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语用,寻找真情习作的发力点

2016-11-19 09:50董小移
广东教育·综合 2016年4期
关键词:习作课文文章

董小移

小学语文教师是学生走上写作之路最初阶段的引领者,让学生学会自由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这是帮助他们寻找真情习作的发力点,这是成功写作的基础。那怎样才能引导学生做到“我手抒我心”“我心抒我情”,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呢?

一、关注语言,练得有“点”

“点”即重点。读写中的“写”,都要经历一个“模仿——迁移——创新”的学习过程。学生学习语言文字,需要有意识的模仿和迁移的支撑条件。这种模仿可以是多维度的,包括立意、结构、修辞、句式、语言风格等。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文本的特点,让学生进行多元仿写,在仿写的过程中表达真情实感。

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需要掌握多种语文学习能力,而“运用简洁精练的语言复述文章内容”是其中一项重要能力。笔者在教学五年级课文《鲸》时发现,作者在这篇典型的说明文中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有条理地叙述了鲸的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特点等方面的知识。为了拓展延伸文章的主题,我特别设计了一个“巨鲸演讲团”,让学生运用学到的这些说明方法,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鲸,以鲸的口吻向大家介绍自己,将其写成演讲稿。这篇特别的“演讲稿”其实就是学生复述文章内容的一种方式,形式灵活。既可调动学生写作的兴趣,又可巩固学生对这篇文章的重点——几种说明方法的掌握,可谓一举两得。学生练写起来妙趣横生,效果倍增。

二、理清条理,练中有“局”

“局”是指谋篇布局。谋篇布局就是搭文章的架子,是对文章结构的规划。许多学生一有材料就不假思索地动笔,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往往信笔写来,容易偏离题意、偏离中心。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篇章结构,只有这样才能理清课文的脉络,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而准确理解课文的主旨。如《桂林山水》这课是“总—分—总”的结构,开头引用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作为全文的总领,下文就围绕这一名句,分别从山和水两个方面作具体描绘。结尾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诗句收尾,画龙点睛地概括全文。这种首尾呼应的写法,使得文章起承转合、自然流畅。学生理解了这种写法后,我随即趁热打铁,进行读写结合,要求学生仿照这样的写作方法进行习作训练。由于我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布局谋篇的指导,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表象,他们在今后的习作中就会自然而然地学以致用。

三、多文一练,练得有“序”

“序”实指有序。新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提高了整合性,特别强调“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之间的联系,对单元语言文字的运用有着明确的训练重点。故进行“随文练笔”时,我们可以紧扣本单元的读写训练重点,以此作为切入点,设计相应的练笔,不仅突出训练的整体性,而且突出训练的层次性。促使学生在循序渐进的练笔中不断提高语用能力。

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第六组课文,主题是“父母的爱”。我在备课时将这组课文的练笔设计成一个序列,每一个练习都有侧重点,从而有效地提升了练笔的效果。

练习一:《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文章描写的是一对父子的坚持与爱,父亲为了挽救儿子在废墟里苦苦挖掘了38个小时,而其儿子阿曼达为了遵守彼此的承诺,顽强地在废墟里求生。

为加深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我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发挥想象,写写“阿曼达在废墟下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合理的想象,掌握描写人物的方法。以文本语言作为练笔的基石,能使学生较快抓住文中人物形象描写的特点,深刻理解文章蕴涵的情感。

练习二:《慈母情深》。这篇文章描写的是母爱的深沉与伟大。主要通过品读描写母亲外貌和语言的语句,体会课文是怎样表现母爱深沉的。为了帮助学生解决这个教学重点,我以读写结合为抓手,设计了补白式练笔:“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_______。”“我”拿着母亲给的钱会怎样做呢?可从神态、动作和心理活动几方面来写。文中对母亲有形象的描绘,让学生通过阅读构建母亲的形象,以此作为训练的语言依托,同时注意表达的条理性,学生写起来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练习三:《“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文章的主题较为特别,巴迪在父爱与母爱之间各有不同的感受,那他长大后又是怎样看待他们的爱的?文章通过大量的人物对话来表现父母两种不同的爱,如再设计练笔只是让学生进行补白想象,未免训练的效果不明显。于是 ,我根据文本的特点,设计了以下的小练笔:“在作者看来,爱有两种表现形式。你在生活中有过类似的感受吗?试着把它写下来。”文章最后两个自然段是重点,随文练笔前需先细细品读这两段文字。这其实是给了学生一根拐杖,降低了写作的难度,促使他们自由表达,写出真情实感。

以上三个练笔是一组主题文章的练习,目的是加强学生对人物形象描写的训练,更好理解文章主题。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设计的练笔既要考虑文章的特点,也要兼顾学生的需要,层层推进,不断巩固,不断提高,不断深入,逐渐使整个学期的练笔成为一个体系,为写人写事的文章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学生进行真情习作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力点。

四、 注重积累,练中有“意”

“意”即真情达意。朱作仁教授曾说过:“作文教学要注意三个积累:生活的积累、语言的积累和感受的积累,三者缺一不可。”只有学生平时扎实地积累语言,才能让学生在心有所感时把自己的真情实感淋漓尽致地抒发、表达出来。

首先,“作文生活化,生活作文化”,培养生活的敏感度,善于观察身边的人、物、事,学会在生活中写作。我的做法是引导学生多写观察日记和生活作文。因为周围的人和事、花鸟鱼虫、风雨雷电……丰富多彩的生活本身就是学生作文的平台。为此,我多年来都注意引导学生写观察日记,鼓励他们把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用文字记录下来。就这样慢慢地训练,一篇篇透着学生真情实感的日记诞生了。《蚕宝宝生长记》《我和小树苗同成长》《小豆芽大发现》等观察日记不但记录了学生成长的足迹,而且大大地丰富了他们的作文素材,促使他们达成了有效练笔的目的。

其次,积累生活的感受。感受来自于对生活的思考。比如要写一则火灾新闻:一个小店发生火灾。首先提醒学生要注意防火安全,其次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灾”字的特征:为什么叫“灾”?这个字上面的“宝盖头”代表一个地方,下面的火代表“烧火”,“一个地方着火了”就是“灾”。这就是“会意字”的组成。由于是在观察字形后,思考才会有感受,这样的观察才叫真观察。如果让学生写一写这个小新闻,我们可再引导学生观察发生火灾地点前后环境的区别,那么对“要注意防火安全”的认识就会更深刻,写出的文章更能打动人。

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是当前语文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要方向。故我们教师一定要熟透教材,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有效整合教学中的各种资源,才能使训练有的放矢,具有清晰的序列、巧妙的方法,从而使学生的作文实现从“模仿——迁移——创新”的质的飞跃。

猜你喜欢
习作课文文章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背课文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习作展示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