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化共生视域的民族教育发展路径

2016-11-21 05:15茹仙古丽·艾再孜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民族教育文化认同

茹仙古丽·艾再孜

内容摘要: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教育,民族文化教育有利于民族多元文化的共生。民族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化教育的发展方向。民族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过程。本文在文化共生视域的基础上,探讨民族教育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文化共生 民族教育 文化认同

一.文化共生和民族教育

文化是体现着人的发展,是人类特有的现象,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民族和种族之间的文化有差异性。文化也具有排他性,不同民族的不同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相互碰撞、相互融合,文化的摩擦和冲突带来的不利影响十分严重,甚至是战争产生的根源。解决文化冲突,发展民族教育,有利于维护民族融合。

文化共生的主要思想是相互尊重、兼容并包,是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之间,承认文化的差异性,多元共存,相互尊重,和谐发展,共同繁荣的一种文化形态。在多民族地区,文化共生是文化发展的普遍现象。在当今多元时代的背景下,文化共生不仅是民族之间文化的共生,也是外来民族文化与本民族文化的共生。文化共生不是简单的和平相处,文化之间需要求同存异。

教育本身包括对文化能力、文化观念的培养。民族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保持本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和谐发展,共同繁荣,这也关系着本民族人民的利益和发展。民族教育不是教育人民对外来文化如何抵触,而是要教育本民族的人民,应该怎样与外来文化沟通,从而促进本民族文化更好地发展。这需要教育者提高自身素养,对文化认识有更高的觉悟,做好文化引导。作为本民族的人民应该在充分认识本民族文化价值的基础上,促进其他文化的交流沟通。

二.文化共生视域下的民族教育发展路径

1.建立国家认同以及名族认同的民族教育体系

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是许多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问题,是公民文化身份、政治认同、社会归属等价值的表现。由于各种因素,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有差异性,正是因为差异产生了冲突。归根结底,冲突主要是不同民族的文化诉求与国家主张认同不一致。另一方面,这两种认同关系相互依存,民族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国家,国家也离不开民族,民族认同的实质是文化认同,文化是连接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的纽带,原则是追求文化共生,教育是文化的载体。多民族国家要在文化共生的基础上建立公民身份与文化身份的认同,在公民教育的基础上建立良好的民族教育体系。要加强对不同民族共同价值观的研究,使多民族之间形成国家一体的共识,强化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关系的教育,使其渗透到民族教育的各个部分,包括课程体系、评价体系等,促进民族教育的国家认同和文化认同。

2.主流文化与民族文化相结合

要重视主流文化和民族文化相结合,整合开发民族教育课程资源。受主流文化的冲击,民族文化在教育上呈现消极的状态,尤其课程与学生实际相脱离的问题。民族文化的传承方式多种多样,不仅有学校,也有社区家庭等领域。在少数民族地区,一般使用双语教学是最好的,不仅学习本民族的语言,也学习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将民族文化融入到课堂上,组织学生实践参观优秀的独特的本民族文化,有利于民族文化和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文化共生的视域下,民族教育要以国家的宏观导向为前提,结合主流文化和民族文化,依据实际情况设置地方的特色课程,要坚持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互补共生,推动民族教育的发展。

3.完善学校民族教育机制

宏观上来说,民族教育除了民族学校的教育,也包含了民族社会教育、宗教教育以及家庭教育等。这些教育与民族学校教育共同存在并且发展,在民族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学校民族教育上,要优化课堂教学机制,改革教学方式,在文化共生的基础上深入了解民族文化,同时思考与外来文化的联系,建立文化知识体系。要重视本民族与其他民族文化的交流,建立民族教育交流基地,加强学校之间的文化交流以及沟通协作。另外,学校要加强与家庭的交流,重视家庭教育,提高家长对民族文化教育的认同。积极开展社会教学实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加强文化的认同感。

总之,民族教育与普通教育相比,有独特的发展规律和特殊性。民族学校要在传承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与外来文化和谐相处。在文化共生的视域下,构建多元化的文化空间,改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方式,促进民族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覃德清.壮汉民族和谐共生的历程与现代启示[J].广西民族研究.2010(04)

[2]白红梅.论民族学校与社区文化互动关系的建构[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6)

[3]钱雪梅.从认同的基本特性看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关系[J].民族研究.2006(06)

(作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语言文化学院汉语教言室)

猜你喜欢
民族教育文化认同
藏族文化变迁对其教育的影响
海外新华侨华人社团与国家“软实力”建设研究
《外婆的日用家当》中的文化身份认同问题
新中国民族教育发展道路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