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跨境资金异常流出非现场核查体系

2016-11-21 02:44孔仪方孟海鹏编辑靖立坤
中国外汇 2016年19期
关键词:核查外汇跨境

文/孔仪方 孟海鹏 编辑/靖立坤

构建跨境资金异常流出非现场核查体系

文/孔仪方 孟海鹏 编辑/靖立坤

应建立综合监测系统,实现数据共享,大力加强对跨境资金的流动规模、结构、投向产业、交易载体等的监测汇总,提高监测预警能力。

外汇局山东省分局结合货物贸易非现场核查实践,探索建立了以“一个中心、两个转变、三步递进”为内容的非现场核查机制,并尝试通过设计非现场核查指标,及时发现异常企业及业务的潜在风险点,有效提升了非现场监测效率。

设计非现场核查体系

总体思路

按照“五个转变”的工作思路,将现有的货物贸易外汇监测系统定位为综合监管系统,按照主体监管和均衡监管理念对系统进行优化和完善,通过增加监测指标、制定企业交易异常类标准、改进监测分析方法、提高全口径预警监测和风险防控能力等途径提升非现场监管效能,建立以“一个中心、两个转变、三步递进”为内容的外汇交易真实性非现场核查机制。一个中心,即以主体监管理念为中心;二个转变,即从注重程序性违规向注重实质性违规转变,从探究合规性向探究合理性转变;三步递进,即按照“趋势导向→问题导向→真实导向”的步骤,开展非现场核查工作。

工作流程

基于趋势导向的宏观分析。一是对货物贸易跨境流出进行总量分析。综合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外汇账户收支等不同来源的统计数据,构建与跨境流出外汇业务相关的统计监测指标体系,用于判断其对跨境资金流出总量的影响程度。二是对流出项目的波动性分析。具有较大波动性的交易项目对宏观形势的影响更大,因此可在设置统计监测指标基础上,计算其时间序列数据的波动性,衡量其对总体波动的贡献度。三是基本面分析。从外汇管理有效性、上下游资金运作关联度等方面入手,对交易项目的系统重要性进行基本分析。通过以上宏观分析,可以判断一个地区引起涉外支出变动的重要影响因素,并将其确定为重点关注领域。

基于问题导向的线索发现。一是有效排查异常交易行为和交易主体。首先,通过比对企业货物贸易项下付汇和进出口报关数据,筛选付汇金额远大于进口金额的企业;再从中筛选出金额较大的企业,并对筛选出的企业进行外汇支出明细查询,进一步筛查出短期内支出集中的企业,或将某段时期内企业的付汇金额进行同比,将同比增长迅猛的企业纳入重点监测范围;进一步综合分析企业在某段时期内的资金跨境流出净增量,将净增量较大的企业列入重点核查对象。二是确定企业的“问题指标”。通过企业核查期内总量差额率、总量差额、资金货物比、贸易信贷报告余额比率等主要监测指标,以及进口业务监测、出口业务监测、特殊业务监测等辅助性指标,分析企业核查期内资金流与货物流的偏离方向和程度;同时,根据各类明细数据和信息进行筛选比对和计算,确定企业指标异常的具体形式,如出口不收汇、付汇无进口等。三是挖掘问题指标特征。对问题指标按时间序列进行深度挖掘,研判指标波动情况及发展趋势,全面了解核查期内企业业务状况。通过对预付货款比例偏高、大额退汇异常、转口贸易量突增、支大于收,以及不符合市场运行规律和行业规律等资金异常流动的分析,初步判断企业外汇收支的合理性及资金流与货物流相悖的原因。

基于真实导向的逻辑检验。一是资金流与货物流数据的逻辑检验。综合考虑可疑企业资金收付、进出口、贸易信贷、结售汇、外汇账户收支等数据的内在关系,结合企业性质、规模及历史贸易收付汇特点,对其中存在的逻辑疑点进行分析,并追查相关单据进行核实。二是外汇交易与企业财务数据的逻辑检验。通过电话沟通询问生产经营情况,必要时收集其财务会计报表及外汇、人民币账户交易明细等信息,通过对企业财务数据分析,以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等为依据,将企业涉外行为与财务报表数据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企业相关资金流的变化,进而判断出企业涉外行为的真实性,发现企业业务表面真实性掩盖的异常情况。三是关联业务及上下游企业的逻辑检验。在非现场分析中对具有单笔金额较大等特点的关联企业业务及上下游为同一境外主体的企业的交易明细信息进行筛选,甄别可疑线索,以利于通过交易链条追查,摸清交易整体脉络,实现精准打击。四是行业特征的逻辑检验。结合企业的贸易方式和行业特征,审核企业贸易支出与贸易周期是否匹配;通过与同行业横向比较,判断企业支出是否合理;通过企业自身业务纵向比较,分析支出变化是否正常合理;从企业关联公司、交易对手出发,对交易定价的公允性、合理性以及交易所涉资金的流出是否正常进行分析。

