。

图2 高速止停缓冲器结构简图

此款缓冲器由复合缓冲头、活塞杆、外缸、固定活塞、弹簧、旋转活塞、节流板、复位弹簧、强制止停销、法兰组成。

在部件高速撞击缓冲器时,复合缓冲头先消耗一部分能量,防止硬碰硬的快速撞击产生反弹;并带动活塞杆和活塞向下运动。在运动时,固定活塞和旋转活塞的两个孔从开始的接近闭合状态(如图3所示),因部件快速的移动,液压油被压缩,产生很大的压力,将旋转活塞推转动,孔的面积变大(如图4所示),使液压油从下腔排出到上腔,在部件被缓冲后,速度会逐步降低,在两个活塞之间的弹簧会恢复,使油流经的孔变小。在运动的过程当中,排油孔随部件的运动速度动态的变化,以适应断路器在缓冲过程当中速度的变化的需要。

除此之外,为了保证在规定的位置能较为准确地停稳,在活塞的下端设计了节流板,其目的是在活塞运行到位移的末端时,强制止停销堵死节流板上的孔,在最低端的油不再流出,迫使活塞停下来。在近乎停止时,活塞的速度很小,旋转活塞在弹簧的作用下使两个活塞又恢复到图3所示的状态。恢复弹簧要恢复,要克服底部的止停销从节流孔中出来,同时还要使上腔的油流经两个活塞组中很小的缝隙回到下腔,为减小上腔油压,缓冲器上端与大气联通,回油压力很小,这样活塞不能立刻回复。既在缓冲的末端不反弹,并经过一段时间要克服销与孔的脱离,在脱离时,因强制停止销与活塞之间的间隙很小,0.04~0.06 mm,在回复的开始时,活塞是基本不动的,在两者完全脱离时,活塞上移,将活塞和部件恢复到预定的位置。

图3 缓冲前两个活塞位置

图4 缓冲后两个活塞位置

4 结语

经过多次的反复,着重解决恢复力要大于活塞和部件质量的和,保证回复到初始位置,在缓冲的结束时,即使有恢复力,但是不能立刻回复的问题,考虑了很多方案。

(1)在缓冲结构上采用了随油压变化而变化的节流孔的结构,保证了高速运动的小质量部件的缓冲。

(2)采用了孔与强制止停销的结构,保证部件缓冲在缓冲末端的暂时停止并缓缓回复。

经过多次试验和修正,最终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满足用户的需要。

[1]王晓东. 硅谷[J]. 北京,2013,24:58~59.

[2]盛世超. 液压流体力学[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1.

[3]李明智. 新型液气缓冲器的设计及分析[D]. 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10.

[4]章宏甲,周俊邦. 金属切削机床液压传动[M]. 南京:江苏工业出版社,1980.

[5]日本液压气动协会. 液压气动手册[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4.

(P-01)

TP273

1009-797X(2016)04-0005-02

A

10.13520/j.cnki.rpte.2016.04.003

张楠(1983-),女,讲师,大学本科,在职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机械工程。

2016-01-06

猜你喜欢
王晓东缓冲器活塞杆
BOG压缩机活塞杆的优化
更正
重载货车用缓冲器选型的研究及分析
一颦一笑
电梯对重缓冲器永久性标识确定方法探讨
氢气压缩机活塞杆断裂原因分析及对策
比大小等
起重机检验中缓冲器选型问题的分析和探讨
《无法减肥》等
基于ADINA的大型隔膜泵活塞杆的优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