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独》与《红楼梦》的比较研究

2016-11-22 02:53田慧芳
剑南文学 2016年22期
关键词:百年孤独原型红楼梦

□田慧芳

《百年孤独》与《红楼梦》的比较研究

□田慧芳

引言:古今中外,文学史上有些大家名作可以被称之为瑰宝,《红楼梦》和《百年孤独》就是这诸多瑰宝中的两部。《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集大成者,《百年孤独》达到了拉美文学的巅峰。两部小说是两位生长在不同国家不同时代世界级巨匠在思想上的碰撞,将这两者放在一起比较研究,其产生的火花必将振人精神,让人耳目一新。两部小说无论是创作手法,还是作品的人物及思想内容上,其异同点都是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研究的。因此,本文将客观地比较两部作品的异同之处,并尝试提出创造性的见解。

无论在中国还是外国,长篇小说都能发展得很好。因为它本质上不受任何固定形式所限。《红楼梦》与《百年孤独》的作者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们不是简单地反映现实世界,而是要揭露、批判它的假恶丑,并且重新创造了一个发自内心的世界,并且证明了这个世界按其自身规律去发展的可能性。反复品读后,不难发现,这两部巨著,其形式上以及内容上异同,是十分有必要研究一番的。下面,我们将就其主要特点逐一进行比较。

一、小说的主要内容、写作方法均不尽相同。

(一)异在主题内容上。

由于作者所处的环境和创作的意图不同,这两部作品在主题上有着较大的差异。

《红楼梦》的主题思想是什么,这在缘起诗里已经交代得很清楚:“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作者曹雪芹就是以感伤、回忆、批判等共存的复杂心情,唱出了封建贵族阶级逐步走向灭亡的挽歌。同时,《红楼梦》还大胆地控诉了专横的封建贵族阶级的腐朽和堕落。其表达的主题思想比较丰富,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对封建包办婚姻以及封建礼教的控诉,二是客观地反映了封建家族和封建社会必将走向衰亡这一历史发展必然趋势。

《百年孤独》则只有一个主题,作家主要是要通过布恩蒂亚家族充满神秘色彩的坎坷经历来反映哥伦比亚乃至整个拉丁美洲的历史演变和社会现实,小说始终围绕“孤独”的主题来表现人物命运和揭示人性,以此来剖开拉美民族长期落后的根源。

(二)异在叙事结构上。

二者在叙事结构上各具自己特色:《红楼梦》,由于其缩写内容覆盖面很大,因此采取了一个空间结构,该结构由社会、贾府、大观园、怡红院等组成;它从宏观入手,从一开始的天地变化,到几千年的历史兴衰,最后自然过渡到细致具体的事件,是一种整体性的立体视角。这样,它就包含了丰富的文化意蕴。而《百年孤独》是一个按时间顺序的链状结构,从第一代的霍塞·阿卡迪奥·布恩地亚分成阿卡迪奥与奥协良诺两个系统,直到第七代长猪尾巴的奥雷良诺,其开始时间是宏观的,但是从微观事件入手。

两种不同的叙事结构各具特色,各适其境,各和其时,各司其职。曹雪芹的手法有助于以小见大,见微知著。马尔克斯的叙事结构安排则更加利于表现现世的真实更迭状况,给人以亲切感和可信度。

(三)异在表现方法上。

同工异曲。大观园里的人物很清醒地看待一丑一美两个世界。《红楼梦》的作者就于强烈的对比中把这两个

世界写出,从而彰显充斥假恶丑的现实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对真善美的理想世界进行围剿。而《百年孤独》的作者则是自始至终写的同一个世界,把这一个世界描写得淋漓尽致。

应该这么说,《百年孤独》在反映现实世界时,是创造了一面镜子,照射出了现实;而《红楼梦》则是创造了一面哈哈镜,甚至是魔镜,其对现实社会的反映不免有些虚幻,甚至类似一场梦境。这两种不同的表现方法是分别契合于各自作品的需要的。

二、“小异”的表象之内,有“大同”

从表面上看,《百年孤独》和《红楼梦》好像是并无任何联系,天各一方的两个大洲,其风土人情也大不相同,同时,两部作品所诞生的年代相隔甚远,看起来似乎确实截然不同。然而,它们却跨越了时空的障碍,凸显出极大的相似性,这说明两位作家在创作时的心理以及请工作台上拥有着强烈的精神共鸣。