非现场核查方法

趋势分析核查法。一是通过区域总体分析,判断当前货物贸易资金流动的方向性和行业性问题,形成区域外汇资金流动的基本判断。二是根据做出的基本判断,选择重点流出企业以及相关行业进行分析,并对重点核查企业做初步筛选。三是将初步筛选结果进行分类,将重点企业、影响大的企业进行进一步的非现场核查,确定进入现场核查的企业名单。

货物贸易异常流出监测分析指标

比对分析核查法。将从跨境资金流动监测与分析系统和货物贸易监测系统调取的进出口报关数据表进行比对,剔除系统数据差异,再分别形成进出口报关数据,将从跨境资金流动监测与分析系统和货物贸易监测系统调取的货物贸易收付汇数据表进行比对,剔除系统数据差异,形成货物贸易收付汇数据。在上述数据处理的基础上,根据企业基本情况、企业主体监测报表、时间序列监测表,比对剔除系统数据差异后的进出口报关数据和货物贸易收付汇数据,甄别企业货物贸易外汇收支与进出口物流是否有较强的对应关系。

关联信息核查法。主要是利用海关、商务、税务等部门的监管信息佐证货物贸易的真实性和异常情况。

指标评估分析法。对各项总量指标、专题指标进行综合分析,设定相应的预警值,结合外汇形势,分析总量变动趋势,根据涉汇主体资金运作实际,确定相应的微观主体分析指标,作为筛选异常主体的依据。

创新运用非现场核查方法

通过跨境资金流动监测系统设计指标筛选异常线索。通过系统筛选大额退汇线索,发现辖区两家涉外企业YH公司和YHSS公司存在大额预收货款分次退汇的问题。两家公司疑似关联企业,不排除企业利用外汇政策漏洞,以预收货款退汇之名变相实现资金跨境摆布之实,随即对其开展了非现场核查。

通过各业务系统数据比对查找异常。从货物贸易监测系统、资本项目信息系统及跨境资金流动监测分析系统中提取了上述两家企业的所有外汇收支数据进行比对,发现两家境内公司确属关联公司,和两家公司发生退汇业务的境外两家公司XGSW和MGYH,是其中一家公司的境外投资企业,且境内公司YH、YHSS和境外关联公司XGSW、MGYH之间资金收付量特别大,境内外公司可自行根据集团公司运营需要、境内外利差汇差、境内外资金成本等因素,通过“先收后退”或“先支后收”的方式,实现外汇资金境内外的跨境摆布。

分析整个资金运作的脉络和路径发现问题。通过对上述四家关联公司某时间段内的所有收支进行深度分析,发现资金的源头是一笔国内外汇贷款,用途为预付XGSW公司货款。非现场核查发现,这笔预付货款在这境内外4家关联企业之间经过6次迂回划转,最终由境内YHSS公司以收到境外联属企业贷款本金名义收回人民币资金。纵观整个资金运作的脉络和路径,企业有通过预付、预收、退汇等方式,打通境内外资金流动的通道,实现异常资金的境内外调拨和结汇的嫌疑,遂将其列入了现场核查。

提升非现场核查效率

进一步完善监测分析机制,建立监测分析工作任务清单。一是从制度层面加强对非现场监测工作的指导,在外汇局总局层面出台非现场核查工作机制,明确基层外汇局非现场核查工作责任、组织实施等工作要求,对非现场核查提供基本政策依据。二是建立全口径外汇大数据,为真实性核查打好基础。建议尽快实现银行结售汇明细数据全口径上报,以利于提升监管分析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加强部门联合,建立协作共享机制。一是建立外汇局内部规范性的真实性核查协作机制。在基层外汇局之间实现真实性核查工作协同的制度化和规范化,遏制企业异地跨境资金非法流动的行为,提高真实性核查的工作效率。二是加强与商务、海关、税务、工商等部门的信息交流,丰富外汇非现场分析数据源。对违规跨境资金流动的监管涉及多个环节,应加强各监管部门间的信息沟通,建立综合监测系统,实现数据共享,大力加强对跨境资金的流动规模、结构、投向产业、交易载体等的监测汇总,提高监测预警能力。

>作者孔仪方单位:外汇局山东省分局

作者孟海鹏单位:外汇局菏泽市中心支局

猜你喜欢
核查外汇跨境
关于设计保证系统适航独立核查的思考
基于无人机影像的营造林核查应用研究
《中国外汇》广告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经常项下境内外汇划转相关业务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不辱使命的中国外汇人
跨境外币清算:从“走出去”到“连起来”
外汇管理蓝图2019
关于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