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人物赏析
——解读林黛玉

2016-11-22 02:53王景煜
剑南文学 2016年22期
关键词:美貌贾府林黛玉

□王景煜

红楼梦人物赏析
——解读林黛玉

□王景煜

作为我国古代小说艺术成就最高的作品,《红楼梦》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还是我国几百年来文学史中具有崇高地位的艺术精品。《红楼梦》中情节描写刻画细致、人物塑造栩栩如生,其中当以十二金钗中林黛玉的描写最为细腻,多少读者为曹雪芹前辈笔下的林黛玉哀叹动容。本文主要深入解读红楼梦中林黛玉的人物形象,为类似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一、引言

作为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巅峰作品《红楼梦》的主要人物,林黛玉是一个集聪明、才貌与柔情在一身的古代传统女性人物,她貌若天仙却多愁善感,她机敏聪慧却体弱多病,她才华横溢却纯真痴情。自清代开始,多少读者为林黛玉的魅力所折服,她的容貌聪慧令人赞叹羡慕,但她的悲惨命运也令人悲惋同情。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林黛玉,下面将以多角度解读林黛玉这一经典人物。

二、红楼梦中林黛玉的人物特点

(一)超凡脱俗的美天仙

《红楼梦》中众多美女,林黛玉的美貌是最为出类拔萃的,她拥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曹雪芹先生在书中利用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的手法来突出林黛玉独特的气质。在正面描写方面,作者通过宝玉黛玉初相见时,以宝玉的视觉感受来表现黛玉的美貌,如宝玉眼中的黛玉具有两弯烟眉,一双含情目;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正面突出了林黛玉美貌动人、超凡脱俗的气质。

在侧面烘托方面,作者更多利用他人的赞叹来表现黛玉的美貌,如黛玉初到贾府,王熙凤首次见到黛玉便夸赞黛玉标致;又如黛玉去怡红院找宝玉,宝玉闭门不见,黛玉悲戚流泪时,令柳枝上的宿鸟栖鸦悲感动容而高飞远去,不忍听到其哭声。由此可见,作者笔下的林黛玉确实是个超凡脱俗的美天仙。

(二)多愁善感的病西施

林黛玉作为家中独女,幼年丧母,父亲年迈,无兄弟姐妹扶持,自幼被外祖母接入贾府生活,身世坎坷。随后,黛玉父亲去世,林黛玉小小年纪就经历沉痛的生离死别,更生活在贾府勾心斗角的复杂环境,长期压抑的悲惨遭遇使黛玉的身子变得病弱,容易多愁善感。例如,林黛玉看到花开花落,会牵引起她敏感的内心,联想起自己的悲惨命运,创作出如泣如诉的《葬花吟》。另外,人际交往中交往也会使黛玉倍感孤单,容易伤怀。黛玉原本就体弱多病,但她长期内心郁结,尽管万般调养,身体仍不见好转,这也为她日后的悲惨结局埋下了伏笔。

(三)聪慧过人的妙人儿

林黛玉自小便会写诗、作词、抚琴,可谓聪慧过人、冰雪聪明。当黛玉初到贾府,贾母命人带她去见两个母舅,当黛玉到了贾政房内,王夫人坐在西边下首,见黛玉出现,她便起身往东让座,而黛玉心思聪慧,料定这是贾政之位,便坐向椅子,丝毫不会越矩,而且懂礼貌、识分寸。

(四)纯情真挚的痴情女

林黛玉纯情真挚的痴情女形象主要体现在她对贾宝玉矢志不渝的爱情中,黛玉和宝玉从小相识,她对宝玉的感情是建立在彼此互相了解、思想相近的前提上,她情不自禁地爱上宝玉,是因为他们青梅竹马、情投意合,并不是因为贾家的富贵钱财,由此可见,黛玉对宝玉的爱是很纯情真挚的,她是一个清高自爱的女孩,眼里只在乎对宝玉真挚的爱。当宝玉将北静王赠送的香串送

给黛玉时,黛玉将其扔在地上不接受,她视钱财如粪土,拥有令人赞叹的傲骨。

黛玉的爱真挚纯美、矢志不渝,当得知宝玉挨打,她会为了痛心流泪,眼睛哭肿得像桃子一样;当宝玉病入膏肓、生命垂危时,黛玉伤心欲绝,食不下咽,身体日渐消瘦。由此可见,黛玉对宝玉的爱纯真得让人动容,但他们的爱情又是在封建大家庭中所不被允许的,所以他们的爱情也是充满着痛苦和折磨的,当他们的爱情最后被毁灭时,她便以“焚稿”、“绝粒”来表明自己一如既往深爱宝玉的决心,甚至以生命相殉。

三、结束语

在《红楼梦》中,林黛玉是一个超凡脱俗、多愁善感、聪慧机敏、纯真至情的传统女性,她不仅是封建社会典型的贵族少女形象,更是封建社会贵族女子悲惨命运的代表。作者呕心沥血塑造出林黛玉这一引人爱怜的悲剧人物形象,使无数读者为之动容,同情其悲惨遭遇,尽管如此,她纯美形象永远散发着动人魅力,打动无数钟爱她的人。

(大连理工大学附属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美貌贾府林黛玉
《红楼梦》中贾府的男子教育
刘姥姥的知恩与贾雨村的不义
贾府的“吹哨人”
浅析焦大之骂
林黛玉该不该吃五香大头菜
美貌催眠
论美貌
论美貌
从林黛玉之死看刘心武的荒谬语言
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