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每个搞材料的都能成为笔杆子

2016-11-15 07:20
廉政瞭望 2016年19期
关键词:笔杆子张磊县委

◎文_本刊记者李天锐

不是每个搞材料的都能成为笔杆子

◎文_本刊记者李天锐

笔杆子“忙到飞起”是什么滋味?他们与传统的“文人官员”有何区别?机关里要出一个笔杆子,有多难?

“紧急情报!紧急情报!”

深夜12点多,嘈杂的铃声中,睡梦中的王金龙接起电话,传来县委办张副主任急切的声音:“快,准备一下,过来改个材料。”

作为县里的大笔杆子,王金龙担任县委政研室副主任,负责县委各种大型材料的起草和修改。他自嘲“忙得天昏地暗,累到地老天荒”。

“拿命爬格子,以身许材料”,是笔杆子自嘲最突出的印象之一。在这背后,隐藏着诸多不为人知的酸甜苦辣。然而,要成为机关里真正的笔杆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他们有多忙?凌晨鏖战9小时,累到“终身残疾”

这一天,王金龙日程很紧凑。上午,县委副书记给基层党组织讲党课,他作为材料起草者到场听会。下午,主持县委全会材料组会议。晚上下班回家也没闲着——上级关于三级换届的文件发下来了,书记批示认真贯彻,方案就由他起草。当晚,他上网浏览了中央及省市有关精神,还打电话到外市几个县,要来当地方案参考。

尽管深夜被叫醒加班,王金龙已习以为常。他放下电话,急吼吼地穿上衣裤和鞋子,拿着公文包往外走,15分钟就赶到办公室。张副主任、县委某部门一把手、材料起草者小刘已在等他。“老王,快,这个材料你给改改,明天早上要送给书记审签、报给市上。”

原来,市委某部门将于后天召开全市性会议,拟请该县领导到会作交流,书记已批示副书记参会。不过,会议下午上班才通知,竟要求下班就报送发言稿,好说歹说,宽限到了次日一早。看完小刘写的初稿后,王金龙确定了修改分工,主任和小刘充实内容和脱稿讲话的例子,他结合该县发展提炼观点和要点。

这时,室内灯火通明,透着一股文件的墨汁味。王金龙的办公桌上,散放着几份文件和一大堆“笔杆子”。3人就着咖啡和香烟奋战3小时后,凌晨4点,讲话终于修改完毕。张副主任塞进领导办公室门缝后,王金龙长舒了一口气。这时,在场者都哈哈大笑起来,原来,王金龙走得急,脚上两只鞋一灰一黑。“唉,丢人丢大了。”

没过多久,吃了安眠药、在办公室和衣而卧的王金龙再度被铃声叫醒:“老王,材料要改,书记刚打电话说他明天亲自去发言。”

“甭睡了。”王金龙条件反射式地坐到办公室电脑旁。“书记讲话就得符合书记的口吻,要更宏观,更有深度。”王金龙把材料修改完并送给书记秘书,已接近早上7点。出门吃早饭时,他顿感头昏眼花,一个踉跄撞到了树上,提前被赠送了一个“大包”。

“祸”不单行。半小时后,正吃早饭的他又接到电话:“赶紧回来,听说x老大(市委书记)也要出席,书记要求发言多结合市委最新精神!”

等材料再度修改、完稿、通过并报送,已是早上9点。而新的一天,他将穿着一灰一黑的鞋继续奋战——参加县党代会筹备协调会,撰写换届材料……

如此的连轴转,做笔杆子10年的王金龙已经习惯。“基层嘛,事多,稿子只有空了写,这个岗位没有分什么工作日和节假日。”

同为笔杆子,在河南省委政研室任职多年的关少锋,也有相同感受。2003年春节,他带人加班起草省委省政府《关于做好2003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那几日天气寒冷,省委北院新楼没放暖气,冻得大伙穿着棉衣还握不住笔。而此刻,窗外却欢歌笑语,鞭炮声声。

