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时代如何提高党报要闻版的吸引力

2016-11-18 19:04李达琦
新媒体研究 2016年19期
关键词:要闻呼伦贝尔头条

李达琦

呼伦贝尔日报社,内蒙古呼伦贝尔 021008

媒体融合时代如何提高党报要闻版的吸引力

李达琦

呼伦贝尔日报社,内蒙古呼伦贝尔 021008

在推进媒体融合中,传统媒体传播速度无法与新媒体相比,这就要求改变发展思路,“不能最快,就做最好”。就党报而言,只要将“长板”做得更长,就不怕没有需求。而党报的“长板”,就是新闻产品的“内容”。办好党报要闻版,让党报的脸面更美、更靓、更有吸引力。

媒体融合;党报要闻版;新闻产品;内容

创新才使新媒体应运而生。新媒体针对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其媒介功能是完全可替代的。

2003年,被称为“媒体融合元年”,在“互联网+”的助推下,新媒体获得更多发展机会。当前传统媒体人尤其是党刊党报媒体人,面对的课题愈加严峻。

1 锐意创新,恪守“党报姓党”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媒体融合要一手抓融合,一手抓管理,要确保融合发展沿着正确方向推进。党报尤其要铭于心、敏于行。

然而,不可忽略的是,“党报必须姓党”,这是党报在新形势下更好履职尽责的政治责任和社会担当,更是党报提升传播力和影响力的价值所在。

2 补短板拉长板,让内容真正“称王”

在推进媒体融合中,传统媒体传播速度无法和互联网媒体、移动媒体相比,这就要求改变思路——“不能最快,就做最好”。

如何“最好”?不妨颠覆一下“木桶理论”。就党报而言,虽有着诸多“短板”,但只要“长板”做得更长,就不怕没有需求。而党报的“长板”,就是新闻产品的“内容”。

2.1 不拘一格,做活做亮头条

党报的要闻版难办,是业界一致公认的事实。对党报来说,占据每天要闻版头条位置往往是一些会议报道。

找准报道权威性、指导性与新闻性的最优结合点和交叉点,是做好会议报道的关键。配发一些外围报道、背景资料,评论员文章,甚至是多版面互动连动,也是做好较重的会议报道必不可少的工作。2014年8月16日,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在江苏省南京市开幕。南京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是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我国举办的又一项具有国际影响的奥林匹克盛事。新华日报在处理青奥会这一盛事,要闻版采用的是整版仅放一篇开幕消息,配有3张大图。当天共出16个版,关于奥运盛事的内容版面占14块版,各版面之间形成互动。

党报要闻版头条在做好会议报道的同时,还要做好做活做足民生、旅游、生活等非会头条。

2016年5月26日,呼伦贝尔日报要闻版头条刊发《处处泉林看不厌绿城徐入绿村庄》这篇有关扎兰屯绿化的通讯,配有3张不同季节体现绿化成果的图片,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让读者一眼便可看到本版的重点。本版编辑在处理此篇通讯的题目时,更是独具匠心,《处处泉林看不厌绿城徐入绿村庄》这一诗情化意的题目出自1963年老舍先生到扎兰屯时所写的《辛丑夏访扎兰屯》一诗。描写扎兰屯的名人诗句用在扎兰屯生态发展绿化建设着实巧妙。

2.2 办好专栏,打造视觉中心

要闻版在设置一些固定的专栏外,一般是为了配合一定时期的重点工作。因此,要闻版的专栏一定要办出自己的特色。

人民日报开设的重要言论专栏《今日谈》,经过20多年的精心培育,形成自己的鲜明风格,短小精悍,观点新,二三百字,阐明问题,贴近群众。

呼伦贝尔日报近两年开设的专栏《呼伦贝尔幸福表情之镜头下的“十个全覆盖”》专栏,则以图片的形式记录“十个全覆盖”工程所带给人们生活的变化和幸福的感受,受到读者的一致好评。

2.3 图片新闻,聚集第一视点

要闻版是党报的“脸面”,那新闻图片就是这“脸面”上的眼睛。要创意式的选用好新闻图片和新闻组图。

2015年习近平主席用42天时间,8次踏出国门,出访四大洲10个国家。以《光明日报》11月18日为例,头条和二条的位置报道的是《习近平抵达菲利宾马尼拉》和《习近平会见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两篇领导活动全部采用文图处理方式。

在媒体融合的大潮下,读图时代早已来临。因此,组图就会彰显魅力。

2015年5月2日,《光明日报》刊发了一组关于五一小长假依然坚守岗位的组图,其中一张大图上面压着两张小图,两张小图倾斜散落的排放,而第四张则放在了图说的下面。组图错落排放,强烈的视觉冲击使人眼前为之一亮。这样的处理方式在党报中很少见,这是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2016年6月7日,《呼伦贝尔日报》刊发一组《我运动 我快乐》的组图,组图由3张图版构成,一张是自行车爱好者自发组织骑行活动,一张轮滑爱好者在广场上滑旱冰,一张是千名市民徒步行。三张图片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全民健身热潮,也希望可以带动更多的市民加入到户外健身行列中来。

