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新的增长点在哪?

2016-11-16 02:25王棕宝
国企管理 2016年1期
关键词:大庆东北工业

文 / 本刊记者 王棕宝

东北:新的增长点在哪?

文 / 本刊记者 王棕宝

“东北振兴”已经进行了10多年,初见成效。但自2014年以来,东北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令人揪心。2015年,国家领导两次督镇东北经济。习近平主席强调,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已到了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

那么,东北老工业基地,在此轮深化改革、寻求全面振兴的道路上如何发力?新的增长点在哪?

2015年,中央关于东北新一轮振兴的国家思路已定,东北需要做的,就是从战术上去落实,归根到底就是一个字——干。不干,什么都不行;实干,什么奇迹都会发生!

既要调整结构又要保持特色

根据数字来看,2003年到2010年东北经济的增长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一方面是因为振兴东北政策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因为东北地区搭上了当时全国经济增长的快车。以能源资源和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优势和当时的经济增长趋势相吻合。但是东北地区产业结构单一,工业一柱擎天,大庆、一汽“打个喷嚏”,黑龙江、吉林就会“感冒”,这给经济发展带来很大的风险,同时也存在着船大难掉头的问题。

今年,李克强总理在东北调研时说,我们谋划工作一定要既利当前、更惠长远,要深挖调结构的潜力,释放促改革的红利。

黑龙江:改变能源独大局面

“磕头机”是大庆最鲜明的符号,也是大庆油田带给这片土地的图腾。2015年11月份去大庆采访,出大庆西站,迎面就是两台俗称“磕头机”的抽油机,频频“作揖”。大庆是一座因油而生、依油而兴的资源型城市,能源工业在黑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中“一柱擎天”。过去10年,大庆油田在能源工业中占比高达90%。然而从2015年开始,连续每年调减产量150万吨。

黑龙江省省长陆昊表示,黑龙江遇到了全国经济下行和大庆油田调减产量历史拐点的双重挑战。黑龙江经济增速回落,问题出在第二产业上。量价齐跌,加上煤炭行业市场萎靡,工业增速持续低位运行。黑龙江省正在下大力气改变不合理的经济结构。

当奥迪落户长春、宝马落子沈阳,大庆也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机会。2013年9月,沃尔沃汽车集团在中国工业布局获得批准,在大庆建立整车制造基地,其首款产品XC于2014年9月在中国市场成功上市。同年11月12日沃尔沃汽车集团宣布将国际先进的可扩展整车平台(SPA平台)落户大庆,多款全新豪华车型陆续在大庆投产。有观察者认为,以沃尔沃为牵引的千亿元汽车产业链,将成为大庆谋变全球高端汽车制造中心的重要节点,更是助力大庆华丽转身的支柱型产业之一。

大庆的转型是黑龙江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注脚。2015年岁末,国务院印发《关于同意设立哈尔滨新区的批复》,正式设立哈尔滨新区。这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后,国家批复的第一个国家级新区,也是我国唯一以对俄合作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和最北部的国家级新区。这个新区覆盖了哈尔滨经济发展最好的区块,依托航空航天、核电等哈尔滨具有优势的产业,以及绿色食品等,这些产业代表着未来的发展方向,将为区域提供新的发展动力。这一举措被认为是国家实施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举措和战略支点。

吉林:从突破再到转型升级吉林省也在加快结构调整的步伐。2015年7月,我国自主研发的标准化动车组在中国中车长春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客”)下线,为我国动车组实现全面标准化和自动化开创了先河。过去高铁地铁最核心的技术都是由国外企业垄断,为了不受制于人,长客从零基础做起,经过7年潜心研发,先后攻克高速转向架、网络控制技术等9项核心技术,完成了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长客副总工程师表示,网络控制技术是列车上主要的核心技术之一,它就相当于我们人的大脑和神经系统,掌握了这项核心技术,为我们将来高铁走出去提供了核心的技术支撑。长客在2015年1-9月份,生产各型车辆1570辆,包括动车组672辆、城铁车888辆,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19.9亿元,同比增长29.2%。如今长客已成为我国最大的轨道客车研发制造和出口基地,最近5年间销售收入从100亿元跃升至300亿元。吉林省省长蒋超良表示,吉林省坚持以项目为抓手,巩固汽车、石化、农产品加工“老三样”,培育医药健康、装备制造、建筑业、旅游业“新四样”,大力发展金融、物流、信息等现代服务业。

