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庆的中国红(四章)

2016-11-21 16:14辽宁孙培用
散文诗世界 2016年12期
关键词:红纸红灯笼喜庆

辽宁 孙培用

喜庆的中国红(四章)

辽宁 孙培用

春 联

红色,会选择一个时机蔓延。

我们都在传袭着祖辈传下来的文化传统。

辞旧迎新、增福添彩的小小宣言与祈盼。

与春节遥相呼应。腊月二十七八,该写春联贴春联了。主人或者子女早早怀了忐忑而虔诚的心情,到三街两巷上选了可意的买了来,或买了红纸与笔墨。

一种脆脆的大红纸,在村里供销社买的,用手一抹一摁,就粘上浓重的红色。

文字追求锤炼工整,结构讲究对仗平仄,贴近百姓之憧憬愿望、道德规范和审美情操。

是不是受众最为广泛的文学作品之一?!

几个人找了板凳或梯子,忙上忙下。先把去年已经泛白的春联除扫干净,再把崭新的春联用打好的面浆和胶水之类,小心翼翼地贴上去。门上,车上、灶台、水缸、树木甚至箱上、柜上,几乎凡是有关生计的一些大件物什,都会有它闪动的影子。

这是春节特有的符号,它来自古老农耕历史的深处,传承至今,少有变化。

那红纸黑字或红纸金字新鲜喜人。跳跃的是乡村的心声,是一种喜气和激动。像喜鹊登上红梅的枝头,这是一种悠远的吉庆,一点隐隐的希冀:五谷丰登、财源广进、耕读传家、梅雪报春、报喜纳福,瑞气盈门、平安即福……

红灯笼

我在寻找。

如果黑暗,你我都会有茫然的感觉。我们需要光,需要光明。

一只,或一只只,红灯笼在乡村的夜晚,连成一条红色的河,在风的舞动下,成为一条跃动的河。

看到它便看到了家,想起它,便想到了亲人。不管有没有雪或风,它都在门口等候、召唤、照耀。

它亮了一个通宵,又亮了一个通宵,人们忽视了星月的光芒而聚拢在它的周围。

诗意的光芒和温暖,民俗的温婉与动人。它把街巷和胡同衬托得幽远迷人。

出自母亲灵巧的手,把木条或竹篾与红绸布、红蜡烛搭配在一起,用细铁线绑得牢固,给你一个红彤彤的圆润的惊喜。

它是我家的明灯和眼睛,在除夕之夜照亮回家之路,照亮这浓浓的祝庆的良宵。

你家挂上两盏红红而诗意的灯笼,我家挂上两盏红灯笼,加上街上悬挂的一串串灯笼。照亮了屋里屋外,为乡村带来春节特有的温暖。

家家户户在院子中把灯笼高挂,把村庄照得通红透亮。这是只有春节才会有的特殊风景。不管怎样悬挂,都是红彤彤的一团啊!

我惊诧于灯笼的行程之远和它影响力的巨大!

我总会在红灯笼的照射下,找到回家的路!

爆 竹

那是一种红色的雨,喜庆的,来自心底的一次次狂欢。

它用红纸包裹,穿着大红的衣服;当它炸开,下面厚厚的一层,落在地上,或是溅到雪上,似红梅或玫瑰的残瓣,通体透露着吉祥幸福的光芒;那红红的脆响,像春雷的急雨,如此地惊心动魄啊,那惊心动魄中一直有那种红在飘荡。

从接近除夕的黄昏,到新年零点的钟声敲过,再到新春的第一缕光芒微露,再到早晨,到上午,一直到即将走出新春的元宵节、正月底,那种雨一浪高过一浪,那红色的精灵一直都在跳跃。

舞动这红雨的主人和孩子该有多么雀跃和美好的心绪!他们的脸被照亮,显得酡红;他们的心慢慢燃烧,像饮了一杯杯的醇酒。

这是一种最没有威胁和最有亲和力的红色爆炸物,它炸开的硝烟应是最和平和乐的硝烟;那飘落的耀眼的红雨,那一种欢快的碎裂和铺设,也应是最美丽祥和的碎裂和铺设,是最能让人开心释怀和松一口气的;那炸开的红,可以看做是红梅、玫瑰甚或桃花应着新春鼓点的风中的舞蹈。

春节整个儿亮堂了,古老的红从一双双粗糙而灵巧的手里走出,以不同的面目,竟点染了另一番天地出来。

年 画

贴上年画才是过年。

爸爸对年画很挑剔,为了买上好看的年画要到二十多里外的镇上供销社。

年的一部分,年画总是有喜庆欢乐的内容、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红火热烈的基调。

母亲怀着虔诚的心情,贴年画喽!我围着妈妈身前身后疯跑。疯跑是相对的,几岁的我,万不能在爷爷奶奶跟前无所顾忌地说一些不吉利的话。不然,奶奶的巴掌会拍过来。在奶奶的眼中,年关一到,房前房后、院里院外、上下左右;到处都是神灵,他们飘着,站着,躺着,在各个角落看着你听着你,不能失了恭敬。

凡带有喜庆内容的风俗生活,民间故事,戏曲小说中的人物和山水花鸟以及吉祥图案等都可入画。

鱼代表连年有余,鹤代表松鹤长寿,马代表英武和马到成功,鹿则寓意祥兆,门神即是英雄能保佑平安。

表达人们年终岁首的信仰、祭祀、期盼、祝福等。

年画会不会随着时光的推移而消失呢?年画的空间渐远渐模糊,但我不会忘记。年画给生活带来的愉悦、喜庆、浪漫和福气。

猜你喜欢
红纸红灯笼喜庆
有喜庆 今生缘 中国人的喜酒
喜庆的新年
张灯结彩
刘老汉的烦恼
红灯笼
书法课
喜庆的春节
大红灯笼高高挂
红白纸换位魔术
巧算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