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化腾:“互联网+”连接一切

2016-11-16 02:25综合整理于绍洋
国企管理 2016年1期
关键词:马化腾社交互联网+

综合整理 / 本刊记者 于绍洋

马化腾:“互联网+”连接一切

综合整理 / 本刊记者 于绍洋

作为“互联网+”计划的重要推动人之一,马化腾又推出了整体战略的重大变化——用“互联网+”的方式去连接一切。“连接”成为腾讯公司的关键词。

2015年12月17日,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发表《连接,创造新的可能》的演讲,表示腾讯将继续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

专注而赢

4年多前,腾讯再一次抓住机会研发出微信,并很快成为社交领域的王者。微信目前已有超过6亿的月活跃账户数。

“如果没有微信,腾讯今天就挡不住了。这是几年来我们的痛苦经验得出的结论。”腾讯总裁马化腾说,这两年腾讯将自己的业务做了大量减法,聚焦在最为核心的通信社交平台、内容游戏等业务上,其他则交给合作伙伴。“我喜欢自留‘半条命’这个说法,把另外半条命给合作伙伴,这样才会形成一种生态。”

腾讯正逐渐变成无边界的开放组织。在马化腾看来,不仅仅是腾讯,其实BAT英雄所见略同,都在朝这个方向努力。“腾讯早走一点,也只是早一点碰壁,早一点改而已。”

腾讯是做社交网络发展起来的。QQ是首个产品,这个产品诞生之初,也不清楚商业模式是什么,但现在QQ已成为腾讯的社交基础之一。后来当马化腾意识到移动化的大潮来临时,开始专注打造纯移动社交工具,于是诞生了微信。

QQ风格活泼,个性化和娱乐功能丰富,目标受众是年轻用户,而微信主要面向白领用户。基于不同的定位,两者连接的商户、服务略有差异,但对腾讯而言,它们共同覆盖了不同年龄、地域和喜好的用户,并将他们与服务最大限度地连接起来。

马化腾本身就是个专注的人,他时刻让自己保持敏锐度,经常强调要把产品做精,同时还要与时俱进。IT行业的变化异常残酷,千亿级公司没落是很常见的事情,甚至到了千亿,没落的概率可能更高,包袱越重没落越快。马化腾总是告诉自己:人要清醒,外面掌声最响的时候,往往是最危险的。转型时期要快,要坚决,要反对和避免恶性竞争。

在外人看来,马化腾可以说成功于对腾讯的专注上,多年前,人们说起马化腾和他的企鹅帝国,无不感叹他为时代造就下的英雄人物。但当今天时势过去,马化腾依然拥有企鹅帝国,并将延续着社交软件帝国的神话,人们才认识到马化腾因专注而赢得的伟大帝国是不可估量的。

近几年,微信占领了社交软件市场的天地,成为移动互联网的一颗耀眼的明星。

打开微信,你会看到一个人的背影,站在一个孤独的星球下,遥远相望,这个界面是马化腾洞悉用户内心需求的真实体现。对马化腾而言,他定位自己是腾讯最大的产品经理,“任何一个产品我都会去看,要不然怎么能知道一个产品或者服务到底好用不好用,要不然怎么知道问题出在哪儿?”正是这种专注的态度,让腾讯能摆脱每一次危机。

连接一切

在刚刚闭幕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时,马化腾格外强调要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实施大数据战略“互联网+”计划。

“互联网+”计划是马化腾2015年向“人大”提出的四个建议之一。2015年初,中国政府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国掀起了一股拥抱“互联网+”的热潮。马化腾指出,“互联网+”不仅推动了互联网与各行各业的融合,更是在连接每一个微小的个体。企业不再是社会经济活动的最小单位,个人也成为了其中的最小细胞。

互联网大潮成就了一大波企业,他们总结出同样的生存法则:拥有海量用户并解决用户需求。腾讯的主打产品是QQ,解决了人们即时通信问题。这也让QQ在较短时间内拥有成亿级的用户。直到2015年第二季度,QQ的月活跃账户数仍然达到了8.43亿,最高同时在线账户数达到2.33亿。

与许多互联网企业一样,腾讯成立之初并没有找到盈利之路,但只要赢得用户的喜爱,就总能找到商业模式。在QQ庞大用户基础上,腾讯发展出了丰富的增值服务。正是靠这些增值服务,使腾讯的盈利大幅增长。

而近几年互联网大潮的此起彼伏,马化腾开始考虑腾讯的生存状态,他总结腾讯当下的战略,也是未来一段时间坚持的方向,最终目的是服务用户,提升用户体验,他总结腾讯有两件事情:

第一件事是“连接器”。马化腾认为当下是连接一切的时代,连接的工具就是移动互联网。

以微信为例,连接一切包括连接人、连接商业、服务、连接穿戴设备及家电几个层面。微信诞生之初是一个通信和社交工具,也就是连接人与人,这是连接一切的基础。后来微信通过公众账号、微信支付、摇一摇和扫一扫等开放能力,连接了线上和线下,也造就了基于微信平台的全新商业生态的繁荣。接下来,微信智能硬件也会被纳入到生态中来。

