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文化用纸材质初探

2016-11-18 03:32王欢欢
中国造纸 2016年9期
关键词:用纸纸张时期

王欢欢

(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06)



·明清时期纸质分析·

明清时期文化用纸材质初探

王欢欢

(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06)

造纸术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技术发明之一,在明清时期手工造纸术达鼎盛。本实验选取16个明清时期的文化用纸样品,通过纤维分析,发现明清时期文化用纸的材质以竹、韧皮纤维(麻、树皮等)为主,延续了中国传统的造纸原料,检测的样品中竹纤维约占56%,反映了明清时期竹纸制造业的繁盛;并在检测样品中检出稻草原料,符合发展趋势;这一时期的明显特色是棉纤维大范围出现于纸张中,与当时棉纺织品的广泛应用有关。

明清时期;文化用纸;材质;纤维分析

造纸术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纸张作为图画和文字的重要载体,保存了大量的历史、科学、技术及艺术信息,在人类文明的传承和发展历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明清时期,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科学技术都有长足进展,其中造纸技术在前代的基础上持续发展,在原料、设备和加工技术等方面都集历史之大成,纸张的产量、质量、产地和用途都超过前代,是我国手工造纸技术的鼎盛时期[1]。这一时期的造纸原料以竹和树皮为主,随着竹纸加工技术的提升,竹纸逐渐替代构皮纸成为产量第一的纸张,因此,明清时期的造纸中心大多集中于水源丰富,盛产竹子的地区。当时名纸产地主要有江西、浙江和安徽,著名的文化用纸包括宣纸、连七纸、榜纸、磁青纸等。明代宫廷官纸局兴起,促进了纸张的发展,在造纸技术、产品质量和品种开发方面都有所创新,官纸局生产有印钞纸、各类加工纸、宫廷用草纸等。清代造纸业经历了由衰到盛、从盛至衰的过程:初期由于朝代更迭、战事不断、百业俱废,清朝建立后,手工农业逐步恢复发展,清朝末期,西方机制纸涌入我国,对中国传统手工纸市场造成巨大冲击,手工纸急剧衰落[2],许多传统造纸作坊消失,其承载的造纸工艺也随之失传,因而明清时期的多种著名文化用纸仅名称见于文献记载,其原料和加工过程众说纷纭,对研究造纸史和恢复传统造纸工艺造成了不良影响。本研究试图通过分析明清时期文化用纸的纤维材质,研究明清时期文化用纸的特征。

1 实验方法

选取明清时期16个书画和书籍样品进行分析,采取碘-氯化锌(赫氏试剂)染色法观察纤维,用镊子取少量纸张置于载玻片上,滴入3~4滴去离子水,用解剖针分散纤维,挑取少量纤维置于洁净的载玻片上,滴加1~2滴染色剂,用解剖针分散,盖上盖玻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实验中使用的显微镜为日本尼康公司生产的ECLIPSE LV100POL偏光显微镜(未用偏振光)。

图1 苎麻纤维(物镜×10)

图2 亚麻纤维(物镜×20)

图3 竹纤维及杂细胞(物镜×10)

图4 棉纤维(物镜×20)

图5 稻草纤维及表皮细胞(物镜×10)

图6 构皮纤维(物镜×10)

图7 檀皮纤维(物镜×10)

2 结果与分析

2.1 纤维特征及种属特征

麻类是较早应用于造纸的纤维,中国传统手工纸应用较多的麻类是苎麻、大麻和亚麻;苎麻纤维的特征为纤维较长,宽窄不一,有明显的细胞腔、横截纹和纵向条纹(见图1);大麻纤维与苎麻纤维相比,较为短和细,细胞腔较小;亚麻纤维细胞腔小,有明显的横截纹和膨胀节,多呈X型[3](见图2)。

