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成稳的“风林火山”

2016-11-19 08:41
印刷经理人 2016年4期
关键词:印刷个性化数字

这一年,虎彩年销售收入首次突破lO亿元大关。从1000万元到1亿元、从1亿元到10亿元,这家从广东虎门走出的印刷企业通过两个8年的持续发展,顺利跨过初始阶段、成长阶段,完成了华丽转身。从南到北、从西到东,虎彩的工厂在全国各地拔地而起。

趁热打铁,陈成稳提出了“成熟阶段”的发展目标,希望虎彩延续十余年来的稳健态势,尽早跨入百亿行列。不过,此后的发展轨迹却有些脱离虎彩人的预想。

走过后金融危机时期,眼见着国内印刷产能日益过剩,以包装印刷为主要业务的虎彩意识到,公司现有业务结构不足以支撑其实现“做大、做强、做成一流领先企业”的目标。陈成稳说,彼时的虎彩“走到了十字路口,面临着战略和方向上的选择”。究竟要何去何从?

都说商场如战场,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不过,深谙用兵之道的陈成稳,很快以“风林火山”之势,调准方向,开启了虎彩转型的新征程。

二次创业其疾如风

2012年5月,虎彩“二次创业战略宣导会”在东莞召开,明确提出“从以自己为中心转向以客户为中心”“从硬财富转向软财富”

“从金字塔结构转向网状结构”的“三个转变”;同时提出的,还有如今人们耳熟能详的那句“让印刷走进千家万户”,这被视为公司的使命。陈成稳认为,“二次创业”是虎彩从创建以来必须跨越的一道坎,跨过去,公司就脱胎换骨、赢得新生;否则就是原地踏步、等待死亡。

相比于传统工业时代以企业为中心、大规模生产的状态,未来商业呈现的是C2B个性定制的特点,产品按照客户意愿进行生产,因而要从以自己为中心转向以客户为中心;

在未来,供应链具有足够弹性,产能可以根据市场快速反应,多批次小批量成为常态,但无论大单小单,企业都能做到资源统一可控、成本相差无几、交货快速准确,这便需要实现从硬财富向软财富的转变;

网状结构的特点在于,一个网络就是一个信息加工厂,营销、设计、制造、供应商、购买都被列入到创造产品的过程中,产品设计意味着要让营销、生产、采购、法务等同时参与,而不是像以往一样按顺序完成。

——以上,便是“三个转变”的主要内容。

“我们必须清楚认识自己,不是什么机会来了就做什么,必须有一个清晰的战略规划;我们也不能埋着头做产品,闭门造车,而是需要从客户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了解客户的需求;我们更不能只依靠个人的力量去发展,而需要从整个系统的角度出发,重视制度和文化。”从那时起,类似这样的话语,经常在虎彩内部响起。

虽然二次创业宣导会在2012年召开,但事实上,一年前的4月,虎彩就已经与某国际知名数字印刷设备供应商签约,正式宣布进军数字印刷领域。此后短短3年时间,公司先后在东莞、北京、绍兴、泰安四地建立数字印刷基地,投资硬件和软件系统累积超过3亿元,形成了如今的三大业务模式。其中,东莞基地涵盖全部三块业务,北京基地主要从事按需出版,绍兴基地瞄准个性化影像及按需出版,泰安基地着重拓展个性化影像。

在抢占市场方面,陈成稳显然是个急性子。他毫不避讳地讲到,要快速建立行业壁垒,从而确保虎彩的比较优势。但陈成稳反复强调,虎彩决定涉足数字印刷,不是一时冲动,而是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和调研。

契机正是2010年在英国伯明翰举行的国际印刷展览会(IPEX2010)。在这届被认为“吹响大幅面喷墨印刷集结号”的展会上,陈成稳对数字印刷这一新技术有了全新认识;而在其后与数字印刷设备供应商长达一年之久的持续沟通中,这种认识不断深入。

“我一直以为数字印刷机只是小型的办公设备,但是喷墨设备是大型的,与传统胶印机型号没有差别,印刷的面积和速度也能达到传统胶印水平。虽然在印刷质量上二者还有些许差异,但数字印刷技术在质量、色彩、成本和效率提升方面的进步是非常快的。”陈成稳说。

