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皇家苑囿 你不知道的皇家游乐场

2016-11-19 08:57陆杨
时尚北京 2016年4期
关键词:猎场西苑北苑

陆杨

春季是人们踏青郊游的好时节,而古时的皇家,他们有着自己赏花看柳的“游乐场”。北京从明清开始就有了“四苑”之说,东、南、西、北四个苑,一个也不少。所谓“苑”,古代也称“囿”,《汉书》:“苑,谓马牧也。”最初是指水草丰美、林木茂盛,适合饲养禽兽的地方。后来成为供帝王游玩射猎的皇家园林。

作为地名,这些苑一直流传至今。但随着时代变迁北京人已经很难准确地说出这四苑的位置。

北京最大猎场之南苑

南苑地处古永定河流域,那时紫禁城北的积水潭有“北海子”之称,这里就叫成了“南海子”。南苑的范围很大,基本覆盖了从南四环到南六环,从京开高速到京津塘高速之间的广阔范围。

元世祖忽必烈来到燕京,在这里圈建了一个“广四十顷”的小型猎场,取名“下马飞放泊”。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赶走了南海子里的居民,扩建殿堂宫室,四周修砌围墙120里,把元朝的猎场扩大了数十倍。明代的燕京十景中的“南囿秋风”,就是指南海子一带。清朝入主中原后,南海子称南苑,这里是当时北京地区最大的猎场。南苑主要是四座行宫,分别为旧衙门行宫(现地名旧宫)、南红门行宫(现地名南宫)、新衙门行宫(现地名新宫)、团河行宫。现仅存团河行宫。南苑为禁苑,苑内只有一些维护的人称为海户。明代时,南苑开四个苑门,北为大红门,南为南大红门,东为东红门,西为西红门。《帝京景物略》记载:“城南二十里有囿。曰南海子,方一百六十里。”“四达为门,庶类蕃殖,鹿、獐、雉、兔,禁民无取设海户千人守视。”后四门增设为九门,包括小红门等。 清帝除在南苑避暑纳凉外,主要还于此狩猎、习武、阅兵。清王士桢《居易录》云:“国制每岁五月临幸南海子,观八旗走马,上御晾鹰台,自六十里外万骑争驰,齐至台下,以先至者为最,赏内府采缎至数十匹,以下赏各有差。”康熙以后,因有畅春园,继又拓广圆明园,清帝遂不常至南苑。

清末,《辛丑条约》签订后,封闭了六百多年的南苑得以开发。比如大太监李莲英的广德庄、富源庄,北洋军阀段祺瑞的振亚庄等,后来,许多庄名都化为地名一直流传至今。民国初年,军队占据南苑,将其辟为兵营。至今这片地区还有“三营门”、“六营门”等地名。日伪统治期间,日军在“南苑猎场”的北部修建了一个机场,这就是今天的南苑机场。

到了今天,猎场、行宫、庄园的辉煌已难再重现,见证这段历史的只有一些没有烧毁的石碑和大红门、小红门、旧宫、鹿圈、角门等等这些单纯的地名了。

东、北两处之北苑

北苑,因地处京城北郊而得名,地名大约始于明代。位置在安定门外约十公里处的来广营,北起立水桥,南至北土城东路。元明清时期此地为皇家围猎之处。当年这一带方圆数十里是草深林密,皇家派人在此饲养了大量的鹿、獐等动物,并建有亭台、水榭,景色宜人。每年的春秋两季,皇帝便来此狩猎。清末时北苑逐渐衰落,至民国年间,一度为屯兵重地。民国以后,逐渐荒弃成为村落。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在此建起了北苑家园居住区,成为北京超大型社区之一。

除了这处北苑,八通线上还有个“通州北苑”,但人们习惯上称北苑。在通州地区,以“园”字为地名的不少,如梨园、果园、施园、姚园等等,多得名于清代。

清朝定都北京后,为巩固皇权,在京郊大规模实行“圈地”政策。朝廷向诸王、勋戚等“赐园地”,并且命令满、汉分居,各理疆界,受雇佣的佃农群居园侧,并以园主的姓氏得园名,如张家湾镇的施园、姚园、梨园镇的曹园等。清朝“内务府所领官地……曰菜园、曰瓜园、曰果园……”这些地与八旗官兵的园地不同,是由内务府直接管理的民地。被役使的人聚居在官地上,渐成一村,于是村子便以种植品种命名,如永顺镇的红果园、果园、黄瓜园和宋庄镇的菜园村。

