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梆子《斥神》一折移植为湘剧的研究

2016-11-19 08:52朱海扩
艺海 2016年4期
关键词:湘剧河北梆子范进中

朱海扩

〔摘要〕《斥神》是河北梆子《范进中举》中的重要段落,是全剧非常精彩的点睛段落,是民间艺术家以《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的故事,加之河北梆子的表演艺术特色加工创作而来。本文探讨了河北梆子《斥神》一折移植为湘剧的详细思考。

〔关键词〕河北梆子湘剧斥神范进中举

河北梆子《范进中举》是参照文学本《范进中举》进行创作的。该文学本是清代吴敬梓的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极为精彩的篇章,而《斥神》则是河北梆子《范进中举》中的核心段落。写的是主人公范进生活在穷困之中,又不停地应试,考了二十多次,到五十四岁才中了个秀才。河北梆子选取他参加乡试中了举人一事,运用夸张手法生动地描绘了他那喜极而疯的形象,深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弊端,同时通过他命运的大起大落,反映了人们心灵的扭曲———主要表现在范进中举前的鄙视与范进中举后的巴结,形成鲜明对比。虽然这个情节在原著里没有,但它符合原著的基本精神而又极度夸张,因而产生了强烈的观演效果。

戏的高潮部分表演节奏与人物情感及舞台行动相互融合,做到了技为戏用,细致入微和准确地体现出范进中举之后情感及精神上产生的巨大变化。在掺杂各种台步的交替使用中,也充分展现了戏曲演员的基本功。在《斥神》中特别运用了双蹉步、丁字蹉步、滑步、单腿云步、盖步、慢台步、连台步、别步蹉步等一系列戏曲舞台步伐,而且部分台步是一般老生剧目所不具有的。该折戏的表演跨度大,变化多且节奏快,喜与怒、惊与惧、哭与笑、严肃与夸张等都是在不断的变化中进行。表演动作具有喜剧性又不失文人的儒雅和洒脱。疯癫状态似有似无若隐若现,既有疯癫之真又有戏曲形式之美。清醒与疯癫处理的恰到好处,使观众清楚的知道此时的范进是喜极而疯,但是又能够感受到其疯癫中的清醒。

雷宝春老师在谈到《范进中举(喜疯斥神)》的表演要求以及塑造人物的基础时认为,范进应试二十多次都没有考上,反过来受到的是朋友的嘲笑、岳丈的侮辱、妻子的讽刺;等他在人生最低落,将要身临绝境的时候听到自己考中了第七名亚元时,一时之间欣喜若狂疯驰田间,跑到庙里痛骂四个神仙,通过一些现象和行为说明封建社会的人情冷暖的无常变化———基于这些情节设计,严老师认为范进是一个独特的人物形象,这是一个秀才有文化的才子,因此,他尽量做到人疯心不疯,在扮演他的时候要把他塑造成一个有文化气质风度的这么样一个形象———而在《斥神》之前的阻考还强调范进文人的酸腐气息。

虽然是雷老师寥寥数语,但是对范进的人物形象却发表了独到的见解。看雷宝春老师的演出时,范进的人物形象具有一种文人的洒脱感,书卷气很浓,酸酸的迂腐之气和洒脱的文人气质结合在一起,给人一种心酸不已的诙谐与幽默。这是对范进形象准确的表现。可以说河北梆子的《疯癫、斥神》具有文戏武唱、剧情合理流畅、舞台调度与剧情发展人物情感技术技巧恰当融合、人物形象鲜明个性突出的特点。

移植的目的不是照搬,而是在原剧目基础上有发展和突破,这是移植的首要原则。要使原有艺术作品通过移植更具有自身所需的艺术特色,对于原有艺术作品优秀的部分予以保留,不适合自身剧种发展的需要给于调整和再创造,使之符合本土艺术生存发展的需要。至于不适合的那一部分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检验及修正。

