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文化下惠安女服饰的适应与变迁

2016-11-18 16:46李雪莲
艺术科技 2016年9期
关键词:变迁

摘 要:惠安女服饰是闽南文化积淀下形成的服饰民俗体现。本文以田野调查为例证,论述惠安女服饰在现代文明冲击下的生态现状,并探寻其发展变化的原因。

关键词:闽南文化;惠安女服饰;变迁;原因

1 闽南文化与惠安女服饰

“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衫、浪费裤”是对惠安女服饰最经典的概括。惠安县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突出部,地势一面依山,三面环海,特别是崇武、大岞、净峰、小岞均处在环海的半岛上,是一种海岬的位置。与外界交流几乎降至最低点。由于其地理的隔绝性,大大减少了外来文化的冲击,因此原来独特的文化便保留的较好,也有了其文化的独立性。

有一些学者认为惠安东部之所以产生这种服饰,在于惠东族群起源于少数民族,是因为惠安东部曾有古百越族的残留痕迹,古百越族后衍变为许多少数民族。作为族群的遗存而以女性服饰作为独特的风貌。

惠安一带,家庭主要经济都是靠男人外出谋生或捕鱼,家里的其他劳动都由女人负责,大多女人也成为海边劳动生产的人群。多年常见山风海风,一定程度上透视出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结构下她们的生活习俗及其审美理念。

2 惠安女服饰的适应与变迁

2.1 老年化

在调查访问过程中,笔者发现一种现象:普遍有穿传统服饰的惠安女年龄层次大概在35岁以上,35岁以下的多数年轻女性基本不穿。年纪大的女性穿的频率高,生活工作都是离不开传统服饰,夏天穿的更加原汁原味,冬天在外披挂一件厚外套或是毛线衣。凡四五十岁以上妇女多穿得整整齐齐,年轻妇女更习惯用黑色线布或尼龙制成的西装裤来配节约衫。在服饰从繁变简的过程中,现只有老人家有梳“大头髻”并插上各种簪钗之类的头饰。在为数不多的穿传统服饰的妇女中,传统往往只剩下一条简单的花头巾。在调查访谈中,被访者普遍觉得惠安女服饰比现代服装有特色,她们大多从18 ~ 19岁就开始穿,且喜欢穿,平常也会自己手工做些小马甲等。

2.2 渔村化

如今,外地人很容易从图片或是媒介上认得惠安女服饰的独特装束,但是很多人还存在一些误区,认为惠安县的妇女都是惠安女。其实不然,惠安县隶属泉州市,从走访观察了解到,泉州地区基本少见惠安女身影。而惠安县16个乡镇里,惠安女的密度也不大,只有惠东的小岞、净峰、山霞和崇武四个镇的妇女有这种服饰打扮,区域仅限于两个小小的半岛上,所以严格地说应该是惠东女服饰。

崇武城内的五个村大多和其他地区的妇女一样的打扮,而城外七个村妇女装束却与众不同,属惠东女服饰。在崇武县附近有少数惠安女从事驾驶三轮车,主要途经地点也是距离崇武古城不远的港乾大岞村。因此,我们估计城内的惠安女多数来自城外的几个村。在观察其服饰色彩款式和路人访问中,我们了解到小岞离县城一个多小时路程,其服饰色彩艳丽,特征明显,且穿传统服饰人数居多,全身披挂,整整齐齐。从这两点我们可以判断出崇武县的惠安女多集中来自大岞港乾村,而非小岞。大岞是个三面环海的小渔村,山水相衬,这里是惠安女的集中居住点,港口码头和菜市场也是惠安女集中劳作的场所。小岞从净峰分离后独立为镇,但仍然同净峰的服饰打扮趋同。大岞与小岞,其地理位置都位于半岛,腹地及海岬,人们多数过着渔民生活,是惠安女聚居的两个重地,并且代表了惠安女服饰文化的两种类型。

