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时期广西电力工业成就及“十三五”广西电力工业展望

2016-11-18 07:05谢佳炬
广西电业 2016年8期
关键词:用电量十二五全区

●谢佳炬

“十二五”时期广西电力工业成就及“十三五”广西电力工业展望

●谢佳炬

“十二五”时期,是广西推动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面对国内外更加错综复杂的经济环境,广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稳中求进,通过制定系列稳增长政策措施,推动工业发展,工业实力稳步提高。初步预计,全区生产总值由2010年的9502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16803亿元,增加7301亿元,年均增长12.08%。财政收入由2010年的1229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2333亿元,增加1104亿元,年均增长13.68%。2015年人均生产总值35190元,年均增长12.53%。全区经济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

“十二五”时期,也是广西电力工业历史上最均衡的发展时期。广西电力不但成功抗御了新中国以来的最强台风“威马逊”以及低温雨雪冰灾等恶劣天气的冲击,实现了全区电力持续稳定增长,而且,还出现了许多可圈可点的新纪录和新“亮点”:广西境内装机容量由2010年的2533.3万千瓦增加到2015年的3458.5万千瓦,水电火电装机容量均超过1500万千瓦,风电、光伏发电、核电实现了零的突破。区内电源结构从传统的水、火电结构向水、火、核、风电、光伏发电等多能源结构转变,成为西部地区首个拥有核电的省份。2011年全社会用电量首破1000亿大关,成为西部地区继四川、云南后第三个进入千亿用电量的省份,跻身用电大省行列。这些新纪录和新“亮点”不仅充分展示了五年来电力生产、建设的成果,更重要的是体现了广西电力生产多元化清洁化的飞跃。

一、“十二五”时期电力工业取得的主要成就

(一)深化能源合作,形成电力、煤炭、油气、可在生能源多元化发展格局

“十二五”时期,广西全面贯彻落实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坚持走能源发展多元化道路,加快构建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体系,推动深化能源合作,电力、煤炭、油气、可再生能源多元化发展的格局不断夯实,能源保障和供应能力显著增强,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能源多元清洁发展,结构布局显著优化。积极推进能源多元化发展,实现了由以电力、煤炭生产为主向电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成品油、煤炭等多元化生产的转变;同时,推广应用先进技术设备,能源结构不断优化。天然气利用规模逐步扩大,2015年全区能源消费中非化石能源比重超过25%。在能源生产的地区分布上,实现了由桂西地区占主导向北部湾经济区、桂东北、西江经济带等负荷重心靠近的转变,能源生产转换能力区域布局更加合理。

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蓬勃发展。2015年底,全区已并网运行风电项目11个,装机容量40.85万千瓦,核准在建风电项目总容量400万千瓦;已建成投产生物质发电项目5个,装机容量15万千瓦,核准在建生物质发电项目装机容量33.5万千瓦;已投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5个,装机容量3.2 万千瓦,日处理垃圾1100吨;已并网光伏发电装机容量 9.5万千瓦,其中:集中式光伏电站 2个,投产容量 4万千瓦(装机容量11万千瓦);分布式光伏发电5.5万千瓦。防城港红沙核电站一期工程1号机组(单机容量108万千瓦)已并网发电,二期工程(2×118万千瓦)已开工建设。

(二)境内发电装机容量突破3000万千瓦,风电、光伏、核电实现零的突破

“十二五”期间,广西新增电源装机925万千瓦,年均增长6.4%,其中:水电152万千瓦,火电612万千瓦,核电109万千瓦,风电40万千瓦,光伏发电12万千瓦。2015年底,广西境内电源装机容量3458万千瓦,其中,水电1645万千瓦,火电1652万千瓦,核电109万千瓦,风电40万千瓦,光伏发电12万千瓦。水、火、核、风电、光伏发电比例为47.6:47.8: 3.1:1.2:0.4,清洁能源占比为52.2%。如含天生桥、兴义电厂等份额容量,广西总装机容量达到3602.6万千瓦。

(三)电网建设规模不断扩大

“十二五”期间,广西电网公司累计完成电网基建投资359亿元, 比“十一五”完成投资增加37亿元,增长11%。新增35千伏及以上变电容量2129万千伏安,新增35千伏及以上线路1.25万公里、10千伏及以下线路4.18万千米。截止2015年底,广西主电网已经覆盖全区14个地级市及所辖的100多个县(市、区), 500千伏电网形成 “四横两纵”的类“井”字型基础框架,220千伏电网则依托500千伏变电站和220千伏电源形成多环网网络结构并延伸到各地级市。广西境内35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长度7.45万千米,公用变压器容量1.07亿千伏安,供电可靠率显著提高。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稳步推进,保障了农民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为完成扶贫攻坚任务奠定了基础。