首先,从表演的角度细致入微的体验了范进中举的表演特性,在移植演出中重视人物的内心理解和与外在形体技能的紧密结合,力求人物内心活动与外在的形体技能的协调统一,避免形式上的华丽而没有范进的人物形象和对规定情景的诠释,最后落入为程式而程式的移植弊病。人物表演追求艺术的真实与感人的表演效果。例如:范进上场是背对观众时的头部微微晃动看似是不经意的一个自然晃动,而实际则是表现范进中举之后的一得意的内在心情状态。紧接着绊了一跤,台步有得意的状态转入小圆场同时蹲下身子跑圆场。把范进的疯癫与内心的喜悦高度融合,形体动作、人物形象、规定情景三者高度统一,使得一个简单的圆场动作在创作之后产生出了艺术的魅力。在刻画范进喜极而疯时三次说“我中了”的画面时,第一次前面加了一个“噫”,表现出惊喜过望的心个情,第二次加了一个“嘻嘻我中了”,刻画的是范进的自信宣扬潜台词“是我中你没中”,第三次时加了“哈哈我中了”,说出的是范进对自己的肯定,骄傲和张扬犹如积蓄已久的火山终于喷薄而出。三次同样的台词再仔细斟酌处理之后的艺术表现力更加感人的,让人有一种心酸有一种高兴、也有一种感叹!

《斥神》原作最后结束就是随着音乐的结束一个人物站姿结束,回味的余地不足。目前移植处理处理为“激情唱腔之后静场十秒钟,暗暗断断续续的抽泣,随着两次自嘲式的声音微小的‘嘻嘻又是一声稍微大一点声音的‘哈哈。稍停之后突然声嘶力竭大笑,并配合唢呐高亢凄凉的‘尾声硬僵尸倒下”,更是体现演员的综合能力,瞬间扩大了人物的感染力,使观众在可怜惋惜之时产生一种无限的悲凉之情感叹不已且耐人寻味,在空荡的剧场里使范进的影子萦绕在观众的脑海,有辛酸、有惋惜、有指责更多的是久久不能平息起伏跌宕的心情。

在场次的合并处理上采用虚拟手法,原作的场次是《喜疯》、《斥神》单独的两个小场次,中间还有与庙官的一段对白,进庙之后还有和诸神的对白。本次移植处理为范进第一折《喜疯》跑到了一座神庙前,范进很是生气,因为没有看到有人迎接自己,于是气呼呼的走到庙里面去质问,进庙之后对着虚拟掉的四位神仙痛斥其四位神仙的不作为,玩忽职守对自己造成的人生伤害,这样就与《斥神》比较顺利的衔接起来。保证了两个小片段在不损害剧情发展下顺利过渡衔接,有演员的台词和动作提示使观众能够理解和看得明白,同时省去了五位配角的演员配置,为主要演员艺术表达节省出更多的时间,把两折小场次折子戏移植成为独角戏,这样有利于演员排练和学生教学工作的开展。

