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上肢功能障碍针灸康复治疗方案的优选

2016-11-16 19:52李小兰李春明梁丽云潘康健邹柳惠
关键词:脑梗死

李小兰+李春明+梁丽云+潘康健+邹柳惠

【摘要】目的 总结探讨脑梗死上肢功能障碍患者针灸康复治疗的最优方案。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康复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收治的脑梗死上肢功能障碍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采用头针+改良穴位动态针刺配合上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A2组、B组采用头针+常规针刺配合作业治疗组、C组采用头针+常规针刺配合上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A2组,并以简式Fugl-Meyer评分(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价治疗方案的效果。结果 4因素3水平实验考察结果的K值看,最优化的组合方案为A1、B3、C3、D2,即脑梗死1~3天内采用重度刺激量、先健侧再瘫侧针刺头穴与阴阳经穴的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最好。结论 对于脑梗死上肢功能障碍的患者来说最佳的针灸康复治疗方案为头针+改良穴位动态针刺配合上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A2综合治疗,有助于促进康复。

【关键词】脑梗死;上肢功能障碍;针灸康复治疗;优选方案

【中图分类号】R6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09..03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卒中,是各种原因所致的局部脑组织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病变坏死,进而表现为神经功能缺失[1]。脑梗死依据发病机制的不同分为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和腔隙性脑梗死等主要类型[2]。脑梗死后常见肢体偏瘫、语言障碍等,上肢功能障碍就是其中一种[3]。针灸治疗是脑梗死后肢体功能障碍的一种常用治疗手段,本文就这类患者针灸康复治疗的优选方案进行分析,以期为这类患者提供最佳针灸康复治疗方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康复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收治的脑梗死上肢功能障碍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①年龄<78岁;②能配合针灸师和康复师进行针灸和康复训练;③排除言语理解和认知功能严重障碍者;④上肢肌力为Ⅱ级或Ⅱ级以上。随机分为A组采用头针+改良穴位动态针刺配合上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A2、B组采用头针+常规针刺配合作业治疗组、C组采用头针+常规针刺配合上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A2,各20例。A组男11例,女9例;年龄30~78岁,平均年龄(55.6±2.4)岁;病程2周~6个月,平均病程(4.4±0.4)个月。B组男12例,女8例;年龄31~78岁,平均年龄(50.8±2.1)岁;病程2周~6个月,平均病程(4.5±0.6)个月。C组男10例,女10例;年龄30~78岁,平均年龄(56.6±2.4)岁;病程2周~6个月,平均病程(4.5±0.4)个月。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本次实验,试验内容通过知情同意书在所有患者入组前均告知并签署。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头针:选择30#华佗毫针,针灸头穴,下午14:00针灸治疗30 min/d,改良穴位动态针刺:于BrunnstromI期上肢取阴经穴,下肢取阳经穴;Ⅱ期后改用上肢阳经穴为主,下肢以委中、足三里穴为主进行动态针刺。常规针刺疗法:选择肩井、手三里、曲池、外关等穴位进行针灸。上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A2,A2肢体智能反馈训练系统操作方法:先根据患者偏瘫侧,调节好训练支架,调节支承台的高度和手臂架平移距离,让患者肩关节与手臂支架的肩关节活动装置对齐,再把患者上肢放到支架上,保持上肢自然伸直状态,然后调节上臂与前臂负重调节器。进入电脑操作界面,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训练模式、训练难度、握力大小、训练时间、训练项目,然后开始训练。每个项目训练5~10 min,训练20~30 min/次,1次/d,每周5~6次。A组采用头针+改良穴位动态针刺配合上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A2治疗方案,B组采用头针+常规针刺配合作业治疗方案,C组采用头针+常规针刺配合上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A2治疗方案。连续治疗5天、休息2天,均治疗20次。针灸治疗的同时给予西医治疗及降压治疗、抗感染治疗等。

1.3 观察指标

①治疗前及治疗20次后,采用ADL对于三组患者日常生活进行评分,评分参照Barthel指数分级法,对于包括吃饭、上下楼、洗澡、大小便、活动、转移、穿衣等方面进行评分,满分100分,评分>60分基本完成,60~41分需要帮助,40~20分要较多帮助,<20分完全需要帮助[2]。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对于三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0次后的上肢、下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分。其中上肢满分66分,下肢满分34分,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运动功能越佳[4]。②疗效:治疗20次后,根据上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A2系统评估结果、FMA、ADL对于三组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ADL、FMA和上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评分比较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ADL、FMA和上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评分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治疗20次后ADL、FMA和上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评分明显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4 三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对比