对于数字印刷,陈成稳抱有绝对信心。在他看来,这一技术一定会成为未来的主流。“我们回顾全世界成功的企业,他们的成功都在于颠覆传统,要么创新商业模式,要么创新技术,都是要推翻已有的东西。”亟待转型的虎彩,以最快速度拥抱了这一新技术。

有序布局其徐如林

其实,参加IPEX 2010,陈成稳旨在寻找一个答案:“影像”与“印刷”连接的可能性。彼时的虎彩,依托“连锁经营”的战略导向发展向好,但部分产品竞争力不足的劣势始终困扰着陈成稳;几经研究,日益兴盛的影像市场吸引了他的目光,敏锐的陈成稳隐约感觉,这或许是一个方向,但似乎又需要突破什么。

在伯明翰,在无数次的追问后,陈成稳最终找到了那把开启未来的金钥匙:“体现摄影‘将日常生活中稍纵即逝的平凡事物,转化为不朽的视觉图像的神奇艺术的价值,数字图像技术是关键。”

相比于传统银盐冲印的图像清晰度高,但只能做单面、文字差、材料单一、工艺单一的特点,数字印刷可用材料多样、工艺多、印刷灵活、可图像图文结合,还可双面印刷。“数字印刷技术改变照片的排列、呈现,帮助人们更好地向他人分享故事,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对于影像印刷制造商来说,数字印刷技术可以运用不同的油墨、纸张、技术帮助客户提升产品,不断创造出新颖的产品。”陈成稳说道。当部分人士认为影像行业走向衰退之际,陈成稳发现了其中蕴含的商机,这是数字印刷时代的商机,也是虎彩引领未来的商机。

有趣的是,虽然起初陈成稳重点关注的是影像市场的发展,但两年后虎彩率先落地的却是图书按需出版业务。2012年10月31日,一场题为“如虎添翼飞启磅礴”的新闻出版行业高端论坛在北京举行。在这场汇聚了出版及印刷界的领导、专家、企业高层及媒体180余人的论坛上,虎彩高调宣布进军按需出版市场。

这或许与两大业务的市场成熟程度不无关系。2012年,按需出版在国外如火如荼,美国最大的图书批发商英格拉姆内容集团(IngramContent Group)旗下的闪电印刷(Lightning Source)成为出版人探寻按需出版的“圣地”;在国内,以凤凰出版集团为代表的多家出版集团也纷纷上马按需出版业务。把握业务发展节奏、稳扎稳打,公司以京华虎彩为转型数字印刷业务的排头兵,因为在北京,有着陈成稳看重的丰富出版资源。

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学习,一路发展。2013年7月9日,在京华虎彩的按需出版业务实现稳定增长之后,虎彩通过一场名为“如虎添翼跃领巅峰”的夏季新品发布会,第一次在影像印刷领域公开亮相,踏上了数字印刷拓展的又一里程。

与按需出版业务不同,虎彩的数字影像印刷业务选择了以大本营为根据地,以电子商务、加盟店和虎彩自营店为三大渠道。电子商务平台主要针对个人的B2C业务;加盟店主要针对影像实体店、影楼、照相馆等的B2B业务;而自营店,则由以前的文化用品店转型而成,代表了虎彩影像业务的新形象。如今看来,虎彩个性化影像业务在建立伊始便确立了020的发展模式。

其中的电子商务平台,就是虎彩影像商城。这是一个致力于礼物、纪念品类的个性化定制产品开发、销售的网上商城,照片书、个性台历、个性杂志,个性T恤、纪念册等是其主要业务种类。“用照片说故事,给回忆一个家!”虎彩影像创立之初便以“为消费者提供更美好的产品”为愿景,致力于为消费者留下更美好的印记。

随着按需出版、影像印刷业务的开展,虎彩的核心业务——包装印刷是否也会数字化,成为行业普遍关注的焦点。答案是肯定的。2013年底,陈成稳这样回复:“目前,我们已经开始开展个性化的数码包装印刷业务,但不会像按需出版和影像印刷业务那么快,我们还在等待合适的时机。”