关少锋还因此闹过笑话。一次熬几个通宵写完材料,回家倒头昏睡。不久,小偷进了他家,邻居报警,警察鸣枪,直到小偷被抓,他都毫无察觉,人送绰号“家属院第一迷瞪”。

“忙起来不分日夜,不顾作息,三天两头不着家,的确是常态。”四川省直机关一名笔杆子告诉记者,“年底和年初,上上下下各种会议扎堆开,材料多且要得急。平时也没闲着,除了有既定的重大会议、到地方调研课题外、还有突发事件和中央、省级临时召开的会议。”后者尤其让人“一接电话就犯晕发憷”。

另一方面,笔杆子们纷纷吐槽,伴随着工作上“忙到飞起”,身体已是“老牛拉破车”。某种程度上,所有工作成绩都要通过材料表现出来,他们的压力毋需多言。

关少锋自曝,十六大召开期间,他被抽到河南代表团写材料,写得牙疼上火,吃药过敏,脸肿得发亮,眼睛眯成一条缝,嘴上起泡,模样惨不忍睹。

“每次交稿后的感觉都像虚脱,今年县委报告定稿后,我头疼发烧,大病了一场,住了半个月医院。”聪明“绝顶”的王金龙告诉记者,他不仅有腰肌劳损、慢性胃炎、痛风等,还被查出患了一种肌肉疼的怪病(疑为帕金森,但没时间去确诊)。

“喝墨水,费脑水,流汗水,吐苦水,没油水。”“大会不发言,小会不发言,前列腺发炎;业绩不突出,地位不突出,腰间盘突出”……笔杆子们时常如此自我调侃。而随着年岁增长,还会有越来越多的问题暴露出来。

知情人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石油系统“老笔杆子”吴宗英终生伏案笔耕,服务过几任部长,经常一天抽几包烟。后来,他可能用脑过度,多年前患上了老年痴呆,见了人只是笑。他偶尔能翻翻石油部老领导的文集,然后笑笑说:“都是我写的”。

成为笔杆子,至少要有两项硬性条件,一是长期写材料,代表部门最高水平;二是对所在领域有一定研究,成果有较大反响。

笔杆子炼成,不是件容易的事

“尽管每个单位写材料的很多。实际上,真正能被称为笔杆子的,少之又少。”

四川省直机关上述笔杆子告诉记者,成为笔杆子,至少要有两项硬性条件,一是长期写材料,代表部门最高水平;二是对所在领域有一定研究,成果有较大反响。由是观之,爱舞文弄墨、吟诗作画的人,起草各种通知的办公室秘书等,都不一定能成为笔杆子。

哪些单位“盛产”笔杆子?记者采访发现,地方上综合型的笔杆子,大多在党委办公厅(室)秘书处(科)和综合处(科)、政研室,政府的研究室、发展研究中心等。专业型的笔杆子,则集中在各业务部门的办公室、政策研究处室等。

笔杆子炼成,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外部因素看,要经过时间的洗礼,多名笔杆子都认为,从初入一个领域,到熟悉情况,至少需要一年。而成为该领域的笔杆子,至少需要五年以上。五年,也是综合型笔杆子“进阶”的必要时间。

此外,工作单位和职务的频繁变动,甚至相关领导的调动,都可能让有潜力的“准笔杆子”功败垂成。

“我曾看过前同事离开办公室、政研室等部门,调到乡镇后执笔的材料,不客气的说,理论功底和文章水平都下降了,因为他们不再掌握核心信息。”王金龙说,“还有一名同事,给前任书记写材料两年,领导调走后,新任书记下放他到乡镇当党委委员,天天忙于琐事,也难静下心来搞调研写材料了。”

从内部因素看,要成为笔杆子,首先要培养文字功底和广博的知识。如古代的师爷,就对医卜星象、农田水利、经济兵略样样精通。党内公认的大笔杆子胡乔木就认为,好的笔杆子,要精通哲学、文献编纂学、辞章学、新闻学等知识。

