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道运永线运城段改建路线方案研究

2016-11-15 06:50程耀
山西交通科技 2016年4期
关键词:旧路运城拓宽

程耀

(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06)

1 背景

1.1 项目建设背景

省道运永线(S336),起点位于运城市西郊圣惠立交桥头,路线东西布线,途经运城市盐湖区、解州镇、永济市虞乡镇、永济城区,至终点永济市西郊,与省道小风线(S238)相交,路线全长59.83 km,采用二级公路技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为80 km/h,路基宽度12 m,本文路线方案研究仅对省道运永线运城段进行研究论述。

图1 项目地理位置图

1.2 现有公路存在主要问题

伴随着运城市城镇化的逐步推进,沿线旅游资源的开发,省道运永线运城段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a)目前,由于本项目沿线运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其中路线在过城镇路段(解州镇段)公路街道化现象严重,沿线居民的生产、生活对车辆运行的干扰较大,严重影响通行能力,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b)在运城市郊区公路两侧有盐化公司、发电厂及化工厂等大型厂矿,车流量多,交通量大,车辆多为载重车辆,公路负荷较重,大吨位车辆及超负荷交通量的长期运行,致使公路技术状况变差,路面病害较多,如坑槽、翻浆等随处可见,随之而来的交通堵塞频繁发生,交通事故时有发生。

c)运城至解州镇段年车流量高达1.5万辆,作为一条二级公路其所能适应的交通量已趋于饱和。

2 工程地质概况

本项目公路大部分位于运城盆地上,地势平坦,只是在解州段位于中条山山边,地势起伏大。路线所经区域内最低海拔330 m;最高海拔440 m,高差110 m。总体地形起点段低,顺路线逐步抬高。本区内发育的地貌单元包括冲积平原区、湖积平原区、山麓相盆缘倾斜平原洪积扇区、侵蚀剥蚀大起伏中山区4个地貌单元。

3 设计标准

根据项目区特点、公路功能、交通量等因素,结合最新《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O1—2014)规定,本项目拟采用四车道一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采用80 km/h,路基宽度25.5 m,汽车荷载等级为公路-Ⅰ级。

4 路线方案拟定的基本原则

本项目建设方案的拟定,是在总结已有公路改扩建项目的基础上,结合“六个坚持、六个树立”的公路勘察设计新理念,针对本项目特点,结合路线起终点位置、主要控制点、地质及地形等,为实现“安全”、“环境优美”、“节约资源”、“质量优良”、“系统最优”的目标[1],在可能的走廊带有两种原则:原则一是利用旧路加宽改建;原则二是在走廊带内重新选线。

4.1 原则一 利用旧路方案

该方案将完全沿现有公路前行,根据公路两侧实际情况进行拓宽改建,拓宽方式包括单侧加宽、双侧加宽和分离式断面3种形式。该方案的优点主要是旧路利用率高,新增占地少;其缺点是穿村镇路段拆迁量巨大、干线公路运营安全性及服务水平较低,局部路段平纵指标较差,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4.2 原则二 在走廊带内重新选线,新建公路方案

当旧路走廊带内资源不能被充分利用,原有公路沿线村落众多,土地肥沃时,考虑采用新建公路方案,在走廊带内重新选线设计。其主要优点是能改善局部穿越密集村镇、城区路段运营安全性及服务水平较低的现状,符合改建工程建设的初衷,其缺点也是明显的,主要是方案新增占地多,同时与既有公路平行布设,路网结构不合理,有造成公路资源浪费之嫌,且工程总体造价较高。

5 路线方案比选论证

根据本项目的性质,结合项目区域内现有公路实际情况,对路线方案采取分段论述。

5.1 完全利用旧路段

起点至运城环城高速段,全长14.5 km,其中前2.63 km路基宽度为40.2 m,其余路段路基宽度12 m,该路段路线平面及纵断面线形指标均较好。但是由于附近有盐化公司、发电厂及化工厂等大型厂矿,车流量多,交通量大,车辆多为载重车辆,公路负荷较重,故路面病害随处可见,如坑槽、翻浆、松散、沉陷、网裂等,严重影响车辆通行能力和行车舒适性。

