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初探

2016-11-22 17:55程亦男
中文信息 2016年8期
关键词:研究生创新能力

程亦男

摘 要: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核心,目前国内高教界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大量的调查统计结果显示,我国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总体不足,不能满足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本文主要从研究生创新能力调查现状、创新能力缺乏原因分析以及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建议三个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研究生 创新能力 原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8-0190-02

研究生教育作为我国最高层次的教育,肩负着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大批拔尖人才的重大使命。当下,中国的硕士研究生教育和培养规模迅速扩大,怎样保证和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如何培养出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研究生,这已经成为了高校乃至现代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一、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调查现状

近来来,我国很多学者都针对研究生的创新能力进行了很多研究。国务院学位办进行的“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和发展状况调查”显示,有53%的导师认为硕士生创新能力“一般”和“差”,68%的用人单位认为研究生创新能力“一般”与“差”;“全国博士质量调查·清华大学案例”显示,博导对博士生的创新能力总体评价不高,56%以上的博导认为研究生创新能力一般;[1]北京大学“全国博士生质量检查”课题组调查显示,一半以上的博导认为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有待提高。[2]北大钱理群教授在《学术八股:扼杀创造力》一文中曾提到自己最不愿意看博硕士生的论文,认为这些论文甚至不如读本科学生的读书报告,因为越是经过专业训练,反而不会写文章了。[3]

对于研究生的创新能力的定义,目前学术界还未有定论,有相关专家认为,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主要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发现问题、提出新问题的能力;

(2)设计和提出问题解决方案的能力;

(3)对提出的问题解决方案进行综合评价并在实践中加以应用的能力;

(4)将前人的理论或者假说加以验证的能力;

(5)将个别现象上升到一般理论的能力等。

经过分析,目前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欠缺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迷信权威,缺乏质疑精神。我国大部分研究生都习惯参照书本以及文献,求新求变的动力较小,缺乏挑战权威和主流学术观点的勇气,认为专家的观点便是不容质疑的观点,抱着唯书唯上的学习态度,研究生根本不能发现问题,更谈不上创新;

(2)重视记忆,缺乏探索精神。知识多而智慧少,学历高而境界低可以说是我国研究生的重大缺陷;

(3)科研参与度低,学术成果质量低。科研实践活动可以说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教育部71所直属高校研究与发展课题情况的统计数据分析显示,研究生参与“研究与发展”课题的研究不够广泛。现在已经有很多高校开始培育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但是效果也不尽如意。研究生学术论文不仅数量偏少,更是质量堪忧。据美国科学情报所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顶尖高校论文被引用次数和每篇论文被引用次数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差距较大。[4]此外,我国高校研究生发表的国际学术论文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也很明显。

(4)重视文凭,功利思想严重。大多数研究生读研或者是读博仅仅是为了一纸文凭,缺乏科研热情。

二、研究生创新能力缺乏的原因

1.研究生自身原因因素

①研究生的读研动机复杂,大部分研究生读研只是迫于就业压力。一来我国企事业单位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人员比率还不高;二来目前中国社会非常重视学生的学历和毕业学校的名气,对学生的创新能力没有足够的关注。这直接损害了研究生勇于创新的动力,歪曲了学术研究严谨客观求实的本质,导致大部分学生产生知识无用论想法,只想混文凭。

②研究生对科学研究投入时间有限,他们大多利用课余时间外出做兼职,在阅读文章方面,缺乏研读经典原著的热情,由于是时间有限,他们更希望能够从一些介绍性文章中迅速掌握某种理论的核心观点。殊不知,只有原著才能真正将来龙去脉讲清楚。

③虽然也有不少研究努力刻苦钻研学术,但是他们往往闭门造车,理论与实践脱离。很多自然科学专业以及社会科学专业的人才不仅需要具备深厚的学术底蕴,更要有过硬的实践能力水平。实践水平不是学生可以从书本或者是躲在图书馆、教室就可以习得的。

2.高校研究生培养机制的因素

①研究生的入学选拔机制:过分重视知识考核与记忆,轻视创新能力与创新潜质。统一的入学考试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导师的选择余地,特别是入学考试过分强调外语成绩,导致许多专业能力出众但外语稍逊的考生难以进入高校,一些偏才专才被埋没。

