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峰《人间至美莫如诗》序

2016-11-23 13:11星汉
东坡赤壁诗词 2016年5期
关键词:林峰诗词

林峰吟兄出版的第三本诗词集正名叫做《人间至美莫如诗》。在林峰看来,诗有至高无上的美,可见林峰对诗词的痴迷程度。这种痴迷,必然有所收获。林峰出版有《一三居诗词》《花日松风》等诗集,加上他近二十年来在诗词界所取得的成就,已经确立了他作为国内中青年诗人领军人物的地位。在“2015‘诗词中国最具影响力诗人评选获奖名单”中就有林峰的名字。这就足以说明林峰在诗坛上的分量。在“林峰条”的颁奖解说词中有这样的话:“他是一位儒雅敦厚的优秀诗人,杰出的创作才华与丰厚的文学修养为他赢得了广泛的赞誉,被称为当代中青年诗人的代表人物。”星汉以为,此非虚语。

在内容上,我想用“说古、论今,英雄、儿女”八个字来看林峰的诗词创作。

叶燮《原诗》说:“诗是心声,不可违心而出,亦不能违心而出。”袁枚在《随园诗话》卷3说:“诗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凡在艺术上取得杰出成就的诗人词家,无不是恒久一贯地持有赤子真心。林峰就是这样。

诗如其人。我还“自作高明”地说,有时候一个人的诗词作品甚至和他的长相也相去不远,那就是“诗如其貌”了。这句话放在林峰身上,倒也恰如其分。林峰“儒雅敦厚”“貌如其心”(韩愈语)。林峰笔下的诗词,大多心闲气定,幽静深沉。大有范仲淹所说的“古仁人之心。”且看林峰的怀古之作:

视通今古千年事,俯仰兴亡一盏茶。(《山海关老龙头随想》)

天半青山应有泪,为君长洒蓼儿洼。(《谒施耐庵纪念馆》)

世事苍茫思魏晋,人生感慨忆孙刘。(《镇江多景楼》)

幸有此间污不染,琼崖故放海天青。(《海瑞陵园不染池》)

这些诗句或舒散,或沉郁,或慷慨,或通脱,莫不显其儒雅之风。《水调歌头·东坡赤壁》是这样写的:

赤壁万年月,长耀古黄州。望中故垒依约,露白大江秋。更有矶头野色,犹带东南形胜,数尽往来舟。天地一何阔,人世几蜉蝣。 渔樵事,龙虎气,俱东流。余生恨晚,未逢旌旆动山陬。浪激波中寒铁,凤吐堂前二赋,光焰射人眸。梦里乌林远,墨洒最高楼。

这首词,星汉以“不让古人”许之。林峰诗词,用典不为典所用,其如水中着盐,不露痕迹。从这首词中,我们读到了柳永的《望海潮》(东南形胜)、苏轼的《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由此可见林峰读书涉猎之广。儒雅之中散发出“东坡式”的豪宕之气,正是林峰诗词难得的优长。再看:

遥呼天半长风起,欲借沧波送远航。(《鹧鸪天·开封西湖》)

纵然身寄千山外,犹觉江潮鼓样雄。(《新年依韵奉和文朝将军》)

闻说仙人犹未老,吟鞭遥指日轮东。(《白岩山》)

烟霞得剪三千丈,可揽青阳雪后天。(《甲午嘉平既望立春前夕玉泉诗院雅集》)

这里的“长风”“江潮”“日轮”“烟霞”,都是林峰心胸的写照。很难想象,一个内心龌龊、形象猥琐的人,能写出这样的诗句。

以上各例,以“说古”者多,但林峰的笔锋,绝不厚古薄今。着眼于现代,着眼于眼下,又是林峰诗作的优长。“浩荡风开天影淡,苍茫海涌日华明”(《机飞海南》),这是林峰在天上看到的景象;“花绽绮霞人半醉,杯浮雪浪月昏黄”(《浣溪沙·琼海中原小镇》),这是林峰在地上的感觉;“胆壮旌旗辉日彩,威融霜雪出尘嚣”(《杨子荣》),这是英雄人物功绩的反射;“恰似芙蓉出水红,明霞淡霭小园东”(《用国钦兄千金大婚韵并和》),这是普通人家婚庆的喜悦;“天半龙骧怒,誓把版图收”(《水调歌头·钓鱼岛之思》),这是对军国大事的信心;“家酒浓时轻燕舞,欢歌起处老人迷”(《浣溪沙·最美家庭胡金凤》),这是衢州老太太一家的欢乐情景。还有,《沁园春·“神九”畅想》《抗震救灾有感》《解放军某导弹部队巡礼》《赠望城区消防大队》《鹧鸪天·塞罕坝机械林场》《浣溪沙·观导弹营战士文艺演出》诸篇,无不充满着现实中的浓浓的人情味儿,甚至不乏“土气息,泥滋味”。

诗坛上歌颂焦裕禄的诗作甚多,但林峰的《水调歌头·忆焦裕禄》一词,自有其流传的理由。请看:

