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肖邦作品的演奏风格及不同流派特征
——历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回顾

2016-11-16 06:06朱冰冰
北方音乐 2016年18期
关键词:钢琴家肖邦波兰

朱冰冰

(浙江音乐学院,浙江 杭州 310000)

浅析肖邦作品的演奏风格及不同流派特征
——历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回顾

朱冰冰

(浙江音乐学院,浙江 杭州 310000)

本文通过对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的梳理,以及对波兰、俄罗斯或前苏联、意大利、阿根廷、中国等不同学派获奖者演奏风格特征的分析,希望能够藉此激发更多同行对于肖邦作品的兴趣,创造性地诠释、理解肖邦的音乐。

肖邦;钢琴比赛;演奏风格

肖邦被誉为西方音乐史上的钢琴诗人,在浩如烟海的钢琴作品中,他谱写的作品以其细腻抒情,炫技华丽而著称于世。他让钢琴优美动听的音色达到了极致,他用天才的力量、非凡的创作技巧及深刻的音乐内涵为演奏者提供了越来越丰富的表达方式。透过历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这个平台,肖邦作品在不同演奏家手中也在经历着演奏风格的不断变化。每一位钢琴家都从肖邦的创作中选择着最适合自己的表现途径,以便将自己的个性、音乐感觉和艺术境界表现出来。于是各个流派之间在肖邦作品的二度创作上就有了各不相同的理解。

有人注重肖邦在音乐情绪上的细腻表达,如夜曲轻柔而细腻的人声哼唱,玛祖卡舞曲多愁善感或缠绵悱恻的柔美情境,大波兰舞曲承载着国家使命感的气势磅礴。也有人从结构出发,倾向于古典化的表达方式,在作品气质的表现上有强烈的倾向性、追求精准华丽的演奏技巧呈现,特别是在富含激情的练习曲中淋漓尽致的营造着华丽气氛。还有的演奏家力求结构精致、谈吐高雅,不追求表面的奢华效果,退去作品外表的热情,从更加“声乐的”内心角度处理每一个动机和乐句。将内心歌唱的音乐表现出来,追求沐浴在纯净的诗境中,是演奏者的“兴之所至”,真诚而动人。

那么,在这各式各样的理解和表现中,哪一种才能得到最广泛承认呢?举世瞩目的肖邦国际比赛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他不仅成为全世界青年钢琴家竞技的一项最隆重的赛事,而且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评比各国不同学派,并且相互学习观摩对肖邦音乐的各种不同理解的机会。

一、历届肖邦钢琴比赛回顾及各学派风格特征

比赛由波兰政府资助,评委会根据参赛者的表现来评定奖项,评判极其严格,如认为某一奖项没有人有足够资格得到,就会出现空缺。在前5届比赛中,冠军获得者几乎由波兰和苏联参赛者包揽,此后,其他国家的获奖者逐渐增多,特别是近年来,亚裔人士在比赛中屡次赢得大奖。

通过表1可以看出,波兰、俄罗斯和前苏联、法国、日本获得的奖项最多,除1960年意大利的波利尼,1965年阿根廷的阿格里希,1980年越南的邓泰山,2000年中国的李云迪,和最近一次的大赛2015年南韩的赵成珍,以及1990、1995年金奖空缺外,所有的一等奖都被波兰、俄罗斯或前苏联获得。他们的成功对形成具有较大影响的流派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我们知道,所谓演奏流派必然要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形成,而其中每一代都应该包括至少一位在世界范围内具有较大影响的演奏家。因此,通过对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的获奖名单的分析,不同的文化背景,相同或不同的诠释使他们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演奏风格。也使肖邦作品演奏风格有了更深入、更广阔、更多元化的视野和角度。

本文接下来想通过分析几位获胜者不同国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演奏风格特征的介绍和分析,进而探讨肖邦作品演奏风格的演变和不断完善。

二、肖邦比赛获奖最多的波兰和前苏联演奏风格特征分析

(一)波兰

对于波兰钢琴家而言,肖邦这个波兰历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除了是最纯净的音乐诗人之外,还是这个国家悲惨命运的记录人,是传播波兰人民英雄伟业的传播者,更永远是波兰精神的象征,是赞颂波兰永生不朽的讴歌者。正是这种情结的存在,使杰出的波兰钢琴家们不会对肖邦音乐的实质做出很大的曲解。和许多其他著名的钢琴家们相比较,他们的表现方法更加注重演奏整体计划的周密性、素雅朴实、分寸适度。

在前三届比萨中,波兰钢琴家获得了优异成绩,其中包括第二、三名的什皮那尔斯基、罗莎·艾特金·莫什科夫斯卡、波列斯瓦夫·科恩等等。肖邦的作品在这些获奖者手下各有不同的面貌:科恩的肖邦雄伟又不失纯净的诗情画意;史东奴卡的肖邦尽显风流潇洒的浪漫之情;什皮那尔斯基的肖邦以其炫目的技巧而辉煌华贵;而艾特金的肖邦则是充满了女性的温柔善良、简洁淳朴。

