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鸟朝凤》吹响一曲艺术赞歌

2016-11-21 08:54郭莉
东方电影 2016年5期
关键词:百鸟朝凤天明唢呐

文/郭莉

《百鸟朝凤》吹响一曲艺术赞歌

文/郭莉

《百鸟朝凤》

导演:吴天明

主演:陶泽如、李岷城

类型:历史/音乐

上映日期:2016年5月6日(中国)

吴天明作为中国第四代导演的领军人物,他的存在代表了中国电影的一个时代。他曾经导演拍摄了《人生》《老井》《变脸》等诸多表现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以及具有浓浓地域特色的影片。他的电影题材“集中在山明水秀、月白风清,而又是财源茂盛之区”,他的电影内容“不满足于时尚,而是企图和自己的乡土联系起来,从中开拓出中国银幕的新境界”。一如吴天明曾经创作的影片风格,《百鸟朝凤》这首难度超高、只为德高望重之人吹奏的古曲在他的电影中变成了对艺术、对人生的一曲赞歌。

大师绝唱

在中国电影不断被商业和资本浪潮冲击的当下,很少有人像吴天明一样从一而终地坚守着自己的电影创作理念和风格,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致力传承和对电影艺术的坚守,为中国乃至世界了解中国打开了一扇窗,同时也让他成为“中国风格”的代表。作为吴天明生前的最后一部影片,《百鸟朝凤》无疑也打上了他独特的艺术烙印。影片中,吴天明导演将目光投射到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唢呐之上,用朴实自然的镜头语言塑造了一个匠心独具的唢呐艺人,讲述了年事已高的唢呐大师焦三爷在时代变迁和社会变革中始终坚持对唢呐手艺的传承,并和徒弟游天明一起捍卫唢呐艺术的故事。

为了在影片中完美地呈现《百鸟朝凤》这一唢呐演奏中难度极高的乐曲,吴天明导演特意邀请到了著名作曲家张大龙“出山”。在吴导的盛情邀请下,张大龙也丝毫不敢怠慢,远赴西北实地采风,在深入了解西北地区独特的民族文化和民俗特色之后,以粗犷豪放的陕西音乐作为素材,重新编制了一首全新的“陕西版”《百鸟朝凤》。电影主题曲《百鸟朝凤》在保留了原曲中百鸟和鸣的核心部分的同时,根据剧情的需要,在曲子的节奏和音调上做出了调整,配合其他20余首唢呐曲目,为观众呈现出了一种交响乐的既听感,带来多场别开“声”面的唢呐演奏。而影片中,唢呐的出现已不单单是演奏乐曲那么简单,它同时也肩负着西北大地风土民情的展现和情感传达的象征意味。

艺术“对味”

《百鸟朝凤》中的老一辈唢呐大师焦三爷由精通二胡、笛子、小提琴等多种乐器的老戏骨陶泽如出演。看到剧本后的陶泽如被影片中焦三爷对唢呐艺术“用拳头守护,用生命坚守”的执著和热情所打动,自称和焦三爷很“对味”。他表示焦三爷是他这么多年来许久未碰上、与他年龄相符的、一定要演好的角色。而陶泽如所说的“对味”不仅体现在他与人物角色的关系上,更体现在导演与人物的对位上。

电影《百鸟朝凤》虽然改编自小说,但影片中的唢呐艺人焦三爷却具备了导演吴天明自身的映射。导演吴天明将自己的情感体验投注在焦三爷这样一位老一辈艺人身上,通过表现焦三爷对唢呐这一传统艺术的守护,表达了自己对于电影艺术的坚持和执著,以及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关照。片中台词“唢呐,不是吹给别人听的,是吹给自己听的”所传达的不仅是焦三爷内心的呐喊,同时也是吴天明对于电影创作的心声。

不同于当下年轻导演们对资本浪潮的妥协,吴天明始终坚持通过电影表现人情人性、风土民情。我们能从吴天明导演身上看到第四代导演对电影、对文化的从一而终,他用自己一生的作品奏响了对艺术的赞歌,而作为其生前的最后一部作品,《百鸟朝凤》无疑成为他众多艺术瑰宝中的辉煌绝唱。

猜你喜欢
百鸟朝凤天明唢呐
唢呐手
关于唢呐类乐器历史的几个问题及试解
唢呐
联墨双馨
不设套路,只为初心
《百鸟朝凤》的前世今生
《百鸟朝凤》对“西部电影”风格的坚守
莫让《百鸟朝凤》下跪重演
唢呐(短篇小说)
我心目中的吴天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