合适的时机很快就到了。2014年10月12日,第91届全国糖酒会于重庆召开,虎彩重磅推出针对酒企和婚庆市场的个性化定制包装解决方案。至此,在陈成稳的有序规划下,个性化影像、按需出版印刷、个性化包装三大业务悉数亮相,成为虎彩掘金未来的筹码。

聚焦痛点侵略如火

纵观虎彩转型的三大业务,“聚焦痛点”是其共同特征。正如“打蛇打七寸”,准确把握市场痛点的虎彩,其发展似烈火之猛。

——个性化影像。在陈成稳看来,中国很多家庭都有将自己的照片制作成册的想法,但或许因为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设计和制作,或许被制作相册的价格“吓跑”,最后导致不了了之。

陈成稳的这个观点,源自于他的亲身体会。在某一年同学聚会上,陈成稳将自己与同学们的照片制作成了相册,送给大家。同学们非常喜欢这个礼物,其中一些人更是在以后的每个季度都会把自己孙子孙女的照片交给虎彩,让虎彩帮忙做成相册。

2015年10月,为适应移动互联网的趋势,虎彩影像特别推出一款手机应用软件——简印。这款智能化的照片书、台历、照片卡制作应用软件,采用照片讲故事的模式,通过智能算法对照片的拍摄时间、地点、天气等进行分析,实现智能化的排版。用户只需从相簿选择照片,即可一键成册。除冲印外,所有产品都支持一键分享朋友圈,拥有很好的社交属性。

——按需出版。图书大量库存和断版是出版业面临的两大难题,从进军按需出版伊始,虎彩就将目光紧盯这两个方向。2013年3月,北京虎彩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成立,利用成熟的互联网、云计算、电子商务与数字出版等技术,虎彩传播一方面致力于整合出版社断版图书资源,形成庞大的中文断版图书数据库;另一方面则通过传统电商分销平台,打造自己专有断版图书线上分销平台,向出版社、作者以及读者提供所有断版图书的POD(Print-on-demand)按需出版发行服务。为开辟断版图书的大生意,虎彩还特别开发一个名为“搜书院”的按需出版电商平台,承诺“一本起印,永不断版”。

与此同时,通过在全国部署生产基地,虎彩按需出版业务可为客户就近生产、就近发行。比如发行到广州的图书,就在虎彩东莞工厂印刷,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在一个地方印刷再向全国发售。公司将订单拆分,不仅反应速度更快,而且大大节省客户成本。另外,据了解,虎彩传播也引进了第三方咨询公司,对出版社产生库存的各个环节进行梳理,然后找出一套解决方案,毕竟,产生库存的环节往往不仅仅是印刷,印刷只是其中很重要的因素之一。

——个性化包装。私人定制的个性化包装,如今早已不是新鲜事物;但缺乏相关网络销售经验、欠缺定制产品生产系统及与之匹配的个性化服务商等原因,成为困扰上游客户的难题。

在这样的时代语境下,虎彩印艺以个性化数字包装印刷作为主要研发技术,凭借其技术、设备、渠道、人才、系统五大优势,为客户提供了从网络下单系统、定制生产系统、物流配送体系等完整的个性化定制包装解决方案。目前,虎彩已经与酒仙网进行战略合作,在公司的包装生产基地生产个性化酒类包装。

“多批次小批量”,虎彩将个性化包装的核心发展模式确定为此,重点面向以往未被关注的中小客户订单,以及大客户的高端个性化包装等。2015年,青海虎彩的业务结构就发生了巨大变化。几年前那种几万张订单的大客户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数量为几千张的小单。从大B到小B,公司顺应趋势,将原来做大客户产品的设备进行了处理,重新购入小批量设备。陈成稳将青海虎彩视为个性化包装试点,期待着新的发展。

植根印刷不动如山

2016年3月21日,虎彩在新三板官网发布了公司2015年年报。这是自2015年11月底,虎彩成功登陆新三板后,首次公开公司的财务报表。

数据显示,2015年虎彩实现营收12.24亿元,比2014年的11.51亿元增长了6.39%,较201 3年的11.9l亿元增长了2.82%;但在净利润方面,2015年虎彩实现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417.53万元,比2014年的3911.98万元下降12.64%,较2013年的1.3亿元减少几近1亿。其中5家从事数字印刷业务的子公司,除绍兴虎彩净赚276.92万元外,其他4家合计净亏损6693.52万元。