A组患者治疗20次后的总有效率为86.10%明显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 论

当代流行病学统计显示:脑血管疾病在我国已经成为一种主要的致死、致残的常见病,在很多地区,脑血管疾病的患病率更是高居首位。大力提高脑血管意外的康复治疗水平,最大限度恢复脑血管意外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临床首要任务。现代医学主张脑卒中急性期的康复处理应当与急性期的医学处理同步开始,一般争取在患病最初2~8周内最大程度争取患者最大限度的康复[5]。现代康复医学已经实现从肌力康复训练向协调性、功能康复转换。在早期的积极措施多集中在下肢和腰部的康复,尽可能在患者病情允许的前提下,鼓励患者早期坐起,进行站立平衡训练、步行平衡训练,以争取患者有效行走[6]。但上肢的针对性早期强化训练,尤其是头针+改良穴位动态针刺配合肢体智能反馈训练系统A2目前还未见报道。正常人群中,上肢要完成日常80%以上的活动,日常生活质量很大程度依靠上肢运动的保证。在病情早期即可行使的针对上肢的康复治疗是十分必要的[7]。

本次课题是根据最新研究理论对脑卒中患者上肢针灸穴位进行改良,并依据现代康复医学Brainstorm分期选用不同的经络穴位,配合使用上肢康复机器人(上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A2)综合针灸康复训练方案,通过对比观察,从三个观察组中优选方案治疗脑梗死上肢功能障碍并分析优选方案获效机理。传统中医针灸处方,多选在肩井、手三里、曲池、外关等穴位,在临床中我们发现电针上述一些穴位还是有一定的疗效,但过于频繁使用会引起患侧肢体的内旋、内收,这无疑加重了脑卒中患者上肢挎篮式错误运动模式,同时不能达到对抗脑卒中患者强握、屈曲的共同运动[8]。目前文献报道了动态针刺穴位对急性脑卒中病人运动功能有积极影响。康复训练内容为:良肢体摆放体位,避免痉挛模式。采用Babath方法、Rood法、Brunstrom促通法、PNF技术等进行上肢、肩、肘、腕、指主动及被动功能训练。同时介入PT、OT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2次/d,40 min/次,为避免造成这种不良刺激,我科根据最新研究理论对脑卒中患者上肢针灸穴位进行改良,并根据Brunnstrom分期选用不同的阴阳经穴位。而传统偏瘫康复训练的方法(运动作业疗法)一对一训练,效率低下;不能精确控制和记录训练参数;无法建立训练参数和康复指标的对应关系;不能向患者提供实时直观的反馈信息;训练过程不具吸引力,患者被动接受治疗,参与治疗的主动性不够;我科最新引进了上肢康复机器人(上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A2)一套,拥有一个可调节的上臂支持系统,增加的智能反馈和三维运动空间,可使功能治疗训练在一个虚拟的环境中进行,游戏式的训练提高了患者的兴趣,促进康复进程。本设备可使上肢在负重或者减重的状态下进行训练,并提供高质量的反馈信息,跟踪患者训练后的康复程度。目前的研究多侧重于针灸或康复(运动作业疗法)或上肢康复机器人(上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A2),将动态针灸配合改良穴位上肢康复机器人(上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A2)三者有机结合起来的研究即还未有报道,因此较有研究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郑 萍,盛 夏.肌电诱发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疗效[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8(1):71-73.

[2] 秦 茵,毕 胜,李 玲,等.改制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0,16(4):367.

[3] 李 周,周 虹,孙 莹,等.综合康复评估及训练系统在脑卒中患者上肢及手的运动控制训练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3,28(7):663-664.

[4] 王 田,刘 更,张惠利,等.中风后患肢肿胀的中医药治疗进展[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1):116-117.

[5] Sung SM,Lee TH,Cho HJ,et al.Recanalization with Wingspan stent for acute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in failure or contraindication to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a feasibility study[J].AJNR Am J Neuroradiol,2012,33(6):1156-1161.

[6] 杨新贵.任督穴位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偏瘫患者躯干控制力的影响[J].四川中医,2015,33(2):170-171.

[7] 王恒跃,张 莉.强制性运动疗法对慢性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22):2425.

[8] 杨爱国,闫新华,赵 然.针刺结合Bobath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核心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5,34(2):105-108.

本文编辑:刘帅帅

猜你喜欢
脑梗死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基底节脑梗死和皮层脑梗死血管性认知功能的对比
急性脑梗死的CT脑灌注成像分析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参芎龙蝎汤治疗脑梗死临床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
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研究
中医辨证治疗脑梗死68例临床效果观察
中风防治灵Ⅰ号、Ⅱ号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15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