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东至县尧渡镇中稻“3414”肥料效应田间试验研究

2016-11-19 08:41汪江明徐基层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4期
关键词:中稻田间试验农学

汪江明 徐基层

摘要 进行中稻“3414”肥效试验,结果表明:通过获得肥料效应函数方程,由此得出理论氮、磷、钾最佳施肥量,其中N、P2O5、K2O的施用量分别为12.02、4.15、10.92 kg/667 m2,最佳产量638.12 kg/667 m2。综合分析不同推荐施肥方法的推荐施肥量,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氮、磷、钾建议推荐量分别为12.5、4.5、11.0 kg/667 m2。

关键词 中稻;“3414”肥效;推荐施肥量;安徽东至;尧渡镇;2015年

中图分类号 S511.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4-0009-02

为研究当地中稻的最佳施肥量、提高肥料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按照试验的相关要求[1-6],2015年安排在尧渡镇查桥村祥元组进行中稻“3414”肥效试验,现将试验结果介绍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2015年5—9月,在尧渡镇查桥村祥元组某农户责任田安排中稻“3414”肥效试验。前茬空闲,大田面积1 500 m2,地理位置在北纬30°11′40.50″,东经117°10′18.00″,海拔高度35 m。一季中稻,土壤类型为水稻土土类、泥质田土种,耕层厚度20 cm,田块平整,肥力较高。试验地块基础土样统一编号为247200E20150425A151。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的量分别为36.08 g/kg、255 mg/kg、22 mg/kg、127 mg/kg,pH值6.14。该地块配有齐全的水利设施,灌溉能力充足,采用沟灌方式,田块无明显障碍和侵蚀。

1.2 供试材料

供试作物为中稻,品种为天优华占,常年产量8 050 kg/hm2。

试验所用肥料有过磷酸钙(含P2O5 12%,铜官山化肥公司)、尿素(含N 46%,安庆石化总厂)、氯化钾(含K2O 60%,加拿大产)。

1.3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3414”最优回归设计,共设14个处理,试验因素及水平编码见表1。不设重复,小区面积21 m2(3 m×7 m)[1-8],各小区田间设置见图1。四周设置保护行,试验小区间做埂隔离、进出水分开,单排单灌。

磷肥作基肥一次性施下;氮肥作基肥、分蘖肥、穗肥的比例分别为45%、25%、30%;钾肥作基肥、穗肥的比例分别为60%、40%。基肥、追肥分别采用深施、撒施的方式[1-6,9-12]。各处理不同时期肥料种类及施用量见表2。

1.4 试验实施过程

2015年5月4日播种,6月6日移栽,密度1.65万穴/667 m2,株行距为23.0 cm×17.5 cm,每小区13行,每行40株。6月16日结合化学除草第1次追肥;8月2日追施穗肥,6月21日、7月9日各打1次药,用氯虫苯甲酰胺加吡蚜酮防治稻螟虫和稻飞虱。

1.5 调查方法

2015年9月16日小区田间考种,并先取植株样和考种样,当日收割,分小区单打单收,测标准水分计实产[1-6]。

2 结果与分析

2.1 作物生物学性状分析

2.1.1 秧苗素质。6月4日调查秧苗素质,发现14个处理秧苗素质相同,苗高32.7 cm,单株总叶数8.3叶,单株绿叶数8.1叶,单株根系总数20根,白根数5.9根,百株干重24 g,移栽带蘖数1.9根/株,分蘖率90%(表3)。

2.1.2 分蘖动态。经过分蘖动态比较,分蘖较快者有处理7、14、9及处理3,在6月24日就分别达到了11.3、9.1、8.7、8.6个,以上4个处理分蘖最高峰期均在7月19日左右,其他处理均为7月24日左右,单株分蘖数最多者是处理11(17.7个)。处理1、13分蘖最少,峰值分别只有9.9、10.9个。成穗率最高的为处理6,其次为处理8。由此可看出氮肥在达到“3水平”(处理11)时,无效分蘖为最多(表4)。

2.1.3 生育性状表现。各个处理返青期相近,为6月14日左右。6月24—29日为分蘖盛期。始穗最早的为处理1,其他处理相近。生育期处理11稍迟,其余处理之间全生育期相近。

