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建设与小语种人才培养

2016-11-15 11:43杨云升
新东方 2016年4期
关键词:语种留学生一带

杨云升

“一带一路”建设与小语种人才培养

杨云升

“一带一路”跨越范围辽阔,涵盖行业众多,涉及语言纷杂,小语种,更准确地说是“小小语种”语言区尤为广阔,需要大量的小语种人才。然而,我国现在培养小语种人才的基础薄弱,力度欠缺,国内顶尖外国语高校招收和培养小语种学生的数量不足,无法满足“一带一路”建设的需求。为了破解当前和未来小语种人才短缺的难题,我们应该采用权宜与长远相结合的策略,发挥来华留学生的优势,扬长避短,为“一带一路”建设培养急需的小语种人才。同时,提倡从娃娃抓起,持之以恒,为我国“走出去”战略储备充足而卓越的小语种人才。

“一带一路”;小语种;人才培养

小语种的正式名称应该叫做“非通用语种”。在我国,人们习惯把英语以外的外语统称为“小语种”,这种定义过于宽泛,许多小语种应该称为“小小语种”。“一带一路”覆盖的范围大部分是小语种语言区和小小语种语言区。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的小语种人才,特别是小小语种人才培养出现短板,无法满足“一带一路”战略的需求,因此,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解决这一问题。

一、“一带一路”格局空前

(一)区域辽阔,语言众多

根据我国暂定的“一带一路”路线图,该战略涉及的区域非常辽阔,包括全球60余个国家,连接国外100余座重要城市,人口约44亿,占全球人口的63%;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约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9%。实际上,我国对“一带一路”的范围是灵活的,以后有扩大的余地。这是我国政治、经济的一盘大棋,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屹立于世界的领导地位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1]。

依据现在划定的“一带一路”范围,全球所有语言区已基本全部涵盖。那么,世界上到底有多少个语系、多少个语族、多少种语言呢?语言学界的基本概念是:全球有9大语系,37大语族,4000-8000种语言。如表1。

表1 摇世界语言分类(资料来源:基于世界语言[2]整理)

上述分类法是语言界的基本认识,除此以外,还有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分类法(六大语系),澳大利亚国家标准语言分类法(九大语系),北京大学徐通锵和胡吉成分类法(十三大语系),英国希蒙大学分类法(四大语系),等等。面对如此众多的语言,我们仅仅学习英语这一“大语种”是无法满足“一带一路”建设需求的。

(二)世界语种的大与小

同语言分类一样,区分语种大小的标准也存在很多争议,有些学者以语言使用人数确定语种的大小,有些学者以语言在国际活动中的使用频率为标准,还有些学者以语言分布范围为标准,下面的表2按照使用人数、使用范围、经济实力等综合因素排名。

表2 摇世界10大语言综合排名(资料来源:网易教育:世界语言排名[3]整理)

上述十大语言除英语和中文外,按照我们的习惯都得称为“小语种”或“小小语种”,在全球浩瀚的语言中可谓沧海一粟,即使掌握了这些“小语种”里的“大哥大”,仍然不能满足“一带一路”建设的需求,还有更多的“小小语种”需要我们掌握。

二、我国小语种人才匮乏

我国高校招收的小语种主要有:俄语、日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阿拉伯语、朝鲜语、马来语、捷克语、荷兰语、瑞典语、波兰语、匈牙利语、意大利语、塞尔维亚语、蒙古语、越南语、缅甸语、泰国语、老挝语、菲律宾语、柬埔寨语、印度尼西亚语、乌尔都语、波斯语、斯瓦希里语等。在这些小语种里,我们可以看出,所谓的小语种层次是有很大差别的,我们应该再细分出重要的“小小语种”,这些语种不像俄语、日语、德语、法语那么“大”,但对我国“走出去”和“一带一路”事业具有重要意义和影响如表3。

表3 摇2015年我国主要外国语院校部分小小语种本科招生情况(资料来源:五所院校公开的招生数据)