(四)全社会用电水平增长平稳,用电结构逐步优化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全社会用电水平增长平稳。2015年人均用电量达2782千瓦时,是2010年的1.37倍,“十二五”时期年均增长6.42%。2015年广西全社会用电量完成1334.32亿千瓦时,是2010年的1.34倍,“十二五”时期年均增长6.08%。

2015年,广西全社会用电量约1334.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0%,呈缓慢增长态势,在全国排名(18)位。其中,第一产业用电量26.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4%;第二产业用电量909.4亿千瓦时,同比下降0.24%;第三产业用电量147.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8%;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25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1%。第一、二、三产业用电及城乡居民生活用电比例分别为2:68:11:19。工业用电量892.6亿千瓦时,同比下降0.4%,用电占全区用电的66.9%。“十二五”期间,广西全社会用电量增加341亿千瓦时,其中,第一产业用电增加6.5亿千瓦时,第二产业用电增加162亿千瓦时,第三产业用电增加65.6亿千瓦时,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增加106.9亿千瓦时。从用电增速上看,2015年全社会用电量是2010年的1.3倍,“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6.1%,其中,第一产业是2010年的1.3倍,年均增长5.8%;第二产业是2010年的1.2倍,年均增长4.0%;第三产业是2010年的1.8倍,年均增长12.5%;城乡居民生活用电是2010年的1.7倍,年均增长11.7%。从用电结构上看,第一产业用电占比基本不变,维持2.0%;第二产业用电占比下降,由75.2%降至68.2%;第三产业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占比上升,第三产业由8.2%上升至11.0%,城乡居民生活用电由14.5%上升至18.8%。

“十二五”期间各行业用电量增长如图1所示。

由图1可见,各行业及居民用电量增长呈现波动趋势,2012年,由于房产限购令以及年初的限电政策,加上长期阴雨天气,造成房地产投资回落,上游工业如水泥、建材、铝加工等用电量下降较多,导致全行业及居民用电量均下降。2013、2014年在政府出台系列稳增长措施后,电量有所回升。由于经济下行压力的持续增大,内需不足,特别是铁合金行业产能过剩,铝工业、糖业等行业主要产品出厂价格持续走低,导致企业开工不足,用电量下降。2015年,工业用电量增速为-0.39%,自1980年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现象。

(五)用电结构逐步优化,度电产值稳步提高

图1 

“十二五”期间,广西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调整经济结构、不断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作为发展的重中之重。5年来,转方式、调结构贯穿于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传统产业加快升级改造,新兴产业加快布局,落后产能加快淘汰。随着经济增长动力的逐步转换,第三产业正逐渐成为广西拉动经济增长的新一极,全区经济出现了工业、服务业双轴驱动的新格局。用电结构由2010年的2.02:75.25:8.22:14.51提升为2015年的1.99:68.16:11.04:18.81。其中,工业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由2010年的74.26%下降到2015年的66.9%。2015年,第三产业用电贡献率达到54.3%,自1986来以来首次超过第二产业用电贡献率,成为拉动全社会用电增长最重要的因素。“十二五”时期GDP年均增长速度(12.08%)高于用电年均增长速度(6.08%)6.0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10.42%)高于用电年均增长速度(3.89%)6.53个百分点。

2015年广西度电产值为12.59元/千瓦时,高于全国的12.19元/千瓦时,比2010年的9.57元/千瓦时提高31.56%,年均提高5.64%。

(六)省间交易量大幅度增长

2015年,广西购区外电量同比增长32.2%,“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24.2%,逐步从西电东送的送端转变为受端。2015年,广西送区外电量同比增长29.4%,“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7.27%。

“十二五”时期,广西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但是,由于广西是在工业化中期阶段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大,转方式调结构难度大,补齐民生短板和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因此,广西电力工业在取得显著成果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一是受宏观经济及工业生产增长趋缓的影响,用电需求减缓。二是电源装机增速高于用电需求增速,发电市场增量空间有限,在优先满足清洁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的政策框架下,挤压了火力发电市场空间,造成火电利用小时偏低,2015年火电利用小时数为1983年以来最低水平。三是工业用电量增速趋缓,主要是由于钢铁、建材等部分重工业行业受到产品需求下降,出厂价格低迷等因素影响。四是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受到阶梯电价及气温因素影响,用电量趋势有所减缓。2015年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贡献率46.12%,自2004年以来首次低于第三产业用电量贡献率。