竹子为我国传统的造纸原料,我国常用的造纸竹子有慈竹、箣竹、毛竹、麻竹、小杂竹等[4]。竹纤维与其他原料的主要区别是纤维较硬不易弯曲,杂细胞多为枕型或者腰鼓型,没有锯齿状的表皮细胞[5](见图3)。

棉纤维用于古代造纸的报道较少,其特征十分明显,呈扁平带状,且有天然转曲[5](见图4)。

稻草纤维中表皮细胞齿峰较平,齿形小,无杆状细胞[5](见图5)。

构皮、桑皮和檀皮是中国传统皮纸的主要原料,构皮有横节纹,胞腔明显,纤维外壁有透明状胶质膜,与赫氏染色剂着色很浅(见图6),桑皮与构皮类似,但是纤维上多覆盖无定型蜡状物,与碘-氯化锌试剂染色多呈黄绿色;檀皮纤维较为纯净而柔软,有稀疏横节纹,宽度粗细不均,局部有不同程度的扭曲[2](见图7)。

2.2 样品信息及鉴定结果

样品信息及分析结果见表1。

2.3 明清时期文化用纸特点

通过对样品进行分析,发现明清时期文化用纸有4个鲜明的特点。

2.3.1 持续应用麻纸

我国种植麻类植物历史悠久、种类丰富,苎麻和大麻产量居世界前列[6],其纤维具有容易加工处理的特点[7],因此麻类是最早用于造纸的纤维,现存的汉代纸张皆为麻纸。明清时期,由于竹纸和构皮纸的大量应用,学术界认为麻纸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通过分析发现,在书画装裱过程中,仍然在使用麻纸。

2.3.2 广泛使用竹纸

藤纸、麻纸、桑皮纸、构皮纸使用的是韧皮纤维,与此不同,竹纸使用的是植物茎秆。植物茎秆硬度大,较难分散,对造纸技术要求高,竹子茎秆广泛应用意味着造纸工艺发展成熟。竹子用于造纸业的时间学术界仍有争议,主要有晋代和唐代两种观点[8],宋元时期竹纸使用范围扩大,制造技术发展也很快,但是宋初竹纸质量不甚理想,苏易简在《文房四谱》中记载竹纸“今江浙间有以嫩竹为纸者,如做密书,无人敢揭发之,盖随手裂,不复粘也”[9],说明竹纸制造初期,质量较差,书写秘密文书后,他人不敢随意翻阅,否则纸张会破碎。到南宋时期,竹纸质量大幅提升,《负暄野录》记载:“又吴人取越竹,以梅天水淋令稍干,反覆硾之,使浮茸去尽,筋骨莹澈,是谓春膏。其色如蜡,若以佳墨作字,其光可鉴,故吴笺近出,而遂与蜀产抗衡”[10],由此可知,竹纸质量提升后,深受人们喜爱,江浙地区的造纸产量很快就能够与四川地区抗衡。随着竹纸制造技术逐步提升,逐渐用于印刷和文化用纸,现存的米芾《珊瑚帖》和元刻本《晋书·载记》皆为竹纸[7]。

表1 明清时期文化用纸样品信息、纤维种类及特征

明清时期造纸技术在前代基础上持续发展,《天工开物·杀青》一节详细记载了竹纸的制造工艺,可以归纳为如下步骤:选竹→砍竹→截短→沤制→槌洗→加入石灰蒸煮→漂洗→加入草木灰水蒸→放入抄纸槽→加入纸药→竹帘抄纸→挤干水分→揭纸→焙干→取纸[11]。竹纸制造技术的成熟使得竹纸质量大幅提升,出现了连史纸、毛边纸、元书纸、玉扣纸、官堆纸、海月纸等久负盛名的纸张,竹纸的使用范围包括印刷、书写、绘画、装裱、文书等文化用纸以及包装、卫生等生活用纸。本研究选取了16个样品,其中9个为竹纸,占总样品数的56%,反映了明清时期竹纸加工和使用的盛况;从样品类别来看,书籍用纸全部选用竹纸。

