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换把技术音乐表现分析研究*

2016-11-15 09:33梁寒琰
歌海 2016年4期
关键词:滑音表现性高潮

●梁寒琰

小提琴换把技术音乐表现分析研究*

●梁寒琰

小提琴换把技术作为重要的基本功训练技术,是小提琴音准的保证。良好的小提琴换把技术不仅保证音准的精确性,更赋予旋律流畅性及歌唱性,增强演奏的表现力与感染力。结合传统教学理论与课堂教学实践,以提高演奏者换把技术的艺术感染力与音乐表现性为目的,着重研究小提琴换把技术音乐表现在实践与教学中的应用,无论是对理论研究的丰富完善,还是对教学实践的归纳总结,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小提琴;换把技术;音乐表现性

小提琴换把技术作为重要的基本功训练技术,是小提琴音准的保证。良好的小提琴换把技术不仅保证音准的精确性,更赋予旋律流畅性及歌唱性,增强演奏的表现力与感染力。小提琴换把技术在基本功训练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传统教学理论过于着重换把动作的技术训练,而忽视了换把技术在音乐表现中的重要作用。而在课堂教学互动中,如何让学生更好地通过换把技术提高音乐表现性,则是一项具有挑战的科研课题。关于小提琴换把技术音乐表现性的分析研究,无论是对理论研究的丰富完善,还是对教学实践的归纳总结,均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立足于传统教学理论与课堂教学实践,以小提琴换把技术音乐表现性为主要内容,着重研究小提琴换把技术音乐表现性在实践与教学中的应用,以提高演奏者换把技术的艺术感染力与音乐表现性。

“滑音”是换把的衍生物,它令换把更富于音乐性与表现力,是小提琴换把技术音乐表现的重要艺术手段。著名小提琴教育家卡尔·弗莱什在其著作《小提琴演奏艺术》中曾写道:“把两个音符亲切地、声乐般地联结在一起应该是个人内心迫切要求表现情感的结果。”①卡尔·弗莱什:《小提琴演奏艺术》第一卷第一分册(姚念赓、冯明禁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74年版,第59页。滑音无疑满足了演奏者内心的这种情感性诉求,并为艺术表现的多样性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及更广阔的空间。作为换把的附属品和衍生物,滑音并不是必不可少的部分,恰恰相反,滑音仅是对旋律色彩和音乐表现的一种补充和辅助。如何让这剂“调味料”调出音乐的“味道”,演奏者不仅需要根据音乐风格对滑音进行正确的判断,更需要掌握不同类型的滑音,丰富滑音的表现手段。

一、根据音乐风格及美学趣味正确选择滑音

滑音在加强两个把位音符之间联系的同时,对保证换把音准也有很大的帮助。换把滑音的参与,使那些困难的换把“似乎”一下子也变准了。这是因为演奏者在演奏滑音时,能够听到音准,从而可以控制左手准确地“滑”到音准的位置。与之相反,干净、纯粹的换把动作无疑增加了音准的难度。正因为在音准上的便利性,滑音很容易被演奏者滥用,然而充满滑音的演奏就像过量加糖的甜点,令音乐失去了原有的味道。演奏者有必要遵循作品的音乐风格,培养正确的美学趣味,对滑音进行合理的选择。在巴洛克时期及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的崇高感和结构形式的典雅纯净是作曲家遵循的写作原则,不恰当的滑音无疑破坏了音乐的纯净,因此演奏者应该保持干净纯粹的发音,避免使用滑音。在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更强调个人情感的个性化表现,在一些歌唱性的旋律中,滑音则成为旋律的“润滑剂”“调味品”,到了现代主义作品,滑音更成为情感表现的一个重要方式,有些作曲家甚至把滑音的范围、力度、时间等要素通过符号详细地记录在乐谱上。在一些中国作品中(见谱例1),演奏时如果缺少滑音,音乐则会变得平淡无奇、索然无味,缺少了原有的光彩和韵味。滑音既是音乐表现中不可缺少的“润滑剂”,也是不宜过量使用的“调味品”,只有建立在对作品音乐风格准确把握的基础上,演奏者才能真正使滑音展现更大的魅力。