2.2 产量结果分析

2.2.1 肥料效应函数法。经济状况比较:实际产量最高的是处理5,达659.3 kg/667 m2,处理2最低,为490.6 kg/667 m2。其他各处理产量在517~656 kg/667 m2之间(表5)。结实率较高的是处理13、1、4,其他处理都比较低。

2.2.2 回归分析。经最优回归分析,施肥量与产量之间呈密切正相关(相关系数0.95),达到显著水平。经分析肥料函数效应方程:

Y=510.65+39.51N+44.16P-7.3K-1.04N2+1.4P2-0.16K2-1.55NP-0.6NK+4.81PK。

最佳产量、最大产量分别为638.12、638.68 kg/667 m2,最佳产量的N、P2O5、K2O施用量分別为12.02、4.15、10.92 kg/667 m2。最大产量的N、P2O5、K2O施用量分别为12.87、3.88、11.08 kg/667 m2 [13-15]。

经济效益和投产比,收入最高的为处理N2P1K2,为1 780.11元/667 m2,纯收入最高的是处理N2P1K1,为1 675.22元/667 m2。收入、纯收入最低的是处理N0P2K2,分别为1 324.62、1 249.59元/667 m2。肥料产投比最高的是处理N2P2K0,为23.01∶1,最低的是处理N3P2K2,为9.38∶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3414”水稻肥料效应试验结果,获得肥料效应函数方程理论N、P2O5、K2O最佳施肥量分别为12.02、4.15、10.92 kg/667 m2,最佳产量638.12 kg/667 m2。根据试验结果分析,当地肥力较高的田块,最佳产量640 kg/667 m2,氮、(下转第13页)

磷、钾推荐施用量分别为12.5、4.5、11.0 kg/667 m2[1-5]。

4 参考文献

[1] 朱根水.双季晚稻“3414”肥料效应试验[J].安徽农学通报, 2015(6):77-78.

[2] 许业全.2010年无为县泉塘水稻“3414”肥料效应田间试验报告[J].安徽农学通报,2011(20):56-57.

[3] 吴德有.和县小麦“3414”肥料效应田间试验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1(9):69-70.

[4] 刘玉胜,赵前进.无为县福渡镇油菜“3414”肥效试验初报[J].安徽农学通报,2011(14):76-77.

[5] 杨小龙.棉花“3414”肥料效应田间试验初报[J].安徽农学通报,2011(14):84-85.

[6] 刘明媛.油菜“3414”肥料效应田间试验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11(1):106-107.

[7] 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技术规范”(2011年修订版)[Z].2011:2-5.

[8] 钱飞跃,朱光,朱春梅.淮阴区测土配方施肥水稻3414试验总结[J].现代农业科技,2007(21):122.

[9] 张德军.利用“3414”试验设计进行水稻测土配方施肥研究[J].中国土壤与肥料,2009(6):52-56.

[10] 陈红明.红塔区水稻测土配方施肥3414不完全试验肥效分析[J].农业科技通讯,2010(7):95-97.

[11] 钟胜仁.水稻测土配方施肥“3414”肥效试验研究[J].福建稻麦科技,2011,29(4):43-45.

[12] 张卫平.基于“3414”试验设计的江阴市水稻测土配方施肥研究[J].宁夏农林科技,2012,53(11):65-67.

[13] 王伟妮,王亚艺,姚忠清.中稻“3414”施肥效果及推薦用量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08(12):1416.

[14] 卜容燕,李小坤,鲁剑巍,等.中稻氮磷钾肥的施肥效果及推荐用量[J].中国农学通报,2010(4):218.

[15] 黄义德,武立权,严平,等.安徽省单季中稻施肥技术浅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2):285.

猜你喜欢
中稻田间试验农学
2种性引诱剂对草地贪夜蛾的田间诱捕效果
宜都市气候变化对中稻产量的影响
基础农学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卓越农学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构建与实践探索
枯草芽孢杆菌BS—8D防治玉米纹枯病的田间试验效果及作用机理
枯草芽孢杆菌防治草莓白粉病的田间试验
浅议多媒体在农学专业教学中的运用
浅议农学专业教学的问题研究
富顺县中稻—再生稻新品种比较试验
溧水县永阳镇小麦“3414”田间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