李克强总理在东北调研时说,我们谋划工作一定要既利当前、更惠长远,要深挖调结构的潜力,释放促改革的红利。

东三省的落后有着体制共性,是计划经济时代旧体制、旧结构留下的后遗症。

如今,中国中车长客股份公司已成为我国最大的轨道客车研发制造和出口基地,最近5年间销售收入从100亿元跃升至300亿元。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胡迟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传统产业不是东北的包袱,而是‘最大的本钱’。东北地区在新一轮振兴过程中,应该保持已有使命和特色,进行产业转型升级走向高端。

吉林铁合金厂坐落在吉林市哈达湾工业区,这个“一五”期间形成的老工业区,建有吉林炭素厂、吉林造纸厂、松江水泥厂等大型工业企业。当年的工业“老大哥”,如今面临着设备陈旧、产品落后等问题,虽经重组,依旧没能改变经营欠佳的状况。

前不久,来自辽宁的中泽集团接手企业,这也预示着哈达湾老工业区整体搬迁改造工程将提速。企业搬迁后,腾出的土地将建设城市综合体,集中发展商贸、文化创意、生态居住等现代服务业。腾笼换鸟,退二进三,不仅是吉林市,也是整个东北地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的初衷。“缺什么,补什么”,东北正在努力补上服务业发展滞后这一课。

数据显示,吉林省的结构调整步伐正在加快。工业方面,信息、医药、装备制造产业得到快速发展。2015年上半年,吉林省医药、装备和电子行业工业增加值累计分别增长21.4%、19.7%和18.5%,利润同比增长36.9%、12.3%和24.7%。

辽宁:从低端到高端的嬗变

辽宁作为我国装备制造业门类最齐全的省份之一,在新一轮的老工业基地振兴中孕育着从传统工业向“中国制造2025”的深刻嬗变。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胡迟日前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传统产业不是东北的包袱,而是“最大的本钱”。东北地区在新一轮振兴过程中,应该保持已有使命和特色,进行产业转型升级走向高端。

大连重工起重集团党委副书记田长军认为,上一轮东北振兴时,国内需求旺盛,装备制造业在产能不足、能力不足的情况下,解决了从“不能干”到“能干”的问题。现在情势反转,市场需求不足,装备制造业产能过剩,正好可以让我们下决心解决从“能干”到“干好”的问题。

大船海工副总经理郭炜表示要利用这个契机,静下心来研发先进船型,当市场再次腾飞的时候,确保站在最前面。

在经济增速放缓、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等背景下,沈阳机床多年磨一剑,通过创新产品,创新制造模式,创新商业模式等全方位调整,实现逆市上扬。历时7年多投入11.5亿元,攻克数控核心技术,成功研发出基于互联网条件下的I5智能机床,实现从“制造”向“智造”的新突破。在机床行业大面积亏损情况下,I5供不应求,生产线满负荷生产,订单超过4000台。大连机床2015年前9个月盈利仍然超过3亿元。前不久,大连机床和比亚迪公司签订9000台机床合同,销售额达30亿元。

不在低端市场抢饭吃,要在高端市场有作为,是辽宁省装备制造业过冬的心法,也是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思路。

胡迟表示,国外的GE、福特等大型制造企业,从产值利润来看,产品的利润没有那么高,但是它的融资和服务业占得比重还是比较高的。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另一个趋势是向服务业方向延伸。

经济结构调整在艰难中起步,新兴产业、服务业作为优质增量,正在结构调整中撬动着固有格局,效果初显。

打破体制束缚释放改革红利

东三省的落后有着体制共性,是计划经济时代旧体制、旧结构留下的后遗症。为此体制机制的完善成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突破口。

新机制为创新添动力

吉林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孙志明表示,“体制问题一直严重制约东北发展。习近平主席今年在东北调研时,提到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确实点出了最主要问题。”