每到公布财报的时候,陈成稳的心情总是较为复杂。“财务报告不好看,没法和股东交代啊。”他不无感慨地说。但另一个显著的事实是,2013~2015年,虎彩数字印刷业务的营收分别为516.18万元、1719.93万元、8068.12万元,增速飞快。这或许可以让陈成稳长舒一口气。

与许多探路“印刷十互联网”的企业相比,虎彩的转型之路有些“重”。较之许多企业率先投入系统、网络,虎彩选择的是从设备切入。对于这一差异,陈成稳的解释是:

“我本人是从印刷出来的,对于设备比较好把握。刚刚起步,还是需要先从一些看得见、摸得着、自己最熟悉的东西入手,然后再进行一些加减法。”

同时拓展三块新业务,陈成稳自己也表示,“虎彩的跨步还是很大的”。他认为全世界像虎彩这样,三块业务同时开展的企业,寥寥无几。但因为虎彩植根印刷,所以在他看来,转型虽不易,但也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不管是按需出版图书也好,个性化影像也好,定制也好,都离不开制造。我们的根基早巳打好,剩下的就是坚定地前行。”

当然,令陈成稳信心十足的,还有虎彩卅载经营积淀的企业文化,以及勇于拓展的员工。陈成稳本人也在积极进行人才培养,为公司发展储备血液。

采访当天,正值虎彩“睿虎四期”领导力修炼第五次集训。“睿虎培训”是由陈成稳担纲导师,通过全面解读“战略思维”“系统管理”“变革创新”“资源整合”“激励发展”“合作共赢”六大领导力标签,选拔和培养虎彩核心管理层。从2012年开始至今,该培训已经培养了四期共19名管理者。现在,这些人分布在虎彩各职能线、各业务板块,担任核心管理者,为虎彩转型数码新业务提供人才动力。

在虎彩,“制度化管理”是多年沉淀的重要企业文化之一,其中尤以“OTB”绩效管理制度(Object目标;Test考核;Benefit利益)最具代表性。根据公司战略发展规划设定工作目标,牵引员工的行为;过程中通过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引导员工完成目标,并对完成结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奖励、激励。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水涨船高”为核心思想,以结果为导向,不论是管理者或者是员工,所获得的奖励必须与其创造的业绩和做出的贡献紧密相连,充分共享公司成功所带来的成果,真正把每一个员工的利益与公司的利益融合在一起,结成一个利益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没有制度,生活就会变得杂乱无章,没有制度,企业也会变得混乱不堪。尤其是具有英雄式领导的企业,如果企业的竞争力仅仅维系在一两个领导人身上,那么,企业的发展就完全依赖于领导人个人,这种发展是难以持久的。虎彩的制度化管理就是要建立一个不依赖于‘能人的运行机制,从老总到一线员工,所有人的工作都有制度流程可依。”陈成稳总结道。

陈成稳爱读书,据说他的书房中有2000多本书,其中经常翻看的有200多本,他的教材课件也多来源于企业实践和书中的精华提炼。陈成稳也喜欢分享读书的感悟,遇到合适的内容,他会特别以文字的形式向员工进行推荐。2016年春节,在泰国苏梅岛度假的他,还撰写了一篇《让你的故事更动人》的荐文。

采访中,陈成稳说,从0到1的过程,的确很辛苦,但他不会放弃,因为能够看到未来的还是少部分人,能够到达未来的更是寥寥;更何况,转型中的虎彩一直在积蓄力量,转型的阵痛,谁又能错过?

这不禁让我联想到第四届印刷电商年会上陈成稳在演讲快结束时的那个小故事。他向大家介绍了一种只生长在中国最东边的植物——毛竹。在最初的4年时间里,它仅生长3厘米;但是从第五年开始,却可以30厘米/天的速度生长,只用6周时间就可长到15米。原因就是,这株生命用4年时间将根在土壤中延伸了数百米。想必在陈成稳的心中,发展中的数字印刷业务正如毛竹一般,夯基蓄势,直待根深叶茂。

猜你喜欢
印刷个性化数字
印刷+智能=?
印刷智能化,下一站……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
把心交给印刷
成双成对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