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全新的绿色医院环境将成为现代医院环境设计的新趋势

2016-11-19 08:41海燕
中国医用工程与装备 2016年4期
关键词:医技集中式布局

海燕

概论

营造一种生态、节能、建筑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的全新绿色医院环境,将成为现代医院环境设计的新趋势。

医院是为患者存在的,患者作为其服务对象,除了要治愈肌体上的病患,心理、精神状态的康复,也同等重要。因此,医院在室内外环境设计上特殊需要,越来越受重视,医院建筑与使用者全方位关系的特征,已拓展得越来越宽。环境作为现代医院建筑的一项基本功能要素,已成为医院建筑设计中的关键。

环境设计的生态化原则

在世界能源危机的大背景下,各国建筑师在绿色、生态节能型建筑的设计理论和工程实践上,都有所涉及。当前,我国对公共建筑的节能,也提出了新要求。医院建筑在公共建筑中,属于面临耗能压力很大的类型,所以建设注重环境的生态医院建筑,是一种趋势。

但是,目前的一些医院项目工程中,院方为追求豪华气派,盲目扩大空间尺度,高度越来越高,体量也越来越大,正在拉开医院建筑与生态、绿色的距离。这样做,不仅使能耗增大,而且极不利于患者的康复。许多新建的大型医院,为了改变医院的环境,已将“生态绿肺”和生态中厅的设计理念,融入到了设计中。

值得注意的是,在医院环境设计中注重生态化设计,与设计简单的庭院绿化空间不同,这种生态化的环境设计,要体现医院建筑和生态绿色相结合的特殊空间形态。

医院环境设计的生态化原则,首先,应该注重创造自然、环保、节能的绿色医院环境,追求优质的室内外环境品质,和自然生态绿化系统,并注重房间的自然采光通风,使患者尽可能地享受到绿色。其次,要强调绿色建筑设计准则,运用生态原理、理念和方法,来研究和发展医院环境设计,努力形成健康的医院环境。

整体结构上的环境设计

现代医院建筑的整体空间布局,经历了由传统分散式到集中式、半集中式的一个发展历程。

从分散式布局,到集中式布局

传统医院,多采用分散式布局,即建筑以多层为主,各功能部分之间有庭院或绿地分割。这样的整体布局,病人完全可以自由享受到绿色的生态环境。

但近年来,城市用地日益紧张,分散式布局占地面积大,已不适应形势的要求,因此集中式布局,在国内外医院建设中占有了一席之地。这种设计布局将门诊、医技、病房,全部置于一栋建筑中,虽然很好地利用了土地,但建筑无限制地向高空发展,使病人在看病就诊过程中,完全被封闭在人为的有限的建筑空间内。有的住院病人,被安排到十几甚至二三十层的高层病房中,几乎与地面完全隔离,更谈不上与自然、绿色的交流了。

半集中式布局

值得庆幸的是,人们慢慢在使用过程中,意识到了集中式布局的弊端,并将完全集中式布局,演化为了半集中式,即将门诊、医技、住院分别集中,再通过走廊、交通枢纽等组合到一起。这种布局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集中式布局在绿色生态环境设计上的缺陷。

半集中式布局,又可分为两栋式和3栋式两种布局形式。

两栋式,是将医技部向门诊和住院楼转移,形成门诊、住院两栋建筑。在多层部分前后排建筑之间,或多层与高层之间,都可以空出室外庭院,作为生态绿化部分。

3栋式,是根据基地的条件,由门诊、医技、住院部,以走廊连通成前、中、后“工”字形、“王”字形布置,或左、中、右“山”字形排开。

3栋式布局形式,比两栋式在绿色环境空间的处理上,更显灵活。另外,半集中式布局又恰当地缓和了用地紧张的问题,充分利用可有限的用地,是目前新建医院采用最多的形式。

必须将环境绿化放到重要的地位

医院在规划设计时,整体布局结构上的生态设计方法,就是必须将环境绿化放到重要的地位,不能一味地追求容积率,房子挨着房子,在狭小的场地上建超密度的建筑,完全违背生态化原则。