特别是1975年获得第九届肖邦钢琴比赛冠军的波兰人齐默尔曼已成为当今国际乐坛顶尖的钢琴大师之一。他是继车尔尼斯特凡斯卡和哈拉塞维奇之后,第三次获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第一名的年轻波兰钢琴家。他演奏的《肖邦的e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尽显高超的驾驭能力。他既不炫技,也不沉闷冷漠,他对键盘之精巧的控制,使音乐中一些微细变化也能清晰的显示出来。他的演奏中既有波兰的传统风格,有更注重发掘作品的诗意美。他把作品的端庄,典雅的高贵气质表现的淋漓尽致。作为肖邦比赛的东道主,波兰选手以其突出的表现,卓越的质量,成就了一代又一代高水平的钢琴家。

(二)俄罗斯和前苏联

前苏联在前三届的比赛中同样成就斐然,奥博林、扎克、塔玛尔金娜、乌宁斯基等人都获得了非常好的成绩,并在此后多届比赛中获得佳绩。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人继承了前苏联在该项赛事中的传统,继续演绎着学派的辉煌。

表1 历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获奖者名单[1]

俄罗斯和前苏联学派的肖邦,强调忠实于原谱,整个表现从音乐方面出发,强调乐句的划分,偏重于旋律的歌唱性运用。反对即兴成分的表现。极为重视作品的完整性,注重含蓄的表现情绪起落,喜欢用piano和pianissimo的明暗对比、同时明确指出手与手指的独立性存在。

奥柏林:第一届肖邦比赛冠军。豪无争议,当之无愧。他演奏的《肖邦b小调奏鸣曲》,真切感人,时而像水晶一样晶莹剔透,时而轻盈,和谐,构思完整,情绪高雅,含蓄。从它的演奏中听众深切感受到了俄罗斯艺术中古老而优良的传统。奥柏林赞同演奏中的情感抒发适度。强调内心的和谐,和技术的完善,准确,严谨的演奏风格。

另一位前苏联肖邦大赛获胜者,第三届冠军雅科夫—扎克演奏的《肖邦f小调钢琴协奏曲》更是比较节制的,含蓄的表达自己的情感。听他的演奏,没有任何匆忙,仓促,和追求外表浮华的感觉。但依旧可以感觉到他内心的矛盾。和音乐本身蕴涵着动人的美感和诱人的魅力。

不得不承认,优良古老的俄罗斯传统在他们的演奏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对比以上两个学派演奏特点如果说有共同的地方,那就是他们对肖邦音乐的共同理解与感受使作品即赋有各家所长,还无处不渗透出整体布局的集中性与平衡感,又不加过分夸张和含蓄、高雅的特性。

(三)其他国家获奖者

1.意大利

1960获第六届肖邦比赛第一名的意大利钢琴家毛里奇奥·波里尼使年轻的天才中间出现了炫耀技艺和高超速度的因素,并自然而然的取得了相当广泛的赞誉。他所录制的肖邦24首练习曲的唱片,得到极高评价。在战胜练习曲中艰深技巧方面,波里尼达到了上世纪登峰造极的地步。作为20世纪承上启下的钢琴家,他的这种兼具理性与浪漫的演奏风格使他居于卓越地位。波利尼数十年前录制的练习曲和前奏曲等唱片,如今听起来仍不失水准,并仍然是众多学生效仿的版本之一。

2.阿根廷

1965年获第七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冠军的阿格里奇是来自于阿根廷的当代杰出女钢琴家,她浑然天成的技巧,铿锵有力的音色,浪漫又豪放的风格,给人们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同样的《肖邦e小调钢琴协奏曲》在她的演奏中即流动着吉普赛人热烈奔放的性格,时而又闪现出片刻阴沉忧郁的格调,表现出一种内在且深沉的诗意。她演奏肖邦最吸引人的是她的激情和全身心的投入。

3.日本

1970年第八届肖邦比赛第二名内田光子,也是第一个在此项比赛中获奖的亚洲女钢琴家,她不仅是日本也是全亚洲人的骄傲。人们常把她和另一钢琴女杰阿格里奇比较,在当时她们除了神似,名气也相当,但如果你听她们同样的《肖邦第二奏鸣曲》你会发现有太多的对比发生她们两人身上。个性上一位外放、另一位内敛;诠释上一位火花四射、另一位则是深刻宁静。内田光子在营造高贵典雅气氛的同时,不追求情感的表面体现。她宁可独自沉静的挖掘出音乐最深沉的内涵,她用深厚的功力和独到的诠释力在技巧与主观、活泼与感性这矛盾的两者间取得最有利的平衡。

(四)肖邦比赛中获奖的中国钢琴家

如果要提到我国的钢琴家,就必须要谈到我国重量级的钢琴大师傅聪先生。在第五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中获傅聪得第三名,并且独得“最佳玛祖卡”演奏奖。对于肖邦波兰舞曲和玛祖卡舞蹈性的节奏因素,不同的学派有着种种不同的领会。有的按古典传统风格演奏。也有演绎成特有的、瞬息万变的乡土气息。而傅聪那次比赛中的突出表现,尤其是在演奏马祖卡时的表现,得到了在场评委的一致盛赞。

