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丝织造协会会长 王加毅:国产设备应以世界一流为标杆

2016-11-17 01:49
纺织机械 2016年10期
关键词:纺机纺织品智能化

中国长丝织造协会会长 王加毅:国产设备应以世界一流为标杆

王加毅

长丝织造产业在“十三五”期间将主动适应新常态下发展方式,通过创新驱动引领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

当前长丝织造企业对生产装备的需求主要集中体现在自动化水平、节能减排、减少用工、ERP管理、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多个方面。其中,在自动化方面要逐渐通过电送电卷、自动监测、智能控制等手段提升织物品质,提高生产效率;在节能减排方面则更为关注节能低耗的新型织机,淘汰低档次的简易喷水织机,缓解用电、用水等压力,同时合理解决污水处理中水回用问题;为了化解劳动力紧缺的矛盾,大力推广使用新型全自动穿经设备,另外,自动上轴、自动落布等设备也可以大幅降低劳动强度;ERP等实时管理和监测系统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管理水平;CAD技术在多重结构、复杂组织等织物研发设计中的应用,能够推动织造向程序化、自动化、低成本方向发展。这些方面都值得装备及相关配套企业高度重视。

其实,现在设备企业不管是产品品质还是服务意识都有了长足进步, 但同时也依然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现在以低价格以量取胜的年代已经过去了,中国纺织行业的生产水平、产品档次必然也会符合纺织强国的特征。所以设备企业很有必要认真研究纺织行情,不能再生产低档次大路货的纺织装备,应该瞄准世界一流设备,以高起点高定位实现高标准达到高水平。当今,国产喷水织机在设计、加工、材料、自动化水平等方面与日本一流设备都还有差距。我国的纺机企业只要解决战略定位问题,分析提升点,有的放矢就能够快速弥补这个差距。

当然,完全困在纺织的圈子里可能会思维固化,设备企业还应该积极与机器人等领域进行跨界合作,实现突破。

另外,如果在展会上能够看到“节能减排”的一些主题展,将污水处理、节能降耗技术装备等相关配套单位集中起来,下游用户应该会很欢迎。

鑫涛科技:寻找适合的重磅织机及多臂

据浙江鑫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臧学忠介绍,目前企业共有230台408型重磅喷水织机,主要生产仿麻类遮光布。

据了解,目前,这230台织机是臧学忠在2011~2012年购进的,已经在车间开了四五年,开机速度维持在400转左右,每个员工可以看8台机器,运行效率基本在2%~95%之间,利润比普通产品高出30%左右。避开磨毛布同质化竞争的红海,臧学忠经营起企业来就略显轻松了。

“现在仿麻类遮光布市场很紧俏,基本都是订单式生产,不会留太多库存增加运营风险。”臧学忠告诉记者,最开始他生产的也只是普通的遮光布,但后来市场行情有变,才逐步对机器进行了改进,使其适应仿麻类遮光布的生产需要。未来鑫涛科技可能还会购进一批重磅408机型,来满足更多订单需求。但他强调,他并不唯规模效益论,上的机器可能不会太多,但一定会把每台机器的价值发挥到最佳。

谈到选择厂家的标准,臧学忠表示,更看重设备供应商的综合实力和生产精品的能力,他认为机器卖到市场上的多并不代表机器品质好。鑫涛科技生产的是较为复杂的品种,设备是否运行稳定、是否是精品至关重要。

每年的纺机展,臧学忠都会去参观考察。本届展会,他主要想集中看看各家的408型重磅喷水织机和电子多臂,让心里有个底,为后续的设备上新做好准备。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 李陵申:实现高构化融合

李陵申

许多行业内的企业已经开始迈向高端产业的发展布局,以创新驱动和效率提升为主导的发展模式正在产业用纺织品行业逐步形成。拥有技术“颜值”且应用多元的产业用纺织品对传统材料的“无限替代”,需要来自生产设备等方面的专业化配套,甚至是高构化融合。

“十二五”末,我国产业用纺织品的纤维加工量已占纺织工业总量的25.5%。作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横跨诸多领域的多元化高新技术产业,产业用纺织品正在为推动中国纺织强国梦奠定更坚实基础。

产业用纺织品行业与纺织机械行业秉承合作,在“十二五”期间提高了重型织机、立体织造、高性能非织造设备的生产效率和运行稳定性,并在重点领域开展了智能制造示范线建设。目前,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已经在建筑(PET长丝油毡基布生产设备)、医卫(PLA非织造布生产专用设备)、土工(高强高效针刺非织造土工布生产线)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专业配套成果。在两个产业融合见长的过程中,也培育和成长了一批享有世界知名度的民族纺机企业走向国际舞台,助推我国产业用纺织品的国际化进程。

未来一段时期内,产业用纺织品在推动下游应用领域的拓展,特别是以新材料应用、复合成型加工技术为代表的自主创新中,更加需要装备产业的协同研发。随着装备技术的升级换代和工业机器人的普及应用,智能化、差别化、个性化的装备制造,以及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将成为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力量。