(一)相似的讽刺效果。

艺术的最大效果在于讽刺。当然,文学、小说也不例外。对这两部巨著来讲,最大的讽刺点莫过于:虽然故事中都是一片极尽繁荣的景象,但谢谢捉摸,作品中的每个人物都暗含着深深的“孤独”。

马尔克斯所写的《百年孤独》中,每个人物都是孤独的。阿玛兰塔过了一辈子织布拆步循环模式的生活,这是她用以保持孤独的方式。奥雷良诺上校最终将自己关在了一个暗无天日的小作坊里,与世隔绝地生活,为了寻求晚年幸福而选择孤独。在作品中,孤独充斥着人们的内心及生活。

《红楼梦》里,曹雪芹先生的确没有直接写明孤独的是谁,但读者认真读完全文后,便会发现作品的字里行间溢满着孤独,孤独占据着读者的头脑和内心。《红楼梦》人物繁多,每个人物个性极强、性格特点大不相同,他们之间又充斥了各种矛盾,大家都各自为营,各自为阵,这本身就是最大的孤独。

(二)相同的奇幻色彩。

这两部作品都存在着奇幻色彩,作者均运用了魔幻文学的创作手法。他们所营造的氛围均亦真亦幻,亦实亦虚,描写的整个故事类似社会现实又超脱社会现实,看似发生在当时当地,实则发生在每时每处,实际上是发生在作者的心里,表现出整个社会的停滞不前、不进则退。他们创造了一些鬼怪神仙,但是他们都很有机地把虚和实统一在了一起。艺术作品的使命不是真实地还原再现世界,而是再造一个理想世界以表达人的美好愿望。

《百年孤独》中,每个人物的言行举止,都充斥着神秘玄幻的气氛。例如,奥雷良诺上校和乌苏娅,他们都具有一种超越自然的能力,他们似乎是先知,他们能够看出事情发生的预兆,并且语言非常准确。佩拉达清楚地预知了丽贝卡的死亡,也具有相同的超能力。

相似地,《红楼梦》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第94章节中,贾宝玉院中海棠开花,人们纷纷认为这花开的不是当时,这是不祥的预兆。果然,在后面的故事情节中,贾宝玉的通灵宝玉丢失,家族的顶梁柱——宫中元妃也接着过逝。第100章中,王熙凤求得差签,于是,之后,凤姐的身体和精神状况愈来愈差,最终“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从这样的比较中,我们都可以看出,两部巨著都与民族神话有着贴切的融合。

(三)相似的艺术原型。

《红楼梦》和《百年孤独》这两部作品在很大程度上具备相似性,两部巨著中存在着诸多相似的原型,而且这些原型在文本中所起到的作用也基本一致。

一是镜子原型。《红楼梦》中有风月宝鉴,《百年孤独》中有镜子之城。它们在作品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或是治愈疾病、警醒世人,或是认识自我、预告未知,这两个镜子原型对于作品主题的揭示,都有很大帮助。二是鬼魂原型。两部作品中都存在着光怪陆离的鬼魂,而且这些鬼魂原型在小说中都不约而同地起到了一定的预示和救护作用。三是母亲原型。两部作品中都有能够体现母亲原型的人物,例如《红楼梦》中的贾母、元妃、邢夫人、王夫人,《百年孤独》中的乌尔苏拉·伊瓜兰、庇拉尔·特尔内拉、佩特拉·科思特等。这些母亲原型在作品中主要起到以下三种作用:一类是生殖作用,二是拯救作用,三是回归作用。这些相似的艺术原型起着相似的艺术表现作用,颇为重要。

结语:《红楼梦》和《百年孤独》是东西两个不同文化领域里的高度传统化的文学巨著。二者既具有明显的相异之处满含着深刻的精神共鸣。通过对两者的异同点的比较分析研究,可以得出结论:二者已经超越了时空、民族、国界的限制,共同成为世界文学大家庭里共享共赏的作品。

(宝鸡文理学院)

猜你喜欢
百年孤独原型红楼梦
包裹的一切
论《红楼梦》中的赌博之风
从《红楼梦》看养生
《〈红楼梦〉写作之美》序
《哈姆雷特》的《圣经》叙事原型考证
别样解读《红楼梦》
人人敬爱的圣人成为了 传说人物的原型
基于高中生视角解读《百年孤独》
百年孤独中梦想与现实的反差
戍边老兵魏德友:在无人区坚守“百年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