远引一壶酒,长酹向中州。飞鸿声里、有我遥绪共云流。倚槛江山铺锦,照眼桐林泛绿,天际瑞华浮。不复萧条景,遗爱满千秋。 赴颠危,倾肝胆,壮宏猷。苍生在望、谁堪后乐与先忧。愿借移山浩气,来润桑田千亩,造物未迟留。夜夜黄河上,毅魄耀银钩。

此词之气魄与焦裕禄之精神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两相辉映。焦裕禄去世的时候,林峰尚未出生。焦裕禄之精神,应是林峰得之于报刊和影视。如果没有对这位“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的高度认可,是写不出这种感情浓厚的词作的。词中有对干部楷模的向往,有对焦裕禄改变兰考面貌的赞颂,不枝不蔓,以情动人。

歌颂当今大政,应是诗人笔下应有之义,但是要写好却非常难。林峰的词作,却不是然,请看《鹧鸪天·喜贺十八大》:

紫禁城开浩荡秋,燕山如玉翠如流。欲将五彩清和景,来绘千年壮丽州。 星斗转,露华浮。团栾佳气动双眸。长歌声里潜龙起,十月雷奔天尽头。

词作先交代开会的时间、地点,继之以景象的清嘉来衬托作者的喜悦心情。“星斗转,露华浮”是用诗的语言,代替了“继往开来”“蒸蒸日上”等政治术语,故而读者容易接受。“长歌声里潜龙起,十月雷奔天尽头”的形象之辞,代替了“中华崛起”“走向胜利的明天”的标语口号。笔者想,如果都像作者这样来写政治题材,读者又何来“老干体”之讥。

诗词要有点儿英雄气象,方能在诗坛立稳脚跟。谢榛《四溟诗话》卷4说:“赋诗要有英雄气象,人不敢道,我则道之;人不肯为,我则为之。厉鬼不能夺其正,利剑不能折其刚。”诗词创作的英雄气象何来?要靠作者的勇气和智慧,林峰的诗词足以当之。其《南歌子·渤海抗日英烈传》写到:

岭上烟尘暗,关前白日残。城头遥望泪难删,莫问英雄一去几时还。 杀气连云卷,刀光带露寒。壮心百战未离鞍,只为神州寸寸是家山。

八路军渤海军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抗日根据地山东三大战略区之一。这首词以虎虎生气,写出了当年抗日英雄的浩然正气。词的上下片首二句各用工整的对仗,写出了当年抗日战争的激烈程度;而上下片的煞拍,则是写抗日英雄为保卫祖国大好河山,义无反顾,敢和日寇决一死战的英雄气概。

带有英雄气象的诗句,在林峰的作品中开卷即见。“隐约车前弓抱月,依稀马首剑凝霜”(《西夏王陵》),诗写征战时的君王,特别是敢和北宋抗衡的李元昊,当然是粗枪大剑,威风中带有苍凉;“遥追七十年前事,曾有海棠带血开”(《海棠雅集并赋抗战胜利七十周年》),抗战胜利七十年过去,每当此日,纵是海棠,也不会忘记当年烈士的鲜血,雄宕中带有悲壮。“诗涨九门情激荡,歌飞绿岛气轩昂”(《浣溪沙·赠立胜兄》),诗友武立胜毕竟是军人出身,无论是“诗”还是“歌”,都带有男儿血性。“饮水才高云万朵,绝弦事往酒一瓯”(《浣溪沙·访纳兰性德故居》),纳兰性德绝弦丧妻,虽然词作“哀感婉艳”,但作者将其《饮水词》拟之为“才高云万朵”,仍不失为“格高韵远”。“莫道九州无剑气,敢驱万马踏狼烟”(《谒龚自珍纪念馆》),由龚自珍的纪念馆,想到其一生关怀民族和国家命运的爱国激情。不难看出,林峰诗词的“英雄气象”,题材多样,纵横驰骋,尽情发挥。

袁枚在《随园诗话》卷3中,曾经批评蒋士铨的诗虽然“气压九州”,“然能大而不能小,能放而不能敛,能刚而不能柔”。我们看林峰的诗词,在“英雄气象”之外,“能小”“能敛”“能柔”。有人在赏析苏轼词《念奴娇·赤壁怀古》时,说周瑜式的“风流人物”必须具备三个条件:英雄气概、儒士风度和儿女心肠。星汉以为,林峰的诗词中还有一种“粗豪”者所寡有的“儿女心肠”。

林峰的这种“儿女心肠”,大多表现在对乡情、亲情、爱情、友情的抒发上。

七绝《赴京前夕》,前有小序:“辛卯初秋,吾将举家北迁。细思前尘,感慨良多。聊赋四绝,以抒心境。”其中两首是:

幽燕北去片云孤,一曲离歌酒一壶。回首关山千万里,故乡背影未模糊。

诸君高义比黄金,明月升沉鉴我心。愁思两眉抛不得,此生最爱是乡音。

林峰是浙江龙游人,2011年将要离开生活44年的故乡,应当说当时的感情是极其复杂的。“背影”一词,当是源于朱自清散文《背影》,这里作者把故乡比成自己有血统的亲人。其留恋之意,已非一首七绝所能概括。北去幽燕,听到的多是普通话,“此生最爱是乡音”不是对普通话的排斥,而是设想远离家乡后心理上的孤零。这两首诗,一写视觉,一写听觉,相得益彰,将对于故乡的情怀倾泻出来。过了五年,作者的故乡情怀仍然没有稀释,依旧浓烈。七律《用诗银先生同赋丙申春笺韵并和》后二联为:“梦中雾漫燕关北,枕上潮回浙水东。万里家山归未得,此生难改是初衷。”再将故乡情怀宣泄得淋漓尽致。

亲情,是血浓于水的骨肉之情。《南歌子·家父七十寿辰》即属此类:

逸彩辉天宇,黄英灿月华。鹤随秋色逐门斜,道是金星已下五云车。 座上金风细,壶中淑气嘉。琼苏千盏醉松霞,又见楼头新绽牡丹芽。

从“黄英”“金风”来看,林峰令尊的生日当是秋天。作者在祝寿的同时,看到了家庭的前景和希望,“又见楼头新绽牡丹芽”一语,当然是虚拟,但是作者的心绪,读者自会领略得来。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但是,它往往又是说不清道不白的东西。林峰的《减字木兰花·寄远》这样写道:

苍茫云水,迢递青山千万里。芳草浓时,廿四桥头春未迟。 烟笼三月,来看木兰花一叶。淡伫湖楼,人影婆娑柳影柔。

这首词写了一种朦胧的情感,有一种朦胧的美。读者不必追问被“寄”者为谁,从“来看木兰花一叶”“人影婆娑柳影柔”诸句中,已能体会到对方的美丽和温柔。其《菩萨蛮·台州府城》《癸巳中秋》《减字木兰花·月夜》《醉桃源·别友》诸篇,均能使人“心摇摇如悬旌”,不能自止。

林峰诗词题材新颖广阔,不是星汉寥寥数语所能概括的。读者欲知就里,那就要遍读此集,也许会得出和星汉不一样的结论,有着不一样的感受。

还有,我们知道,格律诗的三要素是平仄、押韵和对仗。这是创作传统诗词的常识,但是进入化境,却非易事。平仄自不必说,“不讲平仄,即非律诗”(毛泽东语)。林峰诗词的押韵用平水韵和《词林正韵》,在中华诗词学会提倡“倡今知古,双轨并行”的今天,这自然无可指责。平水韵中,有些韵目用普通话读来有两个以上韵母的情况,如果按此韵目押韵,用普通话读来就不美听。林峰为迁就普通话和这样的平水韵的韵母,就把这样的韵母分开使用。这样作,可利用的韵字少了,选择的余地变窄。这就加大了作诗填词的难度。《抗震救灾有感》用韵为:坤、昏、魂、温,而不掺入“十三元”中的“元”“言”“翻”诸字。再如《云龙湖》用韵为:微、肥、归、挥,而不掺入“五微”中的“祈”“稀”“依”诸字。我想林峰这样做,为的是用普通话读起来上口好听。

当今近体诗的作者,如果按照李渔的《笠翁对韵》或是遍翻故纸堆,找一些现成的古人的语汇构成对仗,那是比较容易的。林峰诗词的对仗难,难就难在他的对仗源于现实生活,使之富有活力。且看:

炮震楼头新月暗,刀寒岭背大旗明。(《忆四平战役》)

飞笔每生强国梦,拄天须仗济时才。(《读习总书记〈念奴娇〉词》)

樯挂荷田千载雪,浪奔柳岸一声雷。(《洪泽湖》)

二为曲谱铿锵语,双百花开锦绣丛。(《延安文艺颂》)

2014年8月28日,“中华诗词学会纳兰祖地行诗词研讨会”在四平召开。林峰和笔者都参加了这次会议,并且参观了“四平战役纪念馆”。林峰《忆四平战役》当作于此时。此联工稳,写出了当年战斗的惨烈。《读习总书记〈念奴娇〉词》当指习近平总书记词作《念奴娇·追思焦裕禄》。这一联,大开大阖,道出作者学习习总书记此词的真切感受。“樯挂荷田千载雪,浪奔柳岸一声雷”一联,诉诸视觉和听觉,有声有色,洪泽湖之美景如在目前。“二为曲谱铿锵语,双百花开锦绣丛”一联,嵌上“二为”“双百”,不见雕琢,可见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之后,延安文艺的整体风貌。

以上文字,说不上是个“序”,只是和林峰吟兄相交多年,读其部分诗词后的感想而已。

(作者系新疆师范大学教授、中华诗词学会顾问、新疆诗词学会执行会长)

猜你喜欢
林峰诗词
诗词书法作品
【诗词篇】
无悔的预报
背诗词的烦恼(下)
背诗词的烦恼(上)
婚礼上,老公的那个不孕的前妻挺着大肚子闯了进来
穿山甲要长大
这只小狗有点儿怪
猜诗词
醉男醉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