中国目前有6.5亿网民,其中5.6亿通过手机上网,移动渗透率超过80%,远超美国。用户需求将驱动商业模式创新。在这个角度上,中国移动互联网的连接能力具有全球探索意义。2014年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的研究数据显示,微信带动了952亿元的信息消费,并且创造了1007万人的就业,这就是连接的力量。

马化腾认为连接是一种能力,而不是一种姿态。未来,腾讯将会在底层加大支付、社交关系、O2O互动和信息分发等基础能力的研发,并将其开放出来。经历过互联网大潮激烈的竞争,马化腾才开始明白在商业逻辑的泛滥下,只有专心做好连接器,腾讯才有独特的市场竞争力。第二件事是内容产业。在新时代,运算力、带宽和存储能力都在突飞猛进,腾讯用这些来做消费内容。

经历过互联网大潮激烈的竞争,马化腾才开始明白在商业逻辑的泛滥下,只有专心做好连接器,腾讯才有独特的市场竞争力。

与许多互联网企业一样,腾讯成立之初并没有找到盈利之路,但只要赢得用户的喜爱,就总能找到商业模式。

未来,如果一个企业不能通过‘互联网+’实现与个体用户的‘细胞级连接’,那就如同一个生命体的神经末端麻木,肢体脱节,必将面临生存挑战。

马化腾凭借对市场的洞察,以及庞大用户所带来的网络效应,目前成为多个知名海外内容提供商的首选合作伙伴,游戏是腾讯的最大收入来源。游戏之外他们也延伸至其他内容,比如动漫、文学和电影等,通过这些内容平台,构建打通多种文创业务领域的互动娱乐新生态。马化腾抓住了内容本身的连接,在社交网络中不断深化和内容产业的合作,将内容和服务也通过腾讯的平台连接起来,并透过移动支付形成闭环,他认为长远来说,会形成连接人与人、人与服务和人与智能硬件的生态圈。

万物互联

在马化腾的观点里,互联网不是万能的,但互联网将“连接一切”;所以他总是说不必神化“互联网+”,但“互联网+”会成长为未来的新生态。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实体、个人、设备都连接在了一起,因此互联网已不再仅仅是虚拟经济,而是主体经济社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每一个经济社会的细胞都需要与互联网相连,互联网与万物共生共存,这成为大趋势。

“互联网+”,是一种“寓大于小”的生态战略,其所促动的连接正在“赋能于人”,赋能于最微小的个体伙伴。

“未来,如果一个企业不能通过‘互联网+’实现与个体用户的‘细胞级连接’,那就如同一个生命体的神经末端麻木,肢体脱节,必将面临生存挑战。”马化腾说。

相比前几次工业革命,中国互联网的起步和进步并没有滞后于全球互联网的发展进程,基本上是同步的,甚至走在前列。尤其近几年来,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发展用户基础很好,即使在农村地区也有不错的覆盖,在政府鼓励“互联网+”和“双创”的背景下,这都成为进一步创新的土壤。

“事实上,互联网在激发传统行业以及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潜力,提高效率和服务质量,降低成本方面,还有很多事情可做,或者可以说‘互联网+’才刚刚开始。”马化腾说。

“互联网+”带来的新商业模式层出不穷,马化腾认为创新创业值得鼓励,“许多年轻人像17年前的我们一样,以极大的勇气和热情迈进各种新兴领域。这些年轻人不只是简单地享受互联网服务,而是开始在网络上释放自己的热情、想象力和创造力,借助互联网平台以及社交的力量让个人才华获得巨大的释放”。

据马化腾介绍,腾讯一直希望借助“连接力”搭建真正为创业者所信任的众创空间。最近两年,腾讯将自己的业务做了大量减法,聚焦在最为核心的社交平台、数字内容上,其他都交给合作伙伴,“我们希望跟各领域的合作伙伴跨界融合,协作创新。”

过去两年,马化腾就意识到互联网连接能力,将会让世界互联互通。腾讯要做互联网的“连接器”,希望实现“连接一切”。连接,本身是互联网的基本属性。从腾讯的产品QQ、微信来看,首先就是满足人与人的连接这个最基本的需求。而这两大社交软件最基本的功能就是将人与服务、设备和内容源等连接起来,开始实现互联互动,虚拟与现实世界的边界已经模糊。

而在马化腾的理论中,未来,“互联网+”生态,将构建在万物互联的基础之上。“互联网+”生态,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将利用信息通信技术(ICT)与各行各业的跨界融合,推动各行业优化、增长、创新、新生。在此过程中,新产品、新业务与新模式会层出不穷,彼此交融,最终呈现出一个万物互联的新生态。

重视连接的作用,是腾讯在这些年的运行趋势,也是马化腾对未来互联网信息终端的把握。此外,马化腾也在思考下一步信息终端会是什么,但在专注互联的路上,他相信连接会越来越成为规模。

猜你喜欢
马化腾社交互联网+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聪明人 往往很少社交
让马化腾秒回信息
社交距离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听马化腾聊“数字生态”
偷窥了马化腾的朋友圈,我才明白:马云还远不是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