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如何让小学生进行经典数学练习

2016-11-14 07:33陆正龙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6年22期

陆正龙

摘 要 数学离不开练习,但并非练习越多学得就越好。在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练习实践锻炼,让学生做到积极自主地练习探究以找到学习规律和方法。其中练习必须要经典实用,与生活紧密相连,让学生做过后能够提高他们的悟性和学习能力。本文就具体的教学策略谈谈一些教学建议。

关键词 实践练习 互动探讨 接受操练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22-0121-01

新课程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课堂教学模式。我们在教学中要做到多让学生参与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索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那么,我们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做到多给学生操练机会的教学呢?

一、布置学生实际操作,提高学生对数学的感知认识

数学知识有些部分比较抽象,我们要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让其亲身体验。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操作,在实践中体验数学。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

在学习“时分秒的认识”之前,让学生先自制一个钟面模型供上课用,远比带上现成的钟好,因为学生在制作钟面的过程中,通过自己思考或询问家长,已经认真地自学了一次,课堂效果能不好吗?

对于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听过了,可能很快就忘记;看过了,可能只是明白;只有做过了,才会真正理解。教师要善于用实践的眼光处理教材,力求把教学内容设计成物质化的活动,让学生体验“做数学”的快乐。

二、给足学生时间,让合作互动学习以达到练习的目的

数学教学光靠讲是不成的,还要给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学习,他们才会提高认知能力。同时解题能力等才能提高。

例如:在学习“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学生受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的影响,也从数的个位上来寻找答案,让学生们在讨论交流中,明白了与数的个位无关,在走出误区的基础上,我让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找其特征,在小组长的组织下,通过报数字,在数位顺序表上摆豆子的方法让学生实验,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教师也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最后在全班交流后,大家体会到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是看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能否被3整除。在师生、生生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经历了摒弃一个个错误的猜测的过程的同时,更加深了对这一内容的理解。

可见,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充分地表达、争辩,在体验中“说数学”,能更好地锻炼创新思维能力。

三、把数学教学与生活知识连接起来,让学生不自觉地接受操练

生活是一个充满数学知识的空间。我们在教学中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生活中感知数学,从而使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是皇冠上的明珠而高不可及,不再觉得数学是脱离实际的海市蜃楼而虚无飘渺。这样,既可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如教学一个数除以小数时,我改变了教材上提供的例题,取而代之的是学生比较熟悉的购买铅笔的生活场景:买一支铅笔需0.75元,9.75元可买多少支铅笔?让学生独立完成。面对新的问题,学生积极动脑,有的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知道可以买13支;有的学生把0.75元、9.75元都换算成以分为单位的整数来计算。在学生初尝成功的喜悦时,我立刻说:“运用名数的改写,把小数除法转化成我们学过的整数除法,这是一种较好的学习方法,如果没有单位名称的算式题又该怎么办呢?”在此基础上得出了一般的计算方法。

体验学习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体验中思考,锻炼思维,在思考中创造、培养、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当然,创设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相当重要,可以减少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让学生亲身体验,课堂上思路畅通,热情高涨,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体验成功,会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教师应该深入到学生的心里去,和他们一起历经知识获取的过程,历经企盼、等待、焦虑、兴奋等心理体验,与学生共同分享获得知识的快乐,与孩子们共同“体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