2.3.3 稻草用于造纸

稻草用于造纸最早见于宋代苏易简的《文房四谱》,云:“浙人以麦茎、稻秆为之脆薄焉,以麦藁、油藤为之者尤佳”[9],稻和麦同属于禾本科,为主要的粮食作物,因此稻、麦茎秆产量巨大,使用稻、麦茎秆造纸能大幅度降低纸张制造成本,用稻草抄纸的方法是将稻草切去穗部和根部,打成捆放入池塘沤制,待其腐烂后,用石灰水或者草木灰水蒸煮,洗涤后捣碎即可捞纸[1]。除了单独成纸以外,将稻草与皮料或者竹浆按照一定比例配制,还可生产高质量的文化用纸。

2.3.4 棉花成为造纸原料

棉花原产印度,最迟在战国春秋时期我国东南沿海和西南地区已经有棉花种植,东汉时期新疆开始棉花种植和纺织,但是汉唐至两宋,棉纺织一直局限于我国边陲地区,元代棉花种植地域扩大,棉纺织业在长江以南迅速发展,棉布逐步替代麻布[12],明代棉花地位提升,与桑麻同为重要农作物,棉花种植区域遍布全国,出现“地无南北皆种植,人无贫富皆服用”的现象[13]。清代上至皇帝,下至地方督抚,无一不对棉花生产、加工格外重视。康熙皇帝亲自作《木棉赋》,褒扬种植棉花之利,并谓其“功不在五谷之下”[14]。

中国古代文献中并未见到棉花用于造纸的记载,有学者通过分析古代纸张,在甘肃河西地区西夏时期的纸张中偶有发现棉纤维[15-16],本研究发现棉纤维大量出现于明清时期的书籍用纸中,如上文所述,棉花从元之后才逐渐扩大生产,得以广泛使用,明朝之后,棉花普遍用于纺织业,破旧织物是重要的造纸原料,因此将棉纤维引入到造纸业中。与植物原料相比,废旧织物加工处理较为简单,能够降低生产成本,与纯植物纤维纸相比,应属于价格低廉的纸张。本研究中的书籍用纸多为竹浆与棉浆混合抄造的纸,书籍印刷需要的纸张数量大,当时选用此类纸张可能是出于成本考虑。

3 结 论

(1)明清时期文化用纸以竹、韧皮纤维(麻、树皮)等中国传统造纸原料为主。

(2)竹纤维占选取样品的56%,体现了明清时期竹纸制造业的繁盛。

(3)稻草用于造纸,符合当时造纸业的发展趋势。

(4)这一时期的明显特色是棉纤维大范围出现于纸张中,与当时棉纺织品的广泛应用有关。

综上所述,纸张纤维能够侧面反映社会背景,造纸业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息息相关,具有明显的时代烙印。

[1] Pan ji-xing. History of Chinese paper making[M]. Shanghai: Shanghai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2009.

潘吉星. 中国造纸史[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

[2] Wang Ju-hua. History of Papermaking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in China[M]. Taiyuan: Shanxi Education Press, 2003.

王菊华. 中国古代造纸工程技术史[M]. 太原: 山西教育出版社, 2003.

[3] Wang Ju-hua. China fiber papermaking raw material characteristics and microscopic spectrum[M]. Beijing: Chinese Light Industry Press, 1996 (Reprinted 2000).

王菊华. 中国造纸原料纤维特征及显微图谱[M]. 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1996(2000重印).

[4] LI Jing-ji. The Past and the Future of Paper Making from Bamboo[J]. China Pulp & Paper, 1982, 1(4): 38.李敬机.竹类制纸的回顾与展望[J]. 中国造纸, 1982, 1(4): 38.

[5] Beijing Paper Research Institute. Identification of papermaking fibers[J]. Papermaking Technology Communication, 1972(4): 7.

北京市造纸研究所.造纸纤维的鉴别[J]. 造纸技术通讯, 1972(4): 7.