谱例1

沙汉昆《牧歌》

二、滑音对于音乐高潮的营造的作用

伴随着音乐高潮的发展,旋律往往出现连续级进甚至跳进的趋势,换把频率大大增加,滑音对于推进音乐高潮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滑音让旋律发展更加连贯。随着旋律不同阶段的发展,对于滑音的处理亦相应地有所不同。在音乐高潮发展的阶段,节奏音型变得密集,级进式的旋律烘托出紧张激动的氛围。在这种快速经过句式的旋律中,左手演奏的音符骤增,要求换把动作迅速、干净、轻盈,滑音动作仅作为“润滑剂”增强音符间的联系,几乎是听不出来的,这一点在音阶式经过句时尤为明显(见谱例2)。2.滑音让音乐高潮更富张力。伴随着旋律的推进和音乐的发展,在高潮的顶点往往会有节奏的拉伸和旋律的跳进,滑音的运用保证了高点音得到充分的强调,并带动音乐情绪的继续发展。因为旋律跳进幅度较大,左手换把动作多采用1指到3指或1指到4指的异指换把,媒介音滑音动作保证了最高音的音准,无疑让演奏者的演奏更加自信并充满激情,从技术上保证了音乐高潮的推进。在这个跨度较大的换把动作中,左手动作慢而坚定,要求强调换把的重音,滑音的使用则起到了“推波助澜”的效果,积聚着换把的力量并用旋律化的方式使力度趋向倾泄到高点音上(见谱例3)。在“连”和“力”这两个因素上,滑音使音乐高潮的发展充满着爆发力和表现力,成为营造与推进音乐高潮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手段。

谱例2

圣·桑《引子与回旋随想曲》

谱例3

帕格尼尼《D大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

三、滑音塑造的音乐形象

滑音不仅作为换把的“润滑剂”“调味品”,让音符间的联结充满色彩与情感,更通过变化多样的表现方式塑造出鲜明生动的音乐形象,使换把成为表现音乐情感的一种重要艺术手段。

快速的滑音表现敏捷轻盈的音乐形象,慢速的滑音则富于抒情感伤的意味;强烈的滑音带有坚定沉重的力量,富于爆发力,轻柔的滑音则柔和优美,充满亲切感;媒介音滑音富于情感的表达,极具歌唱性与抒情性,尾滑音婉转动人,而略带忧郁伤感;短距离滑音充满情感,为平缓的旋律增添光彩,远距离滑音富于戏剧性,将音乐发展推至高潮;低音区滑音厚重沉稳,如男低音的低吟,高音区滑音高亢激昂,如女高音的咏叹……

不同形式的滑音类型对应不同种类的音乐形象,把握音乐表现的丰富种类与滑音技术的不同类型,可以使小提琴换把技术成为音乐表现的一种有效的艺术手段,令演奏者的演绎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滑音作为小提琴换把技术的“润滑剂”“调味品”,不仅增加了旋律的歌唱性与抒情性,更赋予音乐丰富的色彩与饱满的情感,塑造出鲜明生动、独具特点的音乐形象。演奏者应当综合考虑音乐风格、审美趣味、和声特点、曲式结构等因素,将音乐表现与演奏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小提琴换把技术不仅是拓宽演奏音域的炫技展现,更成为表现作品内涵与音乐情感的重要艺术手段。

[1]卡尔·弗莱什.蒋和璠译.小提琴指法艺术[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

[2]莱奥波尔德·奥厄.司徒华城译.我的小提琴演奏教学法[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0.

[3]伊凡·加拉米安.张世祥译.小提琴演奏和教学的原则[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

[4]尤·伊·扬凯列维奇.刁蓓华译.论小提琴演奏与教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梁寒琰,女,广西艺术学院管弦系讲师。

*本文系广西艺术学院2015年院级科研项目“关于小提琴换把音乐表现及教学实践的分析研究”(项目编号:QN201527)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滑音表现性高潮
浅谈音乐课堂中的表现性教学提升策略
中国当代表现性水墨人物画的特色与发展
百折再看高潮来
声乐演唱中的“滑音”技术探讨
浅谈中国画的表现性
民族声乐演唱中“滑音”的技术与应用
表现性任务设计的3个关键点
蒲剧音乐中二胡滑音技法与效果初探
板胡演奏垫指滑音技术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