2.4 精益求精,做深深度报道

目前,新媒体似乎拥有了重要新闻事件的“首发权”,更有时效性,而党报相对较慢,这时候党报一定要扬长避短,在求深上下功夫。提升对新闻事件或是一系列重大新闻事件的关注度,重视相应的版面重要性,能更好地引导、鞭策记者写稿。

2014年和2015年,《呼伦贝尔日报》在年终盘点重要新闻事件时做了非常好的尝试,推出《2014呼伦贝尔重点工作盘点》和《2015呼伦贝尔精彩故事》两个专栏,全景式呈现每一年呼伦贝尔在产业发展、生态建设、边疆和谐、民生改善、对外开放等方面的工作成果。

2014年8月27日,一版刊发《呼伦贝尔—台湾旅游对话渐入佳境》这一通讯,随着台湾空客在呼伦贝尔机场平稳降落,海拉尔——台北航线正式开通,从此,台湾与呼伦贝尔之间不再需要从其他城市中转。记者从3个方面写出呼伦贝尔与台湾旅游渐入佳境的发展历程,并配有短评及图片。编辑在当期版式设计上打破平日版面设计理念,将此篇深度报道圈框组合放在报纸版面的中间位置,竖排题,拉伸版面,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排版设计非常独道。

2.5 多元混搭,小稿件大作为

要闻版新闻报道往往以“大块头”的方式出现在版面的显著位置上。而“小稿件”则是以小著称,形式有特写、言论、消息及图片、漫画等,却是激发整个版面活力的重要因素与源泉。

今年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工作重点项目推进大会召开。2016年4月10《内蒙古日报》头条刊发大会的消息。右边条图解,对内蒙古自治区下一步工作分七个条目进行全面解读。这一图解以最简捷、清新易懂的方式让读者了解会议的重要内容。

2015年6月5日呼伦贝尔日报一版刊发《习爷爷夸我的达斡尔族服装漂亮》,这是一篇700字的小通讯。艾迪力作为少先队员代表参加中国少年先锋队第七次代表大会,并受到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接见时,习近平夸赞了艾迪力的达斡尔族服饰漂亮。很温情的一件小事却反映出民族文化传承的大事。

2.6 前后呼应,兵团互动做战

要做好报纸版面的整体规划策划,大事件报道仅靠要闻版不足以彰显事件的重要性和完整性,报纸各版面之间要做到前后呼应,互通有无。

“5·12”汶川大地震,这是数十年来,中国从未遇到过的自然灾难。大地震发生后,南方都市报先后向灾区派出了达60余人的报道团队,每天以数十个报道版面刊发来自灾区的一线信息,将灾区苦难刻画入微,将民众众志跃然纸上。

2015年9月,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率自治区巡回观摩检查组观摩呼伦贝尔重点工作推进情况。为迎接此次观摩,呼伦贝尔日报精心准备,首次推出20块版,其中12块版的内容为“十个全覆盖”工程推进情况。各版面之间设计统一报眉,版式之间形成互动。

在遇到有特点、有看点、有可挖掘的新闻内容,可单独成版,要闻版可做新闻化处理,使版面之间形成互动。

2016年5月15日至24日,呼伦贝尔民族民俗艺术品在北京水立方展出。呼伦贝尔日报对挚璞情深水立方这一盛事进行报道,采用一八版互动,在一版刊发消息,八版《生活周刊》图文并茂将呼伦贝尔民族民俗特色展现于北京水立方新闻事件报道出去。

3 顶天立地,做好“把关人”

作为党报要闻版的编辑,始终牢记政治责任,严把政治关和舆论关。正如列宁所说,真理只要再往前多走一步,就会变成错误。因此,在每一篇稿件的修改编辑中,始终坚持正确的新闻舆论导向,及时传递党的声音,宣传党的政治主张。为此我们一直在修炼,力争做一名合格的新闻“把关人”。

在做到严肃政治责任的同时,还要做好接地气的工作,关注民生,体察民情,版面内容既要传递好党的声音,报道好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又要反映民生事业,报道好群众所盼所望之事,做到承上启下,“顶天立地”。

G2

A

2096-0360(2016)19-0126-02

李达琦,编辑(中称),呼伦贝尔日报社要闻部副主任,研究方向为时政类新闻写作及要闻版编辑。

猜你喜欢
要闻呼伦贝尔头条
微头条
醉美呼伦贝尔大草原
《头条》(四首之三)
要闻
要闻
舌尖上的呼伦贝尔
头条
闫锡聪
要闻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