[6] LI Jing-ji. On Exploitation of Hemp, Flax and Kenaf for Paper Making[J]. China Pulp & Paper, 1989, 8(5): 49.

李敬机. 发展麻类纤维[J]. 中国造纸, 1989, 8(5): 49.

[7] Liu Ren-qing. Chinese antique paper spectrum[M]. Beij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ess, 2009.

刘仁庆. 中国古纸谱[M]. 北京: 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9.

[8] Guan Chuan-you. Chinese Bamboo Paper History Exploration[J]. Journal of Bamboo Research, 2002, 21(2): 71.

关传友. 中国竹纸史考探[J]. 竹子研究汇刊, 2002, 21(2): 71.

[9] Su Yi-jian. The spectrum for four treasures of the study[M]. Beijing: Zhonghua Book Company, 1985.

苏易简. 文房四谱[M]. 北京: 中华书局, 1985.

[10] Chen you. Fuxuanyelu[M]. Beijing: Zhonghua Book Company, 1985.

陈 槱. 负暄野录[M]. 北京: 中华书局, 1985.

[11] Song ying-xing. Tiangongkaiwu Figure[M]. Ji’nan: Shandong Pictorial Publishing House, 2009.

宋应星. 天工开物图说[M]. 济南: 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9.

[12] Shi Xue-tong, Zhou Qian. Cotton and textile and its historical position of Yuan Dynasty[J]. History and Philosophy, 1983(1): 33.

史学通, 周 谦. 元代的植棉与纺织及其历史地位[J]. 文史哲, 1983(1): 33.

[13] Zhi Tian-cheng. Cotton histrory of China[J]. History Teclching, 1959(4): 14.

智天成. 我国植棉历史概况[J]. 历史教学, 1959(4): 14.

[14] Qin Hua-jie. Study on cotton industry in North China 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D]. Yangling: Northwest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2010.

秦华杰. 明清时期华北棉业研究[D]. 杨凌: 西北农林大学, 2010.

[15] Niu Da-sheng, Wang Ju-hua. From the Helan tower ditch Bai Si Xixia literature analysis pattern of Xixia papermaking situation[J]. Journal of the Chinese history Museum, 1999(2): 72.

牛达生, 王菊华. 从贺兰拜寺沟方塔西夏文献纸样分析看西夏造纸业状况[J]. 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 1999(2): 72.

[16] Katan J Ki Tier Jien Te Jef. The book industry of Xixia[M]. Wang Ke-xiao, Jing Yong-shi, translate. Yinchuan: Ningxia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2000.

(责任编辑:常 青)

The Fiber Saw Material of Culture Papers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WANG Huan-huan

(InsititudefortheHistoryofSciencceandTechnology,ShanxiUniversity,Taiyuan,ShanxiProvince, 030006)

(E-mail: wanghh2009@163.com)

Papermaking is an important technical invention of China, which achieved great properity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Sixteen samples of Ming and Qing Dyasties’ paper were analysed in this research,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fiber materials were mainly bamboo, hemp, bast, which were the traditional materials of Chinese paper. Bamboo paper accounted for about 56% in the samples studied, reflecting the prosperity of bamboo paper manufacture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he obvious characteristic of this period was that the cotton fiber appeared in the paper, and it was related to the wide application of the cotton textil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cultural paper; material; fiber analysis

王欢欢女士,博士,讲师;主要从事纸质文物分析与保护研究工作。

2016- 03-28(修改稿)

2014中央提升王欢欢人才事业发展经费(229545004);2014省级配套科学技术史学科建设经费(229546001)。

K876.9;TS71

A

10.11980/j.issn.0254- 508X.2016.09.008

猜你喜欢
用纸纸张时期
生活用纸展区:用心呵护,打造精致之美
近期国内市场纸张价格(2020年3月)
近期国内市场纸张价格(2020年1月)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
纸张黑白变
开心一刻
清代时期
可以用纸锅煮面吗?
新时期的向善向上
撕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