评委中最富光彩的人物有巴西的玛格达·塔利费洛夫人,这位从1932年第2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以来,就一直担任评委的巴西著名女钢琴家已经70高龄,在听了傅聪的演奏之后,她特意跑来对傅聪说:“你很有才华,真正的音乐才华。除了非常敏感以外,你还有热烈的、慷慨激昂的气质,悲壮的情感,异乎寻常的精致、微妙的色觉,还有最难得的一点,就是少有的细腻与高雅的意境,特别像在你的《马祖卡》中表现的。我历任第2、3、4届评委,从未听见过这样天才式的马祖卡,这是有历史意义的,一个中国人创造了真正的马祖卡的表达风格。”英国评委路易斯·坎特纳曾经对自己的学生说:“傅聪演奏的马祖卡真是奇妙,对我来说简直是一个梦,不能相信真有其事。我无法想象那么多的层次,那么典雅,又有那么好的节奏,典型的波兰玛祖卡的节奏”。在那一届比赛中虽然最后的结果仍然是波兰人和苏联人获得了前两名。但西方诸多评论家都认为,这一届比赛中国也是最后的赢家。因为,首次参赛的中国演奏家,在这样高手云集的国际性赛会中能够获得这样的好名次,尤其是那个来之不易的马祖卡奖,足以证明中国的钢琴演奏已经可以和西方钢琴演奏一拼高下了。同时傅聪也自然成为了西方音乐家眼中最能表现肖邦诗情的东方艺术家之一。我最近听他早先录制的肖邦的玛祖卡,夜曲。再一次感受到具有鲜明感染力的节奏,晶莹细腻的音色,东方水墨画般的奇妙意境。

还有最值得一提的是2000年的第十四届,一个中国男孩让世界震惊。当年18岁的李云迪获得空缺了十五年之久的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第一名,并且成为我国肖邦国际钢琴大赛历史上最年轻的金奖获得者。对比前几任获奖者,他演奏的肖邦《平静的行板与大波兰舞曲》用极其敏锐的触键、动听的音色、惊人的技巧、如诗般细腻的旋律线条和深思熟虑的构思,完美的呈现给听众真正的、浑厚的、坦直的、对比鲜明的肖邦音乐。所有这些特质使他的肖邦臻於完美。在中国他成为了家喻户晓的钢琴王子。在西方音乐界,人们已将他的名字和一代的钢琴巨星荷洛维兹、鲁宾斯坦联系在一起,被誉为“浪漫派钢琴大师的接班人”。在这届比赛中他的师姐陈萨也取得了第四名的好成绩。

肖邦比赛诞生了一批又一批的获奖者。如今像波利尼,齐默尔曼,阿格里奇,内田光子,阿什卡纳奇,一个个闪亮的名字,都已成为世界乐坛上的大师。

尽管,中国钢琴家在肖邦国际钢琴比赛中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纵观所有获奖选手以及它们在国际上的影响,我们的路还很长,还需要几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进而将“中国人的肖邦”奏响全世界。

四、结语

纵观历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中,各个流派,各种风格,各种解读,都是想力求完美的给听众诠释一个演奏家心中的的肖邦。而肖邦作为世界历史上一位最独一无二的天才。他音乐的持久价值是崇高、深邃的民族精神。这也是他音乐风格的根本。他喊出了受压迫的波兰民族的愤怒和反抗,他的突破和创新让钢琴这个乐器奏出了民族艺术的先声。肖邦充满激情、富有诗意、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独特个性的作品,影响是空前绝后的。

最后,笔者希望通过本文对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的梳理和演奏风格的探讨,激发更多喜欢肖邦的同行、学生和朋友们,在尊重肖邦作品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诠释理解肖邦的音乐,也希望能听到更多更好华丽、精彩的肖邦作品的演奏。

[1]邵义强编译.钢琴家手册.台湾:全音乐谱出版社,1975,(4).

[2]雷吉娜·斯门江卡[波]著,梁全炳,姚曼华译.如何演奏肖邦,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1).

[3]杨·艾凯尔[波],崔静媛,潘一飞整理.关于演奏肖邦音乐的几个问题,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社,《怎样提高钢琴演奏水平》,1999,(2).

[4]高晓光,吴国翥编著.钢琴艺术百科辞典.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1,(5).

[5]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上海:兴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7).

[6]根纳季-齐平著,焦东健,董茉莉译.俄罗斯当代著名钢琴家特写.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12).

朱冰冰,本科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后赴丹麦皇家音乐学院攻读硕士及独奏家学位。现任职于浙江音乐学院管弦系,钢琴艺术指导教师。

猜你喜欢
钢琴家肖邦波兰
“钢琴诗人”肖邦
进军波兰
论肖邦《第二叙事曲》(Op.38)的叙事、形式与风格
勤奋学习的小肖邦
波兰睡眠研究会
老钢琴家的记忆消退之际(改编)
最具有诗人气质的大钢琴家
我是小小钢琴家
肖邦
在波兰,遇见地下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