璜溪库湾网箱草鱼成批次持续死亡 原因分析

2016-11-21 08:45李光照
渔业致富指南 2016年21期
关键词:体表网箱草鱼

李光照

璜溪库湾网箱草鱼成批次持续死亡原因分析

李光照

2015年3月30日,汀江棉花滩水库璜溪库湾网箱养殖户报告,该区网箱死鱼严重,请求我站派技术员调查诊治。31日派3名技术员前往,由于死因复杂,4月3日邀请福建省、市水产病害专家增援。现将调查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一、璜溪库湾网箱养殖现状

璜溪库湾网箱养殖容量与布局严格按照2011年3月编制的《龙岩市棉花滩库区2011~2020年渔业发展规划》实施,总户数20户,养殖面积6821m2,其中投饵养殖面积5298m2,养殖品种为草鱼、鲤鱼、团头鲂、翘嘴红鲌、青鱼、黄颡鱼、倒刺鲃等,草鱼占60%;不投饵养殖面积1523m2,养殖品种为鳙鱼。

二、现场调查及病鱼诊断情况

(一)基本情况

3月12日库区水位开始下降,到31日总下降5.5m,水位下降初期,投饵网箱养殖鱼类出现食欲减退或不食现象,草鱼出现零星死亡,随时间推移草鱼死亡数量呈上升趋势,且成批次持续死亡。31日现场发现成鱼养殖箱的草鱼,规格在1~1.5kg/尾,浮于水面集群狂游,时而冲击网衣,似欲逃逸,个别独游缓慢,体色变黑,体表可见白色小点,濒死时急窜,不久翻白死去。4月6日当天死亡量突破100尾,且鱼种网箱的草鱼,规格为100~150g/尾,也开始出现死亡。纵观死鱼过程,相比之下成鱼死亡严重。

该养殖区水域,未发现野生鱼类死亡,水底有不断气泡冒出,水质较浑浊,透明度85cm,有零星散落水葫芦、水浮莲。

(二)水质检测情况

1.现场检测情况

选取死鱼相对较重3个箱,箱内、箱外共6个站点,养殖区外上游1个对照站点,采用便携式测试仪及快速测试盒检测。测定时间10:22至11:10,阴天,水温21.2~21.3℃,结果:

pH 溶解氧(mg/L)氨氮(mg/L)亚硝酸盐(mg/L)1#箱内 6.92 4.52 0.3 0.01 1#箱外 6.81 4.63 0.3 0.01 2#箱内 7.03 5.13 0.3 0.01 2#箱外 7.03 4.88 0.3 0.01 3#箱内 6.63 5.11 0.3 0.01 3#箱外 6.97 5.42 0.3 0.01上游站 6.81 7.24 0.2 0.01

pH 溶解氧(mg/L)氨氮(mg/L)亚硝酸盐(mg/L)非离子氨(mg/L)总磷(mg/L)硫化物(mg/L)铜(mg/L)锌(mg/L)上层 7.5 5.6 0.41 0.081 0.007 0.16 0.03 0.0029 0.032中层 7.5 5.9 0.53 0.082 0.009 0.16 0.05 0.0035 0.098底层 7.5 5.1 0.72 0.089 0.013 0.53 0.08 0.0088 0.188

2.实验室检测情况

选取死鱼最严重网箱,测得水深9.2m、水温22.2℃,取上、中、底层水样,送市环境监测中心检测。结果见下表:

(三)病鱼诊断情况

1.临床诊断

病鱼体色偏黑,鳞片基部充血发炎,各鳍不同程度充血,尾鳍有蛀蚀、缺损,体表黏液多,尤其是鳃部有大量黏液,且附着污物,鳃呈紫红色,有些偏暗红色,鳃丝有溃烂灶。

打开腹腔流出血液呈紫红色或褐红色,肠系满脂肪,肠内无物,不充血;肝脏呈土黄色或土灰色,肉弹性差;脾脏肿胀,颜色转黑,质地变脆;肾脏肿胀糜烂,手触即离;胆囊稍大,胆汁色深;鳔正常。

2.显微镜诊断

随机取4条濒死病草鱼,分别镜检鳃丝,均发现大量小瓜虫,虫体呈圆形或椭圆形,作不规则的旋转运动,清晰可见马蹄形大核,40倍视野下5~13个;分别取体表黏液检查,同样发现有小瓜虫。对4尾样本鱼,分别取肝、脾、肾器官组织制液,在400倍显微镜下检查,疑似肝脏感染了细菌。

3.细菌分离诊断

采用普通营养琼脂对“2#”4尾样本鱼的肝、脾、肾脏等组织器官做细菌分离、培养实验。结果:从肝脏分离到单一菌落特征的细菌,从肾脏分离到少量具不同菌落特征、无明显优劣势之分的细菌;从脾脏未分离到细菌。