而在具体写作中,准笔杆子还需学会领悟、经受磨炼、实现升华。这“三部曲”哪一部出了问题,修炼便到此终结。

“三部曲”中,领悟是基础。“笔杆子最重要的就是多悟。首先要打好基础,多看报告文件讲话,悟出各种类型的写法。熟悉上情下情,紧跟各级最新精神。”某省会城市市委办公厅的笔杆子张磊说,“很多笔杆子,都有喜欢琢磨新观点、新概念、新提法的‘怪癖’。”

“我写了十年稿子,第八年才悟出来,领导讲话讲究活,要把理论和事例结合好;调研材料讲究实,树立问题导向;经验介绍讲究新,让别人看了有借鉴价值;会议文件讲究全,方方面面的情况都要照顾到。”王金龙介绍。

“悟的第二层含义是,材料都是为领导服务,要领悟领导的观点、习惯性表达甚至个人性格。”张磊说。

磨炼(受虐)也是笔杆子的必修课。“好材料是改出来的,笔杆子是磨(虐)出来的。”张磊说,“不管多么牛的笔杆子,都一定有被折腾到崩溃吐血的时候。”

张磊至今记得,他毕业刚到乡镇工作时,给书记写一篇“保先”的稿子,领导等着要,他这边却费尽心思怎么也憋不出来,“这种煎熬太痛苦了”。“交上去后,又说没魂,改了好几次也不满意,最后书记把它重写了,还找出3个错别字。我就在他办公桌对面,看着50多岁的他,一个键一个键地敲键盘。”

前几年,他已是区上的笔杆子,给省上写新农村建设的经验材料,从区委领导审稿开始,到呈报市委,前前后后改了13稿。最后,他熬了几个通宵、抽完两条烟,吃完一箱方便面改出的稿件惨遭弃用,仅保留了基本素材。市委“空降”3名笔杆子到该区调研,手把手教他重写出新稿,才算完事。

“当时我还没现在老,不服,甚至偷偷哭了。但不得不说,一级是一级的水平。”张磊说。

升华,是笔杆子炼成的又一关键因素。曾多次给区委书记写稿的张磊表示,稿件被返工、被毙掉不可怕,“关键是要学会事后分析,上级的哪些关注点你没提到,领导加这一句的原因何在,下次如何避免犯同类错误,如何对本领域的问题思考更多、更深?”

而在中央部委某处公务员柳青看来,那些成天喊累的“准笔杆子”们需要升华的,还有对自身作用的认识。他给记者描述了这样一个笔杆子。

“我们领导是人大硕士毕业后入部的,80后,曾经在国外加班到视网膜脱落,去年没休过一天假,加班时不是在写材料,就是在准备写材料。我感觉,他是真正对经济感兴趣,也买经济金融类的书自学,平时他也吐槽工资低,但是能感觉到这个工作能带给他很大的成就感——能参与国家大事。”

也正因为这份责任,让不少笔杆子“如履薄冰”。“我们的职责,就是帮领导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如果浅尝辄止,马虎应付,就可能以偏概全、致使材料失真、脱离实际,最终给决策提供错误信号,造成严重失职,损害的是百姓的福祉。这一点,正在修炼的‘准笔杆子’们要牢记在心。”柳青说。

猜你喜欢
笔杆子张磊县委
中共平乡县委召开人大工作会议
Temperature and doping dependent flat-band superconductivity on the Lieb-lattice∗
为黑恶势力站台撑腰的县委常委
“不务正业”的县委副书记
THE GLOBAL ATTRACTOR FOR A VISCOUS WEAKLY DISSIPATIVE GENERALIZED TWO-COMPONENT µ-HUNTER-SAXTON SYSTEM∗
村“两委”换届“十严禁”
“口”“ㄙ”偏旁混用趣谈
笔杆子里出英雄——如何选择新闻角度
张磊教授治疗头痛验案3则
不做“笔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