②研究生考核机制:很多高校衡量研究生是否合格的主要标准在于研究生发表论文的数量以及研究生毕业答辩的结果,忽视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考核。研究生在学期间缺乏相应的竞争淘汰压力,导致很多不适合从事研究的研究生无法有效地淘汰,最后培养出来的研究生鱼目混珠,整体的研究生教育质量都受到影响。此外,尽管目前研究生的毕业论文都采取盲审制度,但是人为干扰因素仍然存在,盲审往往流于形式,无法真正激励研究生创新。

③研究生科研经费投入不足:近年来,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高校年年扩招,但是高等教育经费的投入并没有同步增加;全国科研经费虽有增长,但真正用来支撑研究生培养的人均科研經费也在逐年降低。经费投入不足,一来影响到培养单位对研究生科研硬件方面的建设,包括图书资料,教学实验条件等等;二来影响到研究生对科研的投入时间,国家对研究生的统一补助无法满足研究生的日常基本生活消费,大部分研究生迫于生活压力,只能通过各种社会兼职来赚取生活费,严重挤压了他们用来进行研究,创新思维的时间,研究生无法对自己的创新能力进行进一步的挖掘。

④导师责任制的制约:目前很多高校都实行一对一的导师责任制,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研究生的发展。由于导师自身的知识积累和学术研究领域局限性,跨学科以及跨领域方面的交流和研究很难实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单一专业方向的培养模式已不再适应社会的发展,社会对复合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一对一的导师责任制显然成为了阻碍研究生创新能力提高的阻碍。

3.研究生导师方面的因素

导师血缘结构不合理,师生比过大。研究表明,有相当一部分研究生导师是在现任职学校取得最高学位的,这容易导致学术近亲繁殖现象,导师本身就缺乏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何谈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此外,很多高校的师生比严重失调,逐级攀高的师生比导致研究生导师不堪重负,大部分研究生导师忙于自己的项目、科研和职称,根本无暇顾及研究生,很多研究生都处于被“放羊”的状态,很难得到导师在科研方面的指导与帮助。要培养有创新能力的研究生,我们在导师要求上不能满足于“传道、授业、解惑”,而是要具备在学生的指导过程中以自身的创新思维去引导示范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将知识传授与创新思维相结合,捕捉学生创新思维的闪光点,多层次、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建议

1.加快高校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包括入学机制、考核机制以及导师责任制。重视培养单位在招生、课程设置以及经费使用方面的主体作用。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针对不同的学科和研究领域,加强具体方法论的教育。一旦研究生掌握了国际上比较前沿的方法进行学术研究时,其自身的科研创新能力必将有很大的提升。

2.加大研究生教育和高校科研的经费投入力度。只有经费投入足了,才能保证高校有足够的研究课题来培养研究生,保证研究生有足够的时间用来从事科学研究,此外,经费的投入还需包括研究生的奖助学金制度,提高研究生的生活补贴,减轻生活压力。

3.加强对于研究生导师的培训和考核。研究生导师必须根据自身学科领域特点,结合现实社会经济热点问题,鼓励引导研究生在学习中积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注意培养研究生的文献检索能力,打牢研究生进行自主科研创新的基础。

4.完善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制。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我们需要建立切实有效的淘汰机制,这能够激发研究生的自主创新热情,建立毕业研究生的后续支持反馈机制,对研究生教育的后续质量进行跟踪服务。

总上所述,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机制的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协作方能实现。本文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现状、原因进行了初步探索,并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能对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袁本涛,延建林,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三次研究生教育質量调查的结果[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04):12-14

[2]朱红,李文利,左祖晶,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现状及其影响机制[J].高等教育研究,2011(02):75

[3]余树英. 高校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D]. 江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4]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03年度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年度研究报告[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

[5]刘晔.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机制改革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2014(01):163-166

[6]徐亚清,王怡然. 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述评[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2):98-101

[7]董泽芳,何青,张惠.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调查与分析[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02):1-5

猜你喜欢
研究生创新能力
研究生美术作品欣赏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通用电气公司创新能力分析
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