(四)气象、水文情况

近期为阴、晴、雨交错变化气候,据天气网资料,日最高气温从3月11日的12℃一路上升至18日的30℃,随后逐日降温,27日又继续从19℃回升至31日的30℃。

据库区上午8:00实控监测黄海高程水位:3月12日159.40m;4月3日152.25 m;4月13日150.78 m。

(五)其他调查

距事发区水域约1500m新寨库湾的1300m2网箱养殖的草鱼、鲤鱼、鳙鱼,没有发现死亡现象。

三、防治措施

1.全箱泼洒25g/m3食盐水,随后泼洒20 g/m3高锰酸钾溶液,每天一次,连续8天。

2.拌饵投喂维生素C,用量20-50 mg/50kg饲料,连续20天。

3.拌饵投喂氟苯尼考,用量10mg/kg鱼体重,连喂6天。

4.清洗网衣,确保箱内外水体交换,操作时避免箱鱼挤压。

5.清除周边水浮莲、水葫芦。

6.及时清理死鱼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4月10日实施后,13日病情好转,21日基本恢复正常。

四、讨论与分析

本例是在库区水位连续下降时出现的,可能与水域环境有关。通过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站点,对水质的pH、水温、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非离子氨、总磷、硫化物、铜、锌等理化指标进行检测,结果参照《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进行评价,未发现明显异常,参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进行评价,说明库区水域有机物含量多,有一定的富营养化。

值得重视的是监测到了亚硝酸盐的含量0.01~0.089mg/L,亚硝酸盐是有机物分解的氨转化为硝酸盐过程中的中间产物,氨转化在低水温、低溶氧条件下,不能完成彻底转化,就产生亚硝酸盐,其通过鱼的呼吸作用进入鱼体血液中,把血液的亚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血液变成褐红色,从而抑制了血液载氧能力,使组织缺氧而产生中毒,重者造成死亡。从濒死鱼出现紫红色或褐红色血液来看,有亚硝酸盐中毒可能。但是,曾经在2009年9月该养殖区发生过亚硝酸盐中毒死亡事故,相比之下有本质性不同,最大区别是所有养殖鱼类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中毒死亡,而这次仅为草鱼发生成批次持续死亡。看来,亚硝酸盐影响了养殖鱼类的食欲,产生了退食现象。

从濒死草鱼鳃丝、体表黏液中,镜检出大量小瓜虫,小瓜虫是纤毛类鱼类寄生虫,主要寄生在鱼类的鳃、皮肤、鳍等体表,分泌一层透明胶质膜将自体封闭起来形成胞囊,肉眼可见白色小点,严重感染时,体表、鳃黏液明显增多,鳞片基部充血发炎,鳍条蛀蚀、溃烂,鳃丝溃烂,最后导致鱼类大量死亡。看来,草鱼患小瓜虫病。

从濒死草鱼的肝、脾、肾临床病变症状,及实验室的细菌分离、培养实验结果来看,说明样本鱼已感染细菌发生病变,使草鱼并发细菌性病害。

综上所述分析,首先是草鱼感染了小瓜虫,正巧碰上库区连续降水,又处在阴、晴、雨气候交错变化季节,温度时而高、时而低不规则地反复变化,刺激着小瓜虫繁殖,恰在此时,水质受阴雨低温天气影响,水中溶解氧低而产生亚硝酸盐,就使草鱼退食、狂游现象发生。随着条件因子不断反复地强烈刺激,小瓜虫繁殖暴发,草鱼大量地感染,恰又在此时,小瓜虫创下的伤口又为细菌的感染打开了门路,并发细菌性病害,在小瓜虫、细菌、亚硝酸盐协同危害下,使得草鱼体弱病重死亡。由于不同时段气候及水质条件因子变化强度不同,小瓜虫、细菌、亚硝酸盐协同危害导致草鱼死亡数量在不同时段也有所不同,因此,草鱼就发生成批次持续死亡。

(通联:364200,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水产技术推广站 电话:13950850563)

猜你喜欢
体表网箱草鱼
见证!草鱼再次崛起
降低体表孢子含量对僵蚕总灰分的影响
草鱼出血病的研究进展及免疫防治
高密度聚乙烯(HDPE)近海养殖网箱框架抗弯刚度分析
求解空间几何体表面积问题的方法剖析
屋檐下的小草鱼
10kV配网箱变局放检测案例分析
池塘小网箱养殖黄鳝
磁共振病灶体表定位贴及临床应用研究
脂肪抽吸术在体表脂肪瘤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