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道德悖论

2016-11-16 10:31罗启明
大观 2016年9期
关键词:悖论逻辑现象

摘要:道德悖论在当今社会中被广泛运用,尤其是在伦理学范围内。但是人们对道德悖论的界定不是十分清晰明确,有着诸多问题。因此探析道德悖论的界定问题迫在眉睫。本篇文章分析了道德悖论产生的现象,原因。从而可以更加清晰准确理解什么是道德悖论。

关键词:道德悖论;成因机制

一、对悖论的界定

悖论,在物理学中也常常被称为佯谬。在英语中它们是同一个词叫作 paradox,指和那些与常识有所抵触或者是自相矛盾的反论,有的“似是而非”,有的“似非而是”。当然,从严格意义的角度讲,佯谬只是悖论的一种,而且是最主要的一种,在自然科学工作者中,现在几乎成了悖论的同义词。所谓佯谬,字面意义理解“假的谬误”,是从表面上看起来是不正确的,实际上却是正确,即“似非而是”的那样的一类型的论断。其一,是在本来意义上的自相矛盾的反论。悖者,违反的,违悲的含义。如果人们对正在对思索的某些事件,通过分析得出一种结论,然而,又通过另一种分析方法而得出另外的一个结论。于是,人们就会陷入自相矛盾,左右为难的境地中,无法对事件作出明晰的合理的解释。这便构成了悖论。其二,是一些真正错误的论断,经过表面的不加深层的分析,看起来似乎是合理的正确的,即“似是而非”,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诡辩。

二、对道德悖论的界定

道德悖论这一概念是由著名学者鲁洁先生提出,曾在她的《道德危机:一个现代化的悖论》中使用过“道德悖论”这一词。在初次谈到道德悖论现象领域的研究时,鲁洁先生曾将道德悖论看作是一种很特殊的逻辑悖论。后来,鲁洁先生发现,错在了方法的借用和本题理论的混淆。道德悖论现象,指的是人在进行道德选择和价值实现的过程(包括不是直接从善良动机出发的非道德选择和价值实现过程)中同时出现善果与恶果的自相矛盾现象, 这种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事实。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立足于这种基本事实,来分析和认识道德悖论现象的成因。

著名学者张建军教授认为,严格意义上的逻辑悖论应具备三个构成要素,即“公认正确的背景知识”、“经过严密无误的逻辑推导”、“可以建立矛盾等价式”。道德悖论概念的提出借用了这种界定方法,即凡被称之为道德悖论的矛盾现象应满足这三个条件。在以后研究道德悖论的领域中,要坚持张建军教授所提的方法,只有具备了三个悖论结构要素才可以称为道德悖论。在这种意义上我们称道德悖论是一种特殊的逻辑悖论将其归于逻辑悖论家族。在家族之中审定其是严格的还是拟似的悖论、是广义的还是狭义的悖论都是无可非议的。但若是因此而将道德悖论限制在逻辑悖论研究的视界之内或者将其排斥在逻辑悖论研究的视界之外都是不正确的。然而,方法借用可以不是本题的移植,道德悖论的借用的却是逻辑悖论的方法,可以不移植逻辑悖论的本题,将其视为逻辑悖论的派生物“一种特殊的逻辑悖论”是不合适的,两者不是“种属的关系”。逻辑悖论是思维现象,其“合乎逻辑的错误”属于“正确的 思想错误”—因为说(想)对了,所以也说(想)错了。道德悖论属于实践现象,其“合乎逻辑的错误”属于“正确的选择(行动)错误”——因为选择(行动)对了,所以也选择(行动)错了。就是说,道德悖论本质上是道德悖“行”,称其为“论”是因为其“悖 理”之处是人们运用“公认正确的道德背景知识(观念和标准)”,“经过严密无误的逻辑推导”而进行道德评价“论”出来的。

道德悖论是人在社会道德价值选择中和实现过程中形成并展现出来的。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道德悖论应该就是道德价值选择的悖论和道德价值实现的悖论。因此看来,道德悖论本质上属于道德实践范畴,在伦理学的知识理论体系中处于道德选择和道德评价的结构层次。

三、道德悖论的成因机制

主体自身的素养条件和自身所具备的的现实条件,当他想去实施善心时,表现出力所不及的情况时,就会出现不良的后果。主体本身在选择价值的过程中是趋向于社会公众要求的,但自己实施后,发现并不是等值的,这也会是出现悖论的一个原因。

主体行为在选择价值实现过程中,具体伦理境遇存在(或出现)复杂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不同情况有两种,一种是不变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即人们通常所说的主体行为,所处的现实环境和所具备自身的条件不同,会影响到他对一件事情的实施的结果和心态也会有所不同。当主体来考虑事件对他是有利益的,他在实施的过程中就会偏向他所想要的结果。因此,对于善心的出发和实施会有不同的结果。当二者产生矛盾,就会产生道德悖论。想真正的避免悖论,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担当主体不同道德悖论现象成因的担当主体是行为选择者,即身陷道德悖论现象奇异的循环之中的当事人。在出于道德悖论的怪圈评价中,主体将不可能感受到他人的心理体验,以及他人的情绪体验。认为是自己应该所得的,就必须是自己所能拿到的。主体没有客观的考虑事情的发生,因此是对他人是缺乏一定关注的。尤其是在这个社会中,人们对自己的得与失看的如此重要,计较眼前的利益。往往对自我的评价也就不在显的十分的客观和准确,带有一定的自我性。

目前大家公认的是,该悖论源于“自指”,因此也就形成了一种解决悖论的方案:消除自指。后来的悖论解决的方法大多依照这个模式。罗素对这个悖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先试图用命题分层的办法来解决,但是没有成功。后来证实这个问题引起了大家对悖论的关注。苏珊·哈克根据这个问题给出了什么是悖论的基本标准,她提出的标准已被学界普遍接受,即必须独立于导致悖论的结论这一点而证明对前提表达式或推论原则的反驳。

【参考文献】

[1]陈波.逻辑哲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戴兆国.道德悖论视阀中的德福悖论[J].道德与文明,2008(6).

[3]罗伊索·伦森.悖论简史哲学和心灵的迷宫[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4]卢风.道德选择、道德困境与“道德悖论”[J].哲学动态,2009(9).

[5]刘叶涛.论“道德悖论”作为一种悖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6).

[6]刘叶涛,张雅楠.道德悖论的矛盾归属[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6).

[7]钱广荣.道德选择的价值判断与逻辑判断[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6).

[8]钱广荣.道德悖论的界说及其意义[J].哲学动态,2007,(7).

作者简介:罗启明(1991.6),女,黑龙江大学,逻辑学硕士。

猜你喜欢
悖论逻辑现象
逻辑
我们还能有逻辑地聊天吗
罗素悖论的成因
罗素悖论的成因
女生买买买时的神逻辑
女人买买买的神逻辑
第四章光现象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美妆悖论
猜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