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称作“官家主义”更合适

2016-11-15 07:20吴思
廉政瞭望 2016年19期
关键词:氏族主义

文_吴思

古代中国称作“官家主义”更合适

文_吴思

为什么是“官家主义”?

秦始皇废封建立郡县,他一个人当了大老板,然后建立上市公司。秦始皇建的这个官僚帝国叫什么名字?我给他起的名字就是“官家主义”。

“官家主义”,以前的常规叫法是封建主义社会。经济基础是地主剥削农民,上层建筑有个皇帝,他是最大的地主。这就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我们也知道秦始皇废封建,立郡县,所以现在我们用的这个封建主,跟古汉语说的封建主不是一回事,秦始皇已经把那些商会一般的独立王国给灭掉了,建立起来的,有人称为专制主义。但问题是,它没有说明白谁在专制。

李慎之先生曾推一个概念,叫皇权专制主义,因为中国最大的专制者就是皇帝。但仍然有问题,有没有一个词,能把条条块块的衙门、皇帝、官员个人都给包含进去呢?古汉语里有现成的词,就是“官家”。“官家”有三个释义。一是皇帝;二是衙门,吏、户、礼、兵、刑、工,省、府、道、县,条条块块;三是官员个人。主,当家作主;义,规则体系。

传统中国谁是制度规则的制定者、主导者?首先是皇帝。皇帝立法定规,建立制度。衙门也能颁布条条块块的法律规定。官员个人也能立法,就是潜规则。这三个主体在争夺地盘,谁强大就可以挤压别人。朱元璋强大的时候,基本把衙门、官员都给挤得差不多了。衙门强大的时候,比如唐朝藩镇割据把皇帝架空了,几乎完成了一次封建主义复辟。但不管三者如何争夺,主导制度者,始终在官家集团的范围内,所以我把这种社会称为官家主义社会。

“官家主义”的各种形态

自秦汉以来,“官家主义”也有不同的形态。

首先是氏族官家主义。秦汉建立以后,都有一套激励打仗的规矩,叫20级军功封爵位制度。在战场上斩首,赏一级爵位。本来普通的老百姓,经过斩首可以成为公士,再斩一级就变成了上造。公士就是官家人了,不仅有级别爵位,还赏土地一百亩,宅基地五亩,庶人一个。斩首一级就能带来这么大的福利,这是强大的激励。

打完天下之后,砍了一堆脑袋的人,得了土地,成了小地主。他们如何选拔接班人?就是察举制,熟人互相推举。结果几代下来,官二代、三代就成为了一些氏族。而读书是要有家庭条件的,最后形成了一些门阀氏族,慢慢具备了知识、权力、声望等,形成了一些大族,官员都从这儿出。到了魏晋的时候,上品无寒门,下品无氏族,这就是氏族官家。

氏族官家主义的缺点就是,对上,门阀氏族架空皇帝。对下,断绝了民间精英的上升通道。大家看东晋史、西晋史,造反上来的通常都是在第一线打拼的军人。他们最能够打仗,最了解情况。对他们来说,那帮贵族就是吃喝玩乐的笨蛋。这是一个不稳定的社会。

隋唐时开始吸取教训,建立科举制度,选拔民间精英进入统治集团。我把它叫做庶族官家主义。

庶族里边都是平民百姓。一旦孩子读书进入官场,新的阶级、社会集团就诞生了。一旦进入官场,利益就接踵而至。《儒林外史》里,范进中举后马上有人送他土地,为什么呢?每一个进士、举人,都有免税资格。土地税3.3%,我是个自耕农,每年要向官府交3%的税,你中举了,我找到你,土地给你一些,算你的,免税了。实际我每年给你1%的税,官府要交3.3%,我就省了2.3%的税。这叫投靠,我带着土地投奔你,算你们家的人,那你就不成地主了吗?于是就出现了一个乡绅集团,我把这种模式称为地主官家主义。

再往下,元朝打进来了,后来清朝打进来了,主体是一个部族,掌握了中央政权。我称之为部族官家主义。到了清朝,每个位置都有满汉两人,吏部一个汉尚书,一个满尚书。在制度上既是部族官家主义,又是地主官家主义。

官家主义的这盘棋,中间是楚河汉界,上面是官,下面是民。中国大一统帝国从秦汉到明清下了十几盘,共同特征是什么呢?大一统帝国从秦汉到明清的平均寿命是171年。如果算上三国、两晋、南北朝和五代十国这些分裂的时代,平均寿命67年。

