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

2016-11-18 05:29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急诊科心肌梗死流程

王 莉

(上海浦东新区光明中医医院急诊科,上海 201300)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

王 莉

(上海浦东新区光明中医医院急诊科,上海 201300)

护理流程;急性心肌梗死;急救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急诊科常见的心血管系统危急重型疾病,多见于中老年患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病死率[1]。尽早开通梗死的相关血管,恢复心肌的血流灌注,以挽救濒死的心肌是该病抢救的关键[2]。因此,快速、有效的急诊抢救流程对于挽救患者生命、降低患者病死率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2014年1月-2015年7月,我院急诊科优化了急诊护理流程,并观察其对AMI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7月收治的60例AMI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选择我院急诊科2013年1月-2013年12月急诊科收治的60例AMI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所有患者均符合AMI的诊断标准[3]。其中研究组男38例,女22例;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59.6±9.4)岁;发病至入院时间0.5-13小时,平均(6.3±1.2)小时。对照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43-79岁,平均年龄(60.1±9.8)岁;发病至入院时间1-12小时,平均(6.2±1.1)小时。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抢救流程,研究组采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具体步骤及方法如下:⑴院前抢救及安全转运。在接到120急救电话后,立即组织相关医护人员携带已准备好的相关物品,在5分钟内出诊。途中,护理人员通过电话询问患者的情况,做出初步的诊断,指导患者家属进行院前急救,如让患者绝对卧床,并安慰患者,使患者紧张、恐惧的心情尽快的平复下来,有条件的家庭可以给予吸氧;到达现场后,医护人员快速给患者吸氧、建立静脉通路,告知患者不要紧张,积极配合。然后,平稳、快速将患者转送至救护车上,快速建立心电监护,保持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同时电话告知医院的医护人员患者的基本情况,以便准备相应的抢救物品和器械,及时进行抢救。⑵患者到达医院后,迅速实施抢救工作,除继续给予心电监护、吸氧外,快速检测血常规、心肌标志物、凝血功能等;询问患者既往病史,结合病史、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进行快速诊断;疼痛较为剧烈的患者,遵照医嘱给予镇静治疗;安抚患者不要紧张,以免加重病情;对于伴有心律失常、休克、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的患者,按照医嘱进行治疗。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准备。患者确诊为AMI后,嚼服氯吡格雷300mg+阿司匹林500mg;在患者左下肢建立静脉通道,76%泛影葡胺1ml碘过敏测试;并于患者右腹股沟备皮,以做好PCI术前准备;联系相关科室医护人员,做好患者的交接工作;转运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患者绝对卧床,并使患者保持稳定的情绪,给予持续心电监护,以免异常情况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分诊评估时间、建立静脉通路时间、心电图检测时间、抢救时间、住院时间、再行PCI率以及院内再发AMI率。

1.4 统计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处理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两组间的分析比较分别采用x2检验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抢救效果比较 研究组分诊评估时间、建立静脉通路时间、心电图检测时间、抢救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抢救效果比较(n=60,±s)

表1 两组抢救效果比较(n=60,±s)

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研究对照别分诊评估时间(min)建立静脉通路时间(min)心电图时间(min)抢救时间(min)住院时间(d)组1.24±0.31▲3.42±0.68▲4.55±1.16▲45.26±7.82▲10.36±1.89▲组2.82±1.065.67±1.747.69±1.8667.96±8.2113.48±3.04

2.2 两组再行PCI率以及再发AMI率比较 住院期间,研究组再行PCI率以及再发AMI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再行PCI率以及再发AMI率比较[n=60,例(%)]

3 讨论

AMI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导致心肌的血流灌注中断,局部心肌发生缺血、缺氧,出现坏死,患者主要表现为胸闷、胸痛、频死感,可以并发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如抢救不及时,可以出现各种严重并发症,甚至导致患者死亡[4]。传统急诊护理流程由于护理工作缺乏应有的系统性、规范性,且护理人员的主动性不足,完全依赖医生的安排去进行抢救护理,各种治疗操作的时间明显延长,导致抢救效果不佳。有研究证实,约50%AMI患者发病1小时后在院外猝死,而在发病1小时内得到有效抢救的患者,病死率可降至1.2%;发病6小时内重建冠脉血运的患者病死率则更低,约为5%-6%[5]。因此,建立系统、规范、优化的急诊护理流程,使抢救护理工作更加系统化、标准化、程序化,增强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和工作主动性,与医务人员密切的配合,积极主动的进行各项护理操作,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为挽救患者的生命赢取宝贵的时间,从而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6-7]。本研究也证实,研究组分诊评估时间、建立静脉通路时间、心电图检测时间、抢救时间、住院时间、院内再PCI率以及院内再发AMI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应用于急诊抢救AMI患者,可以明显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效果。

[1]刘红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4,20(3):236-237.

[2]朱秀芬.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10,9(6):13-15.

[3]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12):710-725.

[4]曾祥嵩,颜芳.急诊绿色通道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应用[J].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2010,12(2):42-44.

[5]魏宝英.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4):811-812.

[6]陈璐,陈湘玉.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绿色通道护理路径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9,23(6)482-483.

[7]李冬梅,赵小斐,张红娟,等.急救护理流程再造对院前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21):6-8.

R472.2

B

1004-6879(2016)03-0223-03

(2015-12-19)

猜你喜欢
急诊科心肌梗死流程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违反流程 致命误判
本刊审稿流程
析OGSA-DAI工作流程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探讨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