通过现场调研和多次方案论证,在该路段公路两侧具备拓宽条件,公路拓宽后对既有建筑物影响较小。因此在该路段中,路线将采用充分利用旧路方案,在原有走廊带内对现有公路进行拓宽改造,拓宽方式将根据公路两侧实际情况采用单侧加宽、双侧加宽和分离式断面3种方式。

5.2 完全新建路段

5.2.1 路线方案介绍

在运城环城高速至席张乡段,现有公路长14.9 km,路基宽度12 m,该路段部分平面指标较差,纵面平缓,沿线村镇密集,公路城镇街道化严重,临近硝池路段常年受硝池污水浸泡,路基稳定性差,其他路段路面存在不同程度病害,排水设施不完备,部分涵洞淤塞。

通过现场调研,共提出两个方案进行比选研究。分别是A线解州南侧新建方案、B线旧路改造方案。

图2 环城高速至席张乡段路线方案比较图

A线完全新建方案路线走向:路线下穿高速后与旧路分离,新建路基向南行进,依次经社东村、解州镇政府后向西下穿在建蒙西至华中铁路,经史家坟、东胡、东底,至席张乡西与旧路相接。

B线方案为完全旧路利用方案,其走向为下穿运城环城高速后继续沿就有省道前行,自东向西横穿解州镇后,依次途经闫家、郭家、郊斜、西胡、小胡、东底、南贾至席张乡。

5.2.2 方案比选

B线旧路利用方案具有充分利用现有旧路,旧路利用率较高、公路建设新增占用土地少的优点。但其缺点主要有:公路过村路段街道化严重,升级拓宽后距离建筑物较近,公路安全性及服务水平均较差;部分路段常年被污水浸泡,路基处治困难;方案穿越解州镇城镇总体规划核心区,与规划不符;且对原有公路拓宽涉及大量拆迁,工程实施难度大,社会影响差;此外路线途径国家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解州关帝庙,旅游旺季游客众多,车流量大,容易造成拥堵,安全性差。

而A线新建方案有效地避开了城镇建筑物、人口密集区,公路安全性及服务水平均有大幅改善;改线后经沿线村镇南侧通过,沿线地质条件较好,路基稳定性好;且改线后经城镇南城区边缘通过,与规划相适应,符合城市远期发展目标。其缺点主要有原有公路利用率低,新增占地较多。

5.2.3 比选结论

B线完全利用旧路方案,虽具有建设里程比A线新建方案短1.9 km、占用土地少的优势,但综合考虑区域内工程地质条件、造价、与规划的适应性及地方政府意见等情况,认为A线新建方案更符合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因此,在该路段采用新建方案。

表1 工程规模对比表

5.3 结论

在对现有公路改扩建研究中,一个项目存在多种不同的改建方式选择,省道运永线运城段路线方案在改建中根据实际现有情况,灵活应用,将旧路利用和新建方案结合,不仅充分利用了旧路走廊带资源,而且能改善局部穿越密集村镇、城区路段运营安全性及服务水平较低的现状,符合改建工程建设的初衷。

6 结语

以本文为例,在对公路进行改建方案研究中,改建方案的选择是多种多样的,每个方案各有其优缺点。针对不同的路段,我们应不拘一格,根据其现有公路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合理选择改建方案,才能使改建项目发挥最大作用,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旧路运城拓宽
小小羊肚菌 拓宽致富路
城市道路拓宽改造设计探讨
运城面粉、运城苹果、运城蔬菜 “三个运城农业品牌”打造运城新名片
点赞!李克强总理山西运城赶年集
运城清廉地图
山西运城:冬日盐湖色彩斑斓
京港澳高速公路驻信段改扩建工程旧路车辙病害综合分析
老屋
我省拓宽企业“混改”——不搞“一刀切”、不搞“拉郎配”
现有管线限制下旧路改造的困境及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