后来通州漕运衙署官员也效法帝王,兴建园林,以便余暇时在此休闲,形成村落后即以“园”命名,后谐音为“苑”。通州“北苑”就是从“北园”谐音而来的。

皇家禁苑之西苑

西苑的范围包含了北海、中海及南海地区,清代俗称为“三海子”,形成于明代,因其地处皇宫之西,故称西苑,同样是一处皇家禁苑。清代承袭明制,亦以西苑为皇家游乐、避暑胜地。晚清时期,西苑成了慈禧的重要活动场所之一。今天所见的西苑三海风貌,基本是清代乾隆朝奠定的基础。西苑三海也是我国现存的延续使用时间最长,格局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

明代开挖南海,使得太液池有了三海之分,并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建,使之成为一座风景绮丽的皇家园林。到了清代,皇家园林的兴建更加兴盛,规模十分宏大。康熙和乾隆两帝,每年都要有三分之二时间或居苑囿离宫,或南巡北狩。经过乾隆朝的经营,西苑三海更是尽善尽美,著名的燕京八景中“太液秋风”和“琼岛春阴”二景便是位于此地。

1886年,慈禧大兴土木,大规模修建西苑。三海工程1888年竣工。在此后的数年里,慈禧大部分时间均住在仪鸾殿。

瀛台,位于南海之中,四面环水,一面设有板桥以通岸边,是清朝历代皇帝盛夏避暑、听政之地。“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将光绪帝迁禁于瀛台。光绪名为皇帝,实为囚徒,1908年10月21日死于瀛台正殿涵元殿。而仅隔了一天,慈禧也死于西苑的仪鸾殿。

如今,西苑的中南海部分已被辟为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办公场所,而北海直到今天还保留着乾隆时期的面貌。

消失难觅之东苑

其实除了上文提到的南苑、北苑、西苑,北京还有一处东苑,而东苑的具体位置,知道的人就不多了。

东苑始建于明朝初年,位于紫禁城东华门外的南池子大街一带。现在的菖蒲河公园,就属原来的东苑范围,所以公园里的戏楼就叫“东苑戏楼”。

在明成祖朱棣将北京定为都城,并在北京兴建皇宫之时,东苑已初具规模,1446年秋,土木堡一役,明英宗朱祁镇对曾经居住八年之久的东苑进行了大规模的重修改建。明末太监刘若愚在《明宫史》中就重修后的东苑格局有详细记载:中路有重华殿,东路有洪庆殿,西有宁福宫,再往西还有一组建筑——龙德殿,殿后有一石桥名为飞虹桥,桥用白石建造,刻有龙、鱼等动物,栩栩如生。据说此桥是郑和自西洋所得。桥南北各建牌楼,桥后垒石为山,山上建乾运殿,山后是引水环绕的环碧殿。东苑重修后改称南城,英宗经常在此巡游、居住、赐宴大臣。随着明王朝的日益衰落,东苑最后毁于明末农民起义的战火。

清朝初年,顺治皇帝年幼,睿亲王多尔衮以皇叔名义代为摄政,并在原东苑的废墟上建起了睿王府。多尔衮在王府里处理朝政、接见大臣,就连皇帝的玉玺也在王府中存放。昔日荒废的东苑,又成为新王朝的政治中心。1650年,多尔衮在古北口外狩猎时坠马受伤,不治身亡。1694年,康熙皇帝下令将原睿王府改为玛哈噶喇庙。1776年又重新扩建,由乾隆赐名“普度寺”。

那座曾经软禁过英宗皇帝的崇质殿,清初曾为睿王府的一部分,王府废弃后,这里被改为清户部所属的缎库,今缎库胡同犹存。皇史宬因其建筑坚固且具防火功能而幸免于明末战火,后被清政府继续当作皇家档案馆而保存至今。如今一座雄伟的高台之上,孤独耸立着普度寺大殿,好像在向后人讲述这里曾经有过的辉煌和沧桑。

猜你喜欢
猎场西苑北苑
宋代福建北苑茶盛行的历史动因及影响探论
有趣的颜色
文徵明余生念念不忘的西苑之行
一 场 恋 爱
盛 开
石家庄市西苑小学学生美术作品
猎场
爱眼有道,生活才更“睛”彩——访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张玉平主任医师
文人大宅的礼赞——海航·豪庭北苑
官场岂能成“猎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