二、“十三五”广西电力工业展望

“十三五”时期,是广西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是全面履行中央赋予广西“三大定位”新使命,基本建成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一带一路”有机衔接重要门户的关键阶段。制定和实施好“十三五”规划,对于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促进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加快实现“两个建成”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十三五”时期是广西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和经济转型升级、爬坡过坎的重要阶段。预计“十三五”期间广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5%以上;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4%以上;全区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不低于21%;财政收入年均增长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2%。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十三五”全区能源发展面临新的形势。一是能源供应紧张状况得到缓解,但保障供应压力依然存在。“十三五”时期,随着经济增速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能源需求增长也将逐步减缓,区内能源供需紧张特别是电力供应不足状况将得到极大缓解。但能源消费总量刚性增长的态势不变,全区一次能源主要依赖区外调入的格局没有改变,国际国内能源供需情况的变化以及能源输送通道设施的完善程度将成为影响区内能源供应稳定的主要因素。二是随着国家进一步强化对能源消费总量和能源消费强度实行“双控”,节能减排和结构调整将成为能源发展主要任务,减量化、清洁化、可持续将成为新常态下能源发展的主题。

三、“十三五”我区电力能源发展重点方向

(一)深化电源结构调整,增强能源保障供应能力

继续深度开发水电,加快发展核电,积极接受西电,优化发展煤电,因地制宜发展风电等新能源发电,适当发展抽水蓄能电站调峰电源,优化电源布局,促进可持续发展。预计“十三五”期间,广西新增装机约1810万千瓦,其中,区内新增装机中水电约107万千瓦,煤电约573万千瓦,核电约108万千瓦,天然气发电装机约21万千瓦,风电、生物质、光伏等发电装机约401万千瓦,区外新增云电送桂电力600万千瓦。广西全社会用电量年均增长6%左右,广西电源装机规模超过5000万千瓦。

(二)强化各层级电网统筹规划,提升电网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和运行效率

顺应电力体制改革新形势,全面落实国家发改委“关于加快配电网建设改造的指导意见和行动计划要求”,落实好国家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作,解决农村电网供电可靠性低、电压稳定性差及局部用电“卡脖子”问题,同时强化各层级电网统筹规划,加强网厂协调,打造更加“智能、高效、可靠、绿色”电网,提升电网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和运行效率,为全区电力市场化改革发展和实现“两个建成”目标提供坚强的电网支撑。“十三五”期间,广西电力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将超过500亿元。到2020年,广西500千伏变电站将达25座,变电容量近3700万千伏安,区内十四个地市均至少有一座500千伏变电站;电网维持西电东送横向通道不变,重点加强500千伏南北纵向通道建设,仍维持“四横两纵”网架结构,呈现“西电东送、南北互济”的电力格局。预计2020年广西220千伏变电容量达4317万千伏安,220千伏网络围绕500千伏变电站和地区主力电源,尽可能形成双环网或双回链式目标结构。“十三五”期间,广西新建及改造110千伏及以下配电变电容量约2157万千伏安,10~110千伏线路长度约3.5万千米。到2020年,广西境内110千伏变电容量近3800万千伏安,35千伏变电容量677万千伏安,逐步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结构合理、安全可靠、经济高效、节能环保的配电网,基本形成强简有序,灵活可靠的城市配电网架构,提高供电可靠性。到2020年,乡村户均配变容量达到2千伏安,乡村用户平均停电时间不超过17小时,广西贫困地区电力普遍服务水平基本达到目前全区平均水平。

四、结语

随着“十三五”我国经济进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在大力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情况下,电力需求增速将有所趋缓,而环境保护、能源革命也将给电力规划带来深刻转变。一方面要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着力发展清洁能源,建立多元供应体系;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进微电网、智能电网、能源互联网等前瞻性技术发展,打造更加“智能、高效、可靠、绿色”电网。通过“十三五”的各层级电网统筹、提升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和运行效率,为全区电力市场化改革发展和实现“两个建成”目标提供坚强的电网支撑。

(作者单位:广西电网公司)

猜你喜欢
用电量十二五全区
02 国家能源局:1~7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3.4%
01 国家能源局:3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3.5%
第十届“我是小画家”全区中小学生书画大赛获奖作品选登
内蒙古自治区召开全区统战部长会议
全区统战部长会议召开
国家能源局:3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下降4.2%
南宁市:把握环境保护新常态 担当全区执法排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