“ITMA ASIA+CITME 2016”是全球著名的业界盛会,我们期盼能够领略更多高效率、低能耗、超稳定的产业用纺织品专用生产设备,同时也希望有更多的产业对接平台,将产业用新产品开发中的非标装备高端化、智能化。希望继续与纺机行业加强产业协作,共同搭建技术创新联盟,合力解决装备制造业的关键共性技术,促进产业的供给侧结构调整。

东方环保:高强度土工布设备受青睐

德州东方土工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专注于水利、环境及生态修复技术研发及产品制造,并有专业的施工工程技术服务团队。该公司总监李玉明表示,截至目前,今年公司的主要销售业绩约为1.3亿元,主要产品为长丝土工布、土工膜等。

据了解,东方环保拥有二十多条生产线,主要产品包括重金属生态修复毡、修复毯、HDPE膜、GCL-HB型防水毯、长丝防粘土工布、复合土工膜、排水网、短丝土工布等,所有产品均为无毒环保材料,可广泛应用于: 环境修复工程,水利工程及市政防渗, 生态环境工程等。

李玉明告诉记者,车间内的纺织设备主要来自国内知名设备厂家,部分部件来自于国外厂家。在近期更新的设备中,李玉明感受到国内设备与国外设备的差距越来越小,已经从最初单纯的模仿,进入到了创新阶段。

李玉明每年都会来纺机展走一圈,配件将是他今年较关注的方向。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服装协会会长 陈大鹏:期待服装自动化设备

中国服装产业在经历30多年高速发展后,进入转型调整的关键阶段。

如今,中国服装行业科技创新意识明显增强,装备水平大幅提高,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进程加快。CAD、CAM全面普及,吊挂柔性制造系统大量应用,自动缝制单元、模板缝制系统等自动化生产装备产业化应用加速,数字化综合集成技术和大规模定制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取得重大突破。

建设服装智能制造系统和智能工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近年来,企业纷纷在智能制造发展基础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例如红领集团实现两化融合的超柔性西服规模定制生产,报喜鸟集团布局工业4.0智能化生产等等。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升级的新要求,必将成就一批创新型服装设备企业。

未来,服装行业与设备行业的配合会更加重要,我认为装备企业需加强几方面。首先,提升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尤其要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生产过程智能化为重点领域,大力开展人工转机械、单机转单元、机械转自动、自动转智能,不断加强各管理系统的集成应用,全面加速两化深度融合和综合应用。其次,加强安装、调试、培训等系列化售后服务,简化服务流程,更好地促进企业发展。

服装行业企业对本次纺织机充满期待。我们首先会关注服装自动化制造的相关设备,包括实现制造全流程的所有单机设备的自动化设备,例如自动缝制单元及模板缝制系统、吊挂及带式智能衣片输送技术与自动缝制单元、模板缝制系统以及部分机器人集成应用等。走在智能制造前列的服装企业,也希望看到部分智能自动化制造、甚至是智能化制造设备的需求。

领秀服饰:关注柔性、快速转款生产设备

据郑州领秀服饰有限公司供应链总经理宋小东介绍,在服装行业整体低迷的状态下,领秀服饰积极调整内部运营体系,在产品研发及市场布局上深下功夫,在终端市场进行一对一的“保姆式”服务,这使得2016年上半年,企业的整体经营处于平稳状态,基本达到了企业预期。

目前,领秀服饰的生产设备主要来自标准、JUKI、杜克普等厂家,产品的优质高效满足了领秀品牌的品质需求。

伴随着服装行业多样化、科技化、个性化、时尚化的发展趋势,宋小东强调,如今,企业对纺机设备有两大重要需求,一是柔性快速转款流水线,二是智能化数据监控分析系统。本次纺机展,最关注的是柔性快速转款制造设备,且希望能在展会现场出现新的惊喜。

面对大众不断追求的智能化设备,宋小东表示,服装制造企业应与设备企业成立联合研究团队,共同研发更加科技化、时尚化的服装制作设备。而不能一味追求设备的智能化。

适合才是最好,任何事物的发展周期都是如此,再好的设备也需要制造企业去应用实践。如今的纺机市场鱼龙混杂,真正的专业、专注型企业太少,这导致了每个企业真正的拳头产品太少,大家缺少一种真正的工匠精神去研究设备。

此外,目前,中国的制造企业都在从设备机械化转变为自动化,再升级为智能化,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不仅要在设备上进行精进,更要注重人才的选择与提升。在设备企业和制造企业共同发展的进程中,共同进步的人才观尤为重要。

猜你喜欢
纺机纺织品智能化
智能化战争多维透视
王台“智”造纺机供应链座谈会在沪召开
全球纺机前沿技术集结
自清洁纺织品的制备方法
印刷智能化,下一站……
第七类直销产品猜想:纺织品能否“独立” ?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站所初探
ISPO2018春夏功能性纺织品流行趋势
石油石化演进智能化
欧盟通过纺织品使用NPE禁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