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钱之道

2016-11-22 17:11薛巍
三联生活周刊 2016年46期
关键词:克劳迪哈蒙德花钱

薛巍

英国萨塞克斯大学心理学硕士克劳迪娅·哈蒙德在《控制金钱》一书中介绍了263个关于钱的心理学实验,告诉读者如何绕开花钱方面的心理学陷阱。

同样的钱用来买什么更好?

“双十一”是购物狂欢节,消费者大肆购物真的会获得快乐吗?真要狂欢起来的话,就不讲理智了。但商家的促销是非常理智的,主要是希望人们购买本来他们不想买的东西。比如超市搞买一送一,每件商品的利润少了,但他们总体上的利润增加了。顾客即使识破了这种促销的用意,抵挡住营销的陷阱,决定只买一件,但如果超市不搞这种促销,说不定我们一件都不会买。BBC主持人、心理学硕士克劳迪娅·哈蒙德说,在花钱方面,类似的陷阱还有很多,所以花钱时我们要了解一点心理学,克服自己的一些不利的心理倾向。

同样的钱,买点什么能给自己带来更多快乐?哈蒙德写道:“有一个花钱诀窍是,去购买经历而非物品。比如会有人建议有钱人乘船去南极或者去卢旺达看猩猩,而不是购买漂亮的衣服或家具。经历会一直伴随着他们,给他们带来更多快乐。一些富豪就是这么做的。理查德·布兰森花许多钱用于尝试打破热气球纪录、建造太空火箭。特朗普竞选总统大概不是因为他想赢,而是为了体验这个过程中的乐趣。不管他会让别人多厌烦,对他来说却是把钱花对了。”

普通人也应该把钱用来购买经历吗?有人可能会说,花钱买经历的话,这些经历太短暂了,比如蹦极,而买的东西能延续很久,比如一件500块的皮夹克。但研究发现,买的东西带来的愉悦很快就会消失,毕竟,一辆新车不会新很久。有人为了买更大的房子而选择搬到离上班地点很远的地方住,他们很快就习惯了超大的卧室,但更长的通勤时间却会一直让他们感到烦恼。研究甚至证明,经历带来的乐趣在经历发生前就开始了。而在盼望买到的东西时,人们并没有感到更快乐。有时购买是物品还是经历并不是那么泾渭分明,有时花钱买到的物品能够给我们带来愉悦的经历,比如新车能让你去以前没去过的地方、拜访远方的朋友;搬到大房子里可以让亲人住下,多跟他们待在一起,或者体验种花种草的乐趣。

除了购买经历而非物品,省钱也能让人更快乐。美国心理学家桑娅·吕波密斯基说,节俭是一种被遗忘了的美德。如何做到既节俭又快乐呢?她建议我们多关注自己已有的东西,积极地考虑它们曾经带给我们的好处和快乐,比如你要不停地提醒自己,你现在的车比你的旧车更舒服,不要再买更好的车了。

哈蒙德说,要想省钱,还要注意一种高估自己的财富的认知陷阱。认知心理学实验表明,当我们在处理大量信息、事实又很模糊时,我们往往会做出糟糕的决定;而且我们往往会做出更加肯定自己的判断,这不见得是好事。以运动员为例,让一名短跑运动员估计一下他的速度,通常他都能估计得很准确。但如果让他猜一下别的不那么明确、比较多变的东西,如他们的坚韧程度,他很有可能会高估。同样,我们也都能很好地估计自己的某一项开车技能,如侧方停车,但在估计我们总体的驾驶水平时就不够客观,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水平很高超。在估计进餐量时也一样。给你一盘食物,然后问你吃了多少东西,这很简单。但在派对或者招待会上,你就不清楚自己吃了多少,往往会以为自己没吃多少。也就是说,当事情很难测算时,我们总是把事情往好处想。当我们把积蓄分散到多个账号时,我们很难说清自己一共有多少钱。我们往往会过多地估计自己的钱,然后用这个错误的信息为自己乱花钱辩护。