只有在室外环境设计上,注重庭院化,反映人类向往自然的本性,才具有很好的医疗价值。例如,在门诊部分设置庭院,使之成为内部候诊空间的延续,缓解拥挤、嘈杂的状况,改变封闭环境给人的内向、忧郁的感觉。在住院部设置庭院,能更有效地为患者提供休息、散步、放松的自然气氛。一个整洁美丽、温馨舒适的绿色就医环境,不仅能使患者大大受益,而且可以展现医院的特色风貌,形成现代化医院必备的生态型绿色环境。

领域间的环境设计

目前医院的发展趋势,一是综合医院“大而全”,二是专科医院“小而精”。现代综合医院,容纳了越来越多的功能,包含诊疗空间和非诊疗空间等。这里暂且把这些功能空间称为“领域”。这里的“领域”,可以是门诊的一个科室(如内科),医技科室(如影像中心),也可以是住院部的一个护理单元等。

领域间的生态环境设计,可以为水平和垂直两方向。

水平方向

目前医院常用的设计方法,是用“医院街”或者中厅的形式,将上述的各个领域串连起来,所以领域间的生态环境设计,部分就是医院街或中厅、过厅的设计。

其中,医院主街虽然主要负担交通功能,但作为串连各部分的枢纽,可以通过局部放大或划分区域的方法,进行植物种植,使行走在医院街中的病人,在室内也能感受到绿色带来的活力。在中厅,则可以配合上下贯通的空间,种植高大乔木,并在中厅的首层,布置室内庭院,形成“生态中厅”的氛围。

垂直方向

领域间在垂直方向的联系,就是建筑外墙面了。

在外墙面进行垂直绿化,是把绿色植物等自然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有机地融入建筑物表皮的内部空间,如低层屋顶、雨棚顶、外廊顶、凹入墙面的阳台花台、双层幕墙之间的绿化等。

这种垂直方向的立体绿化,大大增加了绿化总面积,可以作为建筑物的内部和外墙有效的遮阳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为医院建筑提供了更健康、更宜人的建筑物外部和内部小生态环境。

领域内的环境设计

领域内的生态环境设计,应该更多地注重细节。内部空间环境中的一棵树、一盆花,都代表有生命的、有活力的大自然。在医院建筑的各个领域内,需要开放的环境、绿意盎然的效应,这种效应可以改善空气、减少噪声、消除眩光、界定和过渡环境。

生态环境设计在门诊、医技部分的重点,是病人候诊区

病人在医院中最花时间的,是等待。如果病人在一个黑暗的、不能自然采光通风的空间里候诊,带来的影响是不能忽视的。

无论是廊式、厅式或厅廊式候诊形式,均应该尽量做到自然采光通风,并适当地在廊边、厅中央,布置绿色植物及生态小景观,因为这里是病人最近的能直接触及到的空间氛围。

候诊区的生态环境设计,要从小处着眼,可以充分利用除去必要的交通以外的空间,使病人在漫长的等待中,能体验到绿色、轻松、自然的氛围,从而有益于病人的心理健康。

护理单元领域内的生态环境设计

住院病人在病房内呆的时间最长,他们远离自然,面对病痛,心理健康很重要。在护理单元内,可以通过设置病人阳光活动室,内配绿色植物,给住院病人提供自然休闲的交流空间。

在病房区对医生护士工作环境的关注,成为医院设计中的重点

许多医生、护士长期在无自然通风采光的环境中工作,特别是在采用复廊式设计的建筑中,更接受不到自然的气息。这种情况下,他们在工作中的压力很难缓解。

可以通过在南北两侧的房间中,将靠近护士站的部分打开,形成前后开敞的空间氛围。

结语

总之,营造一种生态、节能、建筑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的全新绿色医院环境,将成为现代医院环境设计的新趋势。

猜你喜欢
医技集中式布局
光伏电站工程建设的项目管理分析
汕头市某专科医院青年医技人员工作满意度的研究
医技预约系统的实现与应用
布局著名变例典藏集锦
起马转中炮对屏风马布局探秘
布局著名变例典藏集锦
硬式内镜器械清洗消毒集中式与分散式的管理效果比较
国有企业的集中式财务管理模式分析
集中互动式多媒体术前宣教在门诊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医疗布局决定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