2015年10月7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一箭四星的“吉林一号”卫星由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托举升空。卫星项目带头人宣明表示“吉林一号”卫星的成功与吉林省体制机制的创新和突破是分不开的。他说,“2020年前吉林要有60颗星”、“2030年前要打138颗”。10年前,时任光机所所长的宣明力排众议,带领研究所开始“悄悄地,但热火朝天地”进行卫星研制。2014年12月,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卫星项目步入产业化轨道。公司注册资本金8亿元。其中,省财政股权投资2亿元,长春光机所科研骨干股本金1.5亿元,两家民营企业股本金各1亿元,自然人股本金0.3亿元,长春光机所以2.2亿元无形资产入股。

通过政府引导,东北越来越多的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在创新转型中发挥作用。老国企哈尔滨重型机械公司曾经面临着停产的境地,一年前通过哈尔滨科技局,他们与哈工大机器人研究所牵手,研究所通过技术入股49%,如今共同开发的机器人、各种包装生产线、辣椒去籽生产线,让哈尔滨重机公司起死回生。

为了让科技成果落地,黑龙江还出台新政,允许科研人员自己转化科研成果,允许科技发明专利入股分红,分成比例不低于30%,对于科研人员来说,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

当东北在经济下行压力中艰难前行之时,在中国铁路总公司的部署中,沈阳铁路局正在进行一场自我革命:货运改革。从“坐商”到“行商”,从专运大宗货物到大小货物一起抓,从传统运输企业到现代物流企业,这是告别老身份与旧体制的壮士断腕,更是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必由之路。

多项改革正在辽宁全省范围内全面铺开。国企改革试点有条不紊地进行,一度以国企比重大闻名全国的老工业基地,正在迈进以混合所有制为特征的国企改革“深水区”。而辽宁只是东北老工业基地国企改革的一个窗口。吉林省作为老工业基地,国有经济接近55%。蒋超良省长表示,要按照中央部署,突出吉林特色,决定从2016年起开始,打好国资国企改革攻坚战,增强国有经济控制力和影响力。

更新观念为振兴清障

从表面上看,黑龙江经济发展遇到的问题是产业结构问题,但其深层次问题是市场化程度不够,是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问题。正所谓,看病要查根,治标更要治本。黑龙江正充分利用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机遇,通过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有着“世界级黄金雪场”美誉的亚布力,之前3个山头分别归广电、体育、林业管。三虎相争,导致“世界级黄金雪场”不温不火。10年间,很多治理方案无疾而终。

“瑞士一个滑雪场分属3个国家管,关系都能理顺,咱就这3个局还弄不利索?”相关工作人员说。2014年,黑龙江动真的了,通过大力度改革,打破原来分属三个局,分管分割山头的管理体制,成立亚布力管委会,实现“三山联通一卡通”,增加10条雪道和两个缆车系统,并主动将国内外600多家旅行社请进来,当年游客就“井喷”,收入劲增40%,雪道、缆车系统总收入增长近3倍。

黑龙江省改革办副主任褚世民介绍说,经过4轮清理,取消和下放省级行政审批事项354项,比例达到51%,非行政许可事项全部清零。清理省级行政权力10068项,保留3119项,总精简比例达69%,公开省级权力清单、责任清单。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孤军突破的路子是走不通的,在国家加大支持力度的背景下,不仅政府、企业和科研院所要拧成一股绳,黑龙江、吉林、辽宁也要抱成一团,在新一轮全面振兴的转型道路上砥砺前行,增强内生发展活力和动力,精准发力,扎实推进,稳步落实。

2015年10月7日12时13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1组“吉林一号”商业卫星发射升空。

责任编辑/刘 娇

国企改革为振兴造血

国企改革也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注入了动力。重工业及国有企业比重大,是辽宁产业结构的重要特征。在辽宁,如何有效激发国企的内生动力,关系到振兴能否成功破题。

沈阳机床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关锡友说,“我在国企工作27年,说国企不好,我一直不认这个账。但是,就是体制这个紧箍咒使我们寸步难行。这轮改革,政府层面必须通过制度创新,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主体和创新主体,使企业通过产品创新和模式创新实现创新发展。”

猜你喜欢
大庆东北工业
李大庆
MADE IN CHINA
Make ’Em Laugh
每到冬天,东北就变成了“冻”北
国之大庆,成就报道如何“融”新出彩
大东北的春节
工业人
《物外真游》
——高大庆作品欣赏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九曲黄河第一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