河北梆子《斥神》能否成功移植为湘剧《斥神》,另外一个关键是音乐,要强调音乐与表演全方位的紧密结合,不同的阶段突出不同的比重,音乐移植改编的难度很大,首先是解决如何在唱词不变的情况下音乐内容和语言具有湘剧艺术特点,在板式上努力保留原有范进此时此刻表演需要的音乐节奏,前奏运用了湘剧的“摇板”,这里的摇板是有节奏的,体现出一种流畅的进行曲式的音乐形象,给人一种驰骋空旷的空间感,范进跟随文武场的混合演奏下由弱至强演奏旋律上场,接着就是“回龙”转“原板”,表现出范进心情的激动不已和飘忽不定的兴奋心态,接着就是一段“慢板”唱腔,这也是核心唱腔之一,这一段中由“慢板”起中间转“原板”,最后有“摇板放散”,紧接打击乐展示范进喜极而疯急速奔驰于田间的音乐形象。在打击乐的烘托下范进各种圆场交替使用,最后跌倒在地,有钟磬声响引导范进和观众进入另一个虚拟的环境“神庙”,进庙之后先斥责,后紧接着就是湘剧的“北路原板”也叫“走马”,在高亢激昂和严厉的斥责语气中唱出了范进身份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更加形象的展示出范进的疯癫形象,几句之后板式转入“原板”进行诉说,因为几位神仙的渎职给自己人生带来的巨大伤害时而如泣如诉、时而义愤填膺、时而激动不已,情绪跌宕起伏音乐的呈现与范进的情绪合二为一,这一段核心唱腔的改编我认为是很成功的。结尾处用了“流水板”,也叫“垛板”,有板无眼的音乐节奏型,突出的是语言的速度、激昂、气愤的情绪,快速连贯不断的音乐结合严厉质问的唱词把范进心底压抑几十年的怒火全部爆发出来,显得是无所顾忌和不可一世的心态展现的淋淋尽致。结尾处在似疯非疯、喜忧难分的的情况下、在凄凉委婉的唢呐声中、在五味陈杂的笑声中绝尘倒下。

表演中合理扩大和发挥原有圆场的应用空间,由原来一个“滑步”动作增加为“抛柳枝、吊毛、接柳枝单腿后搓步”提高了表演技术难度,增强了舞台视觉可观性,道具的调整使得原来的柳枝夸张和变形为柳枝与马鞭的结合体,既有马鞭的易操作性,又有柳枝的艺术造型。二者合二为以达到完美的协调同一性,道具可舞性与造型两不误。移植活动中还实验性的加了一个毯子功技巧“高抛柳枝,然后原地一吊毛接柳枝紧接单腿后蹉步”,主要是表现范进喜极而疯时飞奔的速度,也是“文戏武唱”一种体现形式。

这次移植是否成功,人物形象的把握和理解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其次就是对规定情节虚拟再现的艺术表达能力,许同均教授在《电影导演的表演艺术》中说过,导演、演员创作的依据“规定情境”,规定情境对演员的艺术表现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戏曲在最求对规定情境的阐述时更重视“以技演艺、以情传理”,“情、理、技”三者的高度统一。另外对范进这虚拟历史人物的评价要放回人类的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把事情和人物环境还原到历史的时代中,不能用今意解释古义,如果用今天的观点去看待的话这本身就是不客观的,违背认知规律的。另外对于范进的认知放回到历史的长河中,不同时期解读《范进中举》可以产生不同的解读结果,对于范进的人物解读是受到解读者生活的时代以及社会主体思想的影响的。今天我解读和移植范进中举是一次艺术实践活动,目的从移植活动中提升自身的艺术认知力理解力,学习范进身上的优秀部分,看清楚范进身上卑劣的部分,并要予以抛弃,从而达到警醒世人,借古喻今以史为鉴的作用。范进这一历史虚拟人物已经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在他身上发生的一切却变化成许多的形式活在今天,也只有不断的变化才能更多的人关注戏曲,更多的范进形式出现,才能让范进有更多的机会走进今天的社会里,认识他身上的优点抛弃其糟粕做到以史为鉴修正自身。戏曲表演艺术也是如此,我们不但要发展而且要引领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道路,走在精神文明建设的前列,为人类的生存发展提供精神文化食粮和娱乐作品,提高人类精神文明发展程度,陶冶人类艺术情操,使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生活更加和谐美好。

(责任编辑谭博薇)

猜你喜欢
湘剧河北梆子范进中
“范进中举”现实版
“踩麻石”的戏曲
——湘剧之形成与发展探微
曹汝龙湘剧艺术六十周年专场演出
艺术的构思,绝妙的讽刺
湘剧《云阳壮歌》剧本研讨会
中小学校湘剧传承的实施现状与建议
当前社会背景下河北梆子艺术发展困境分析
《范进中举》人物形象的悲剧色彩和醒世意义解读
河北梆子演唱的技法浅谈
河北梆子艺术创新之路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