续表3

从表3可以清楚地看出,即使我国最顶尖的外国语大学在小小语种招生方面显得“缩手缩脚”。2015年五所学校只有上海外国语大学招收希腊语学生只有12人。据教育部一位官员透露,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6月访问希腊前,在我国竟然找不到一位合格的希腊语翻译人员,也就是说,我国还没有一位能够担当如此重大翻译任务的希腊语人员。希腊是文明古国,是世界有影响力的国家,尽管目前经济方面出现问题,但其重要性毋庸置疑。改革开放近40年的中国,一轮又一轮的学习外语热潮,如火如荼的“走出去”战略竟然对希腊涉及如此之少,这不能不让我们感到震惊,这不仅仅是学习希腊语的问题,而是反映出我们在外语学习方面存在着极其狭隘的倾向。

从表3中还可以看到,2015年五所院校仅有上海外国语大学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招收了印度尼西亚语的学生,合计只有22人,数量太少。印度尼西亚是世界第四大人口国家,人口超过2.5亿,是与我国隔海相望的邻国,尽管恩怨不断,但仍然是我国的重要投资、贸易地区,语言的不对等(对方能听懂我们的语言,我们却听不懂对方的语言)会给我们的事业造成不利影响。

印地语和乌尔都语也不乐观。印地语和乌尔都语分别是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官方语言,我国这两个邻居不仅人口众多,而且与我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巴之间“巴铁”关系的维护、中巴经济走廊的推进、瓜达尔港的建设等众多事业都需要大量的通晓两国语言、了解两国文化的人士。印度作为新兴经济体有着巨大的后发优势,印度来华留学人数呈逐年上升态势,每年都有超过一万名的留学生在我国不同高校就读,2015年为16694名[4]11-12,在所有来华留学的国家中位列第四,而我国到印度留学的人数却少得可怜,每年只有区区几百人。

有些小小语种五所高校在2015年都没有招生,如非洲重要的语言—斯瓦西里语,它是坦桑尼亚的唯一官方语言,是肯尼亚、刚果的官方语言之一,是赞比亚、马拉维、布隆迪、卢旺达、乌干达、莫桑比克等国家的重要交际语言。

表3数据显示,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的招生情况比较好,但这两种语言分别是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官方语言,使用范围很广,以这样的速度培养人才是否能够满足日益扩大的国际交流还是个问题。

小语种人才短板严重制约着我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和“一带一路”建设的进程。

三、小语种人才培养的困境

目前,我国小语种人才呈现的局面很尴尬,一方面,“一带一路”需要大量的小语种人才;另一方面,小语种人才培养的速度慢,数量少,质量低。那么,小语种人才培养的瓶颈到底在哪里呢?

(一)师资短缺

师资短缺是制约小语种人才培养的最大障碍,除极个别高校外,绝大多数的高校小语种师资奇缺,特别是小小语种的师资更是少得可怜。有些高校一个小语种专业只有一名教师,有些高校甚至没有师资也要开设小语种。

(二)缺乏基础

我国的外语教学有“羊群效应”,容易随大流,一窝蜂追逐大语种,忽略小语种,基础阶段小语种更是鲜有人问津。造成的后果是:大语种太大,小语种太小。绝大多数的小语种学习者,特别是小小语种学习者进入大学才开始接触这完全陌生的语言,这群“高龄”小语种初学者在繁杂的课业及事务中“啃食”这硬骨头,难度之大、效率之低可想而知。

(三)国际动荡

小语种与国际接轨的程度远远高于大语种,其就业情况与国际局势密切相关。当前,国际局势动荡不安,局部战争不断,有些国家领导人更迭频繁,派别之间、种族之间矛盾重重,严重影响着对外交往和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小语种学习者一旦遇到语言区的动荡,特别是持续动荡,其就业将受到很大制约。