同样的钱,不同的判断

1982年,日本的研究者发现,日本女性会把支出分为九种心理账户或者心理钱包,分别用于购买日用品、小的奢侈品、文化教育、个人财富、安全、衣服和化妆品、外出、零用钱和提高生活水平类。日本女性在判断一种东西的价格时,不是把它跟所有她想买的东西比较,而是跟相关的钱包加以比较。比如,一家人外出旅行途中,火车上的橘子比当地商店里卖得贵,但她们愿意花高价买,因为买橘子的钱来自外出游玩的钱包,而不是来自购买日用品的钱包。

划分心理账户大多数情况下是一种很好的理财方式,但有时也会带来不好的结果。哈蒙德讲了她自己的一番经历:“大约15年前,我跟丈夫决定卖掉我们的汽车。我们住在伦敦,发现开车次数越来越少。因为我们住的地方停车位很难找,为了不让出车位,我们就不开车,以致有时当我们要用车时,都不记得车停在哪儿了。有一回我们找了半个多小时,最后决定还是坐地铁更好,不然下次还得找很久。事情变得很荒谬,还是把车卖给更常用的人比较理智。这样的话我们就得一直坐地铁,要是有时没了末班车,或者想去郊区该怎么办呢?我丈夫说,没关系,把车卖了省下了保险费、养路费、车检、修车费和油钱,这样午夜从朋友家回家,或者周末出游时,打车完全说得过去。他说得很有道理,我们就把车卖了。但这些年来,我发现拿日常交通费来打车仍是一件难事。油钱和停车费不让人觉得奢侈,但打车感觉很奢侈,所以我很少打车。现在我们有了一个花园,想用车的后备厢装花运回家,我们又想买车了。实际上打车去,甚至让出租车等在那里,仍然更便宜。但打车去买花让人觉得太奢侈,这大概是因为,在我们的文化中,汽车被视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而在100年前,汽车是奢侈品,打车却很普通。将来也许又会变回去,需要时我们会招来一辆无人驾驶的汽车,而不是自己拥有一辆车。”

哈蒙德指出,在把钱用作激励和惩罚措施时有时会适得其反。谈钱不但伤感情,还会降低公民的责任感。1993年,瑞士要投票决定把核废料堆设在何处。投票一周前,研究者做了一次调查。先是问人们是否接受把反应堆设在他们所在的地区,有一半的人表示同意。接下来问,如果政府每年每人补偿2000到6000美元,他们是否更能接受把废料堆放在他们那里。这次只有四分之一的人同意。给钱反而起了相反的作用。是因为这让人们警觉到了可能的风险,政府应该是因为废料很危险才提供补偿的。这肯定是因为当局要掩盖什么。但被调查者说不是这样。研究者最后的结论是,给钱挤掉了人们的责任感。不给钱时,瑞士公民接受核反应堆,因为他们知道能源供应对所有人都很重要。一旦给钱,他们就变得更自私,开始只考虑自己的利益。类似的,给以色列学生钱让他们去募捐,他们募捐到的钱更少。一旦为了自己挣钱而不是公益去募捐,他们就不会那么努力。

罚款是为了激励人们做正确的事情,但有些人乐于接受罚款而继续做错事。比如伦敦一位店主,他愿意支付违法停车的罚款,因为即使偶尔被贴条,也比天天交停车费便宜。他已经把罚款当成了一种服务的收费。当他看到车被贴条时,他都不会生气。对他来说,罚款单只是偶尔出现的账单。

克劳迪娅·哈蒙德和她的著作《控制金钱》

猜你喜欢
克劳迪哈蒙德花钱
杂项收藏家
静默的掌声
小小花钱看科举
《狼图腾》真相,一只明星狼的悲欢离合
试析美萨里那政治失败的原因
花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