这些朝代有三个死因,40%死于民变,也就是老百姓造反。比如陈胜吴广,朱元璋,李自成;还有40%死于官变,比如说王莽篡汉,曹操篡汉,赵匡胤皇袍加身,一直到最后的辛亥革命,袁世凯篡权,发起者和最后获益者都是体制内的,也是官变。还有20%死于外族入侵。这是封建大一统王朝的三大死因,死于官变的概率跟死于民变的概率相同。当然,像秦朝,陈胜吴广起来了,最后权力落到刘邦手里,这里混杂着官变;辛亥革命中间也穿插了民变,不过主体上还是官变。这些就是官家主义在历史上的结局所在。

【吐槽挨打】

上级领导来检查安徽省利辛县西潘楼镇于寨村敬老院时,一名老人表示自从敬老院承包人换后,伙食一天比一天差。没想到,老人的这句话引火上身,事后遭到现承包人一顿打。另一名前来拉架的老人也遭殴打。该承包人同时也是该村支部书记,现已被免职。

夏末点评:理亏才会动粗。

【奇葩规定】

北京一家销售自酿啤酒机器的公司员工一多半是女性,公司规定,每天早上9点到9点半是公司团队建立感情的特殊时间。每天女员工排队,接受男老板的依次接吻。老板称,他在美国见到过一家公司这样激励员工。但北京这家公司的一些女员工始终无法接受,只好辞职。

深秋点评:请顺便以同样的方式“激励”一下男员工吧。

【拔毛缓压】

湖北武汉一名9岁的女孩童童的眉毛和睫毛都没了,妈妈带她到医院检查。医生排除了皮肤病的可能,耐心询问下,童童道出实情。原来妈妈要求她每次考试必须前三,还要上6个培优班,暑假都不能喘口气。拔睫毛的疼痛让她感到兴奋,于是上了瘾,把睫毛眉毛都拔光了,又开始拔头发。

雨默点评:家长的施压比切肤之痛恐怖。

【报假警要路费】

重庆巴南区一派出所接到李某的报警称其钱包被偷,民警立即出警。到现场后,李某不提被偷细节,反而不停追问警察身上有没有带钱。原来身无分文的李某想回家,却苦于没路费,于是想出报假警的主意。结果因报假警被拘留。

深秋点评:警察助困不助骗。

【千里迢迢为行窃】

国庆期间,天安门广场上的游客在看升旗时,一名65岁的老人贼趁机下手偷了一名游客的手机,不料当即被便衣民警抓获。据悉,这名老人曾有多次盗窃前科,为了这次行窃,他还专程从老家哈尔滨乘动车前往北京,随后到天安门广场伺机扒窃,没想到最终还是被蹲守的民警抓获。

夏末点评:在监控镜头和便衣警察最多的地方试身手,莫非要“挑战自己”?

【黄金“脚垫”】

广东公安边防总队在执勤时,发现一名年轻男子神情异样,走路一高一低,行动极不自然。哨兵在检查证件时故意对男子进行询问,他支支吾吾,语气十分慌张。对其搜身检查后发现,他鞋子里竟藏着3块金砖,企图走私过关。这些金砖重3公斤,价值90万元。

杏杏点评:黄金脚垫变黄金脚镣。

【恶意别车被拘役】

上海的杨先生带着妻儿去江苏的亲戚家做客。杨先生在高速路上因一个不经意的变道激怒了一辆丰田车车主,该车主随后别了杨先生的车8次,差点让后座上的孩子摔下来。一怒之下,杨先生报了警。警方认为,丰田车车主的行为已符合追逐竞驶行为的特征。该车主已被提起公诉,将面临最高6个月的拘役。

杏杏点评:怒路症司机得压压火了,说不定哪天也遭了。

猜你喜欢
氏族主义
海内外新安程氏族人清明公祭太极魂“忠壮公”程灵洗
新写意主义
浅析西周宗法制
近光灯主义
浅谈图腾崇拜
贵州彝文文献《土鲁窦吉》中“哎哺”浅析
《中国丛书综录》等所收氏族类丛书补辑三种
这是一部极简主义诠释片
轻奢主义正流行有一种生活态度叫轻奢
冬日 新碰撞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