2.3 两极化

在边远贫瘠的半岛上生存的惠安女服饰,表面看是人们在生活中反复出现的浅层活动体现,实质是一种来自惠安女心中的自发性和自为性,是一种深层次的传承习俗。而在服饰的花色品种标新立异的今天,惠安女服饰作为“现代服饰中的一朵奇葩”,已经随着音乐、舞蹈走上银幕,作为休闲服务旅游业的形象标签,被更多的人认识,这种行为已加入了官方的倡导,甚至是商业带动。在穿惠安女服饰的人群中,一方是作为传统的继承,接受这种约定俗成的服饰,在劳动生活中体现其实用价值;一方是作为传统的弘扬与创新,在现代文明中体现其商业价值。这两种现象是现代文明进程中的必然趋势,现代化的进程给惠安女服饰带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造成其服饰的同化和退化。

3 惠安女服饰变化的原因分析

3.1 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

惠安地处东南沿海开放前沿,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被新时代的信息所情迷。慢慢冷落了那种接近自然的纯色,大红大蓝大绿的搭配已经显得老土。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日常生活中选择了简单的现代服饰。从走访的小岞和大岞中可以明显地看出,小岞的衣服保留的比较原汁原味,穿传统衣服的人也比大岞人多。大岞的服饰已经稍有偏离传统。如今,头巾的传统色已经改变,宽筒裤不流行了,大岞街头,人们更习惯穿西裤或是牛仔裤。从老人口中得知,大岞的服饰颜色淡雅,而小岞的服饰色彩浓烈,大红大绿。是因为大岞比小岞富裕,传统东西受现代冲击较大,遗失得较快。

3.2 思想观念的变更

随着教育水平提高,思想观念不断冲击着惠安女的生活方式。年轻的女性已经不像长辈那样,接受那种约定成俗的服装。当人类社会的大分工形成之后,不同工作的各个阶层,思想意识上会考虑服饰是否利于行动及工作场合,因此有了不同的标准。早些年,惠安女作为体力劳动者的突出代表,其着装心理中占突出地位的便是服饰不影响其工作的效率。如今现代人对服饰需求的意志指向使女性的思想观念转变了,传统服饰已经有点不合时宜,更多年轻女性纷纷选择现代时装。思想观念的改变使得传统服饰没有了传承的余地,且年轻人的思想很容易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原先对传统服饰的认知很容易发生改变。

3.3 惠安女对自身服饰价值的不自信

许多学者从民族学、人类学、民俗学等方面进行研究,惠东人群并没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自己的语言。如前所说“基本断定惠东人群是土著也是古越族的残余,是经过历代汉化而演变的汉族人士,而非少数民族”。因此少了更多少数民族政策上的尊重和保护,民族认同感模糊,这是个类似谜,现在看到的只是谜面,还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探讨。惠安女觉得穿着传统服饰进城,往往会引起众人的关注,而使她们显得鹤立鸡群。她们对趋之若鹜的旅游者穿起惠安女服饰感到不解,低估了自身服饰及其民俗文化价值。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惠安女自我意识上的求同思想,更加深她们对自身服饰的信任危机。

4 结语

以上分析表明,惠安女服饰在现代化进程中有了新的适应与变迁。这种文化变迁中既有对传统的保留也有改变,需要正确引导,避免退化同化。以调研者所感知的当地行为方式及其思想观念的转变,意识到传统服饰正在慢慢衰落,在边远的渔村人们还是热爱穿这种服饰,但是年轻人对传统却很冷淡,失去热情和喜欢是很可怕的。

参考文献:

[1] 《泉州惠东妇女服饰研究》课题组.凤舞惠安:惠安妇女服饰[M].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李雪莲(1986—),女,福建泉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美术学。

猜你喜欢
变迁
小渔村的变迁
我家的自行车变迁史
留村的变迁
回乡之旅:讲述世界各地唐人街的变迁
40年变迁(三)
40年变迁(一)
40年变迁(二)
一纸婚书见变迁
清潩河的变迁
象棋子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