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提问技巧,培养学生思维品质

2016-11-16 10:37李新强
知识窗·教师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自学过程思维

李新强

以问答方式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是当前数学教学常用的教学手段。目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大多属于记忆性或推理性问题,较少有分析、判断、比较、发现、评价等类型的问题,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笔者认为,设计良好的问题,不仅有利于学生发现学习规律,还有利于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好、更快地形成技能,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此外,教师设计问题的目的应是再现学生学习和认识的过程,即从简单到复杂,从已知到未知,从零碎到完整,从具体运算到心理运算。

一、体现数学思想方法的再创造问题

再创造问题的设计与课堂教学观念紧密联系。教师必须转变学生被动听课,死记硬背公式、法则,照搬照套例题,不会探究“为什么这么做”“这个理论从何而来”的传统教学模式,合理提出体现数学思想方法的再创造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笔者认为,问题的设计必须从设疑开始,让学生体会知识的再创造过程。

在传授新知识时,教师可以按照知识的产生——新旧知识的联系——新的法则的形成——技能的形成和应用这个顺序来设计问题。再创造问题的设计体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作用于生活的特点,与传统教学方法不同的是,它要求学生自主思考、探索和尝试。再创造问题设计的目的,不是为了让教师讲解这些问题,而是为了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进行思考、探索和讨论,教师只是起到引导方向、激励思考、梳理学生思维过程,并加以评价的作用。

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引导式问题

自学能力是人们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属于工具性能力,也是现代人所需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学生自学能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教师设计的问题应该是一种教学引导,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自学过程成为一个可控的过程。

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学,这样的课堂教学无疑比学生毫无目的自学更有成效,其依据是:学生有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通过教材和相关辅助资料学习和掌握新知识。值得一提的是,教师设计的问题应从小步子逐渐到大步子,具有较强的阶梯性,然后学生以教师提出的问题作为过渡。

正如“自学教学法”创立者卢仲衡先生所说:“思维是认识过程中最复杂、最困难的一环,学生解决数学问题往往不知从何着手。要解决如何思维的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按步思维。”自学能力的形成过程应是带着问题学——在自学过程中发现问题——在自学过程中解决问题——形成自学能力。引导学生自学而设计的问题,其基本思路是以新带旧,以旧迎新——架桥铺路,穿针引线——注意变式,面向全体——加强反馈,快慢自主。

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开放式问题

开放式、情景式、应用式问题是较为常见的数学问题,传统编题方法是条件和结论的逻辑互动,条件不能多余,且结论只有一个。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跳出这种单一的问题设计模式。因为开放式的问题能给学生留下更多的思维创新和探索的空间,给沉闷的数学课堂注入了新鲜的空气,也是数学教学改革的活力所在。每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供开放性的数学题型时,学生的思维和情绪总是很容易被调动起来,课堂氛围也十分活跃。

人能否适应社会,关键在于他能否发现、识别和处理各种问题。人一生中遇到的各类实际问题都不能从书本中找到现成答案,而课堂教学就是要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发展,问题教学就是其中的关键。

在以问题为核心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在新课堂教学理念的指导下,精心设计问题,让有效的课堂教学成为鼓励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最直接、最有利的对话交流平台。因此,教师必须营造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一方面,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时间;另一方面,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讨论、质疑以及表现自我的机会。

教师要不断钻研教材和教学方法,同时也要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只有这样,才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问题教学作为课堂教学主线,以自主探索问题的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作者单位:江西省莲花县坊楼中学)

猜你喜欢
自学过程思维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雪花的形成过程
告读者
怎样培养自学的习惯
编者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