四、小语种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一)发挥来华留学生的作用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来华留学的国际学生越来越多,2015年来华留学人数达到397635[4]7-8人,成为全球吸引国际学生的前三甲。在众多的来华留学生中,不乏有一定教学经验的人,甚至有些就是教师出身。充分发挥这些留学生的作用,让他们以不同形式给小语种学生授课,对我国加快小语种人才培养将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留学生可以在口语、听力方面发挥重用作用。语言的听、说、读、写、译能力中最基本、最难提高的是听、说能力,我们常常批评、讽刺英语学习中出现的“哑巴英语”“聋子英语”,就是因为听、说能力差造成的。选拔有一定教学经验的留学生给小语种学生授课,不仅能缓解师资短缺、中国教师听与说水平欠佳的问题,而且能有效创造语言环境,加强口语、听力训练力度,能促使学生较快提高听、说能力,且发音纯正,表达清楚。其次,留学生可在文化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语言一刻也离不开文化。留学生担任小语种授课教师,遇到文化方面的问题很容易解释清楚,如果没有在这种国家学习、生活过,有些文化现象是很难解释清楚的,有时会产生误解,出现“文化冲突”[6]。第三,留学生在结对学习中作用突出。在语言学习中,最好的方法是有一位母语语伴,在业余时间结对学习,不仅有更多的机会锻炼口语、听力,而且有机会了解语言国的风土人情、社会生活、为人处世等课本中少见的内容,从而使学习内容更加充实、有效。

(二)出国交流

目前,我国与世界许多国家有学生交流交换项目,不仅有政府之间的项目,而且更多的是校际、校企之间的交流项目。相关部门应努力安排小语种学生出国交流学习,学生本人也要积极争取。

(三)从娃娃抓起

如前所述,我国小语种学习基础薄弱,无法满足“走出去”战略的需求。为了破解这一难题,除了采取权宜之计外,还必须从长计议,从娃娃抓起。现在,我国到处可见的“少儿英语”“双语幼儿园”“外国语学校”,等等,基本上都是以英语为主。政府应该发挥调控作用,适当安排小语种进入部分学校,在财政、人事方面给予政策倾斜;有能力的学校应该积极争取开设小语种,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更多机会;家长也要有清醒的头脑,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让孩子接触一门小语种,说不定会激发起孩子的学习热情,在小语种领域打开一片天地。

(四)学好小语种,不丢大语种

这是一种看似矛盾的提法,但这是目前我国的现状和国际形势共同作用的结果,也是语言学习者应持有的态度。我国的小语种学习者基本上都有英语基础,如果是从大学开始学习小语种,之前学习的是英语,那么学习英语的时间至少达到6年以上,已经有了较好的基础,完全放弃英语确实可惜,因为英语的国际地位是明显的,有些小语种的国家也可以用英语进行简单交流,有英语基础又有小语种支撑,对语言沟通会有益处的。另外,语言学习不进则退,而且退步速度很快,数年不用就可能荒废掉了,为了学习小语种而完全荒废了基础较好的英语是不明智的。两者兼得的做法是把英语作为第二外语持续学习,力争做到学习小语种,不丢大语种。

[1]杨云升.“一带一路”建设与外语人才培养[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15(9).

[2]世界语言[EB/OL].(2013-10-11)http://baike.so.com/doc/1310726-1385777.html.

[3]世界十大语言排名[EB/OL].(2015-09-14)http://edu.163.com/15/0914/08/B3F8021 E00294MPA.html.

[4]教育部国际合作司.来华留学简明统计[R].2016:7-12.

[5]塞钮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周琪,张立平,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11:2-15.

(作者单位:海南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C961

A

1004-700X(2016)04-0059-05

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HNSK(YB)16—98);海南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科研课题(HDGJY-16—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语种留学生一带
缘何“问道扶桑”?——留学生如是说
中国企业如何走进“一带一路”
澳门:“一带一路”上的璀璨之城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留学生郑睿:我是奶粉“小买手”
“一带一路”大背景下小语种的重要性分析
“一带一路”上的手艺
走出报考小语种专业的两大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