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卡列尼娜的形象及悲剧根源的现代解读

2016-11-21 08:58孙彤
剑南文学 2016年24期
关键词:卡列尼根源列宁

□孙彤

安娜·卡列尼娜的形象及悲剧根源的现代解读

□孙彤

引言:《安娜·卡列尼娜》是一部以沙皇俄国为时代背景的小说,塑造了女主人公安娜这一悲剧式人物形象,其悲剧根源是社会和女主人公自身矛盾冲突所引起的一个必然结果。笔者简析了安娜?卡列尼娜的人物形象,并尝试对其人生悲剧的根源进行现代式解读、列夫·托尔斯泰是举世著名的俄国文坛巨匠,也是最为杰出的一名现实主义作家,《安娜·卡列尼娜》是他第二部长篇巨作,其中列文和安娜是小说的两个主人公,两人的生活是贯穿整部小说的两条主线。与列文相比,作者对安娜刻画的更为细腻,相关故事情节也更为精彩,认识安娜?卡列尼娜的人物形象并解读其悲剧根源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安娜·卡列尼娜的人物形象

读完《安娜·卡列尼娜》以后,相信大家都会深深感受到安娜的人物魅力,苏菲·玛索也曾在在荧屏上完美演绎这个聪慧幽默、美丽动人的角色,那种虽然压抑但依然旺盛的生命力是最吸引读者之处。沃伦斯基初见安娜时,作者用这样一段话描述了这个可爱的姑娘:“在这短短的一瞥中,沃伦斯基及时地察觉到一种谨慎克制的盎然生气,这种生气流露在她的脸上......她有意想把眼睛肿的光芒熄灭掉,然而那光芒却事与愿违地又在她隐隐的微笑中闪露出来。”显然作者在刻画这一人物角色时着重突出了“被压抑”与“精力充沛过剩的青春”之间的矛盾,这也是安娜人生悲剧的第一个伏笔。

安娜在少年时纯洁美好,无邪而又天真,但是姑母却让她嫁给年长自己二十岁的卡列宁省长。安娜渴望幸福的婚姻并为之努力,忠贞无二,但是这样的出淤泥而不染却引起其他上流社会女性的反感与仇视。与渥伦斯基邂逅之前,安娜一直以贤妻良母的身份安于现状,为了兄妹家庭纠纷而前往莫斯科后偶遇风趣幽默、开朗直率的渥伦斯基。再被对方追求的初期,安娜表现出审视的目光,并对追求者表现出的炽热爱情追逐持刻意回避的态度。自此后的每一次相遇,两人之间不断升温,从淡漠回避,到温柔暧昧,到最后的激情迸发,犹如色彩鲜明的油画,为读者们展现出二人之间炽烈的感情。安娜这一饱满生动的人物形象,可以说是费尽了作者的心血,是西方文学史上塑造最为成功和深刻的一个人物形象。

二、安娜·卡列尼娜的悲剧根源

安娜的一生都充满令人同情的悲剧,这个悲剧并非单纯个人的悲剧,同时也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真实反映,这种悲剧根源于社会和人性,这样的悲剧无处不在,每时每刻都在上演。

卡列宁的影响。对于安娜而言,相处八年后的卡列宁无疑是生活中难以回避的折磨,因此与渥伦斯基邂逅以后安娜就已动心,然而卡列宁对名声地位看的很重,无法忍受安娜的离弃和背叛,并反对安娜探望儿子,这样的行为无疑加重了安娜的反感。然而令人诧异的是,安娜与渥伦斯基同居后即将分娩,此时的卡列宁又表现出大度的一面,把安娜接回家中并细心予以照顾,允诺安娜病情康复后就离婚,答应把孩子还给她。这样的转变勾起了安娜对往事的回味和内心的不安,从而产生道义上的弱势心理。

渥伦斯基的影响。这是改变安娜命运轨迹的一个人物。追求安娜的渥伦斯基只是为了享受上层贵族的奢靡生活,而非为了爱情;他喜欢安娜的美貌,对于安娜内心世界却鲜有了解,也不理解安娜为之付出的牺牲。单纯的情欲无法长久,功名利禄成了纯洁爱情的绊脚石。在渥伦斯基严重,安娜仅仅是纵欲的目标、社交的工具,而脱离了上层贵族社交圈子的安娜则成为了他的负担。几乎放弃所有付出一切的安娜得不到爱的回应,仅仅肉体上的抚慰难以平静内心,进而产生恐惧和自我否定……最终,她明白期待一段无果的爱情,最终只能得到痛苦。

社会的影响。安娜与沙皇俄国时代的上流社会显得格格不入,两者之间的冲突与矛盾并不在于道德上的错误所招致的排斥与唾弃。相反是因为安娜太过于纯洁,因此在自惭形秽的同时更显得对其不屑一顾;后来安娜公开了自己背叛丈夫和家庭的丑闻,令其他贵妇人无法理解,甚至觉得她是大逆不道的,因此拒绝与安娜交流和相处。被整个圈子排斥和拒绝的安娜被孤立起来,承受精神的打击。

自身因素。从积极的一面来看,安娜心底复杂的情感和与之共存的善良无疑是悲剧根源所在。看到惨死的工人,安娜心中充满同情;看到兄嫂不和,安娜也会主动劝解;对于儿子更是表现出深沉感人的母爱。总而言之,安娜勇于挑战旧社会并追求爱情,敢于为爱情放弃所有,选择渥伦斯基是安娜做出的勇敢抉择。然而令她困扰不安的是深藏于内心的纯洁,长久的困惑与压抑无法宣泄,最终导致安娜自暴自弃。即便是到了最后时刻,安娜也始终是为卡列宁和渥伦斯基着想,认为自己死了以后丈夫与情人都得到解放,这样恐怖的认知笃定了她结束自己生命的想法。以自杀谋求人生的解脱,这是令众多读者唏嘘痛惜的结局。

三、结语

《安娜·卡列尼娜》可谓是世界文学史上不朽的丰碑,至今依然畅销,并且被导演们搬上荧幕,以更生动、更直观的方式展现这部经典之作,读者们对于故事情节和作品的中心思想也有了更深的认识。须知生活中难免会有不如意,人必须坚守自我,拒绝向困境低头,坚持自我地活下去,这就是人生价值的关键所在。

(江苏省射阳中学高三(2)班)

猜你喜欢
卡列尼根源列宁
“已死”还是“回归”?绘画在西方当代艺术界的困境以及根源探究
追课本知识本意,溯解题思维根源
论《威尼斯商人》中安东尼奥忧郁的经济根源
【名著精缩】
拉美有多少“列宁”?
家庭
传统媒体商业模式坍塌的根源
全新的“安娜·卡列尼娜”
纪念列宁
请求列宁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