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文学对汉语言文字的创造性运用

2016-11-23 14:15金素青
青年文学家 2016年29期
关键词:汉语言鲁迅文字

金素青

摘 要:本次研究的主题是探讨鲁迅先生在文学作品创作过程当中对现代汉语言文字的应用内容,关注到鲁迅先生对现代汉语言文字的创造性,能够发现其深远的文学作品意境创作意蕴,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人们对于文学作品中人物、时代背景,以及故事情节的思考和理顺。通过鲁迅先生对现代汉语言词汇的创造,满足了对作品中人物描写的细致性需求,更加能够彰显出作品中的时代背景故事传递,促使作品和主人公形象都更加的鲜活,进而成就一部部经典的作品。鲁迅作品中对词汇的再创造,主要就是为了体现出对当时文化思潮的一种讽刺和批评,针对文学领域和时代背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甚至蜚声国际文学论坛,成为我国非常重要的时代作家。

关键词:鲁迅;文学;汉语言;文字;创造性运用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9-0-02

前言:

伴随时代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体系的不断完善,人们越来越关注社会文明和思想的拓展。针对文学作品的研究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也越来越普遍和细致。本次研究就针对鲁迅先生在创作文学作品过程中呈现出的现代汉语言词汇创作力量展开分析和谈论,希望能够认识到鲁迅先生通过词汇和文字的创造希望表达的一种深刻含义和深远情况。在我国文学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鲁迅先生的文学作品和文学创作理念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极大,成为当时非常著名的文学批判和创作大家。在鲁迅先生的作品当中充满了讽刺的意味,多种多样的情感表达正是通过对文字和词汇才创作才能够得以淋漓尽致的体现,也正是本次研究的重点所在。

一、小学概述

(一)小学概念

语言文学中对文字的研究和讨论学术就是小学的概念,针对小学的概念进行分析,对于实际文学作品的创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小学内容的研究和分析主要侧重于三个方面,其中包含对文字的内涵意蕴以及音韵的理解,其次还涉及到训诂的内容,以及汉字形体的展示内容。六书当中,章太炎的语言应用和文字体会是非常重要的形式之一,也是对传统文学作品革新的重要体现,在实际的作品表达中呈现出一种对文学作品的继承意义,和对新型语言形式的一种创新和发明[1]。

(二)鲁迅应用小学文体的作用优势

鲁迅在其作品中应用小学的文体方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也是源于小学这种文字模式在实际的传播过程当中具有更加广泛和灵活的特征,能够实现对作品表达的需求,更加有助于诠释文学作品背后的意蕴和情感。鲁迅曾经在章太炎的公开课中接受过一点时间的教学引导,希望通过章太炎对汉语言文学中文字的理解实现自身对文学作品创作的思路拓展,并且能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当中打开文学创作的思路,将传统的汉语言文字和词汇进行创新,拓展原本的词汇使用范畴及组合,成功的将其中的一些词语进行进一步的升级,满足依靠行为的词汇之间达成一种拓展和推进的作用,促使杂文体系进一步形成并具备相对深远的发展前景[2]。

二、鲁迅运用现代汉语言文字的创造性

(一)释名

鲁迅在运用现代汉语言的过程当中充分的实现了对文字和词汇的创造性需求,在实际的转变词汇组合过程中也实现了对文字含义的再创造和利用,充分地展现出我国文化的深刻内涵和渊源历史。在利用文字和词汇进行组合的过程当中,需要摒弃传统文学应用的特征,采取科学的方式进行文字的联系,形成一种新的形式的学术,进而展现出文学作品对人们心灵的碰撞,展现出批评和讽刺手法对作品表达的内涵性展示需求,能够在实际的表达过程中激发人们内心的激荡,避免人心麻痹受到毒害和侵蚀。鲁迅在应用和创造现代汉语词汇的过程当中非常重视对细节的描写和捕抓,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也非常的准确和细腻。

(二)相近、相同及相反词汇的混合使用

通过将相近和相同词汇的含义进行混合的使用,需要进行词汇和文字的再创造,在实际的文学作品表达过程当中进行文学作品题目的拟订,保证标题突出索要表达的含义,并且能够成功的展示作者的内心世界,在表达和情感渲染的过程当中进行人们思维转变。再观察诋毁相反含义的混合使用特征,需要重视到对事件的描述需要,在实际的语言表达过程当中需要重视到对相关词语和文字应用的准确性,可以通过文字的读音和词汇的混合使用时限双声和重叠韵律的表达。重视对词语和文字的衍生性关系理解,能够充分地认识到作品表达的内涵,也是一种表达情感的途径[3]。

(三)改革古人常用词汇产生新意

鲁迅在应用词汇和文字表达作品的过程当中,非常重视对人物和时代背景的刻画,希望能够通过科学的改革和创新的应用实现对文学作品内涵的阐述,并且能够生动的诠释一种文学创作的氛围,在这个氛围当中实现对词汇的改革,并衍生出创新的含义,促使文学作品的表达更加贴合实际,又能够满足人们对词汇的理解,以及对作品创作人内心的情感掌握。对于古人常用词汇的改革,能够满足人们对文学作品内涵的深入理解,实现一种词汇新的含义创造。鲁迅的作品以杂文为主,而且这种文学题材也是鲁迅非常擅长的作品风格,在实际的描写过程中创作出非常的词汇和文字,能够满足作者对自身思维的展示。

(四)深入刻画名词意蕴

对名词的深入使用,能够满足对文学作品内涵的深刻客户,能够展现出一种丰富的意蕴,通过使用名词的多变形式成功的展示出作者独特的写作思维。鲁迅在表达作品的过程中经常会细致的玩味词汇的内涵,希望通过对名词内涵的深入理解实现对词汇含义的颠覆性使用,并且满足其讽刺与批评的需求。读者在开始品位鲁迅作品的过程当中可能不能完全理解作品中词汇的含义,但是伴随阅读的深入,读者开始出现恍惚如隔世的感觉,便成功的理解了其中深藏的内涵价值,也通过鲁迅作品的表达展现出对一种社会现象的理解和评价。这种表现形式就是非常突出的批评和讽刺,也是鲁迅作品的深远价值体现。[4]

在鲁迅小说的座屏当中,充分的应用对人物描写的特征展现出情感的寄托,这中淋漓尽致的情感寄托主要都是源于人们对作品的深入解读,也是充分展示人物特征描写中词汇和文字创作重要性的途径。鲁迅希望自己的作品中,对于主人公形象描写的词汇能够符合实际的作品情感展示需求,能够在具体人物表情、动作、眼神和语言的表达过程中展示出一种微弱的情感转变,这种描写需要词汇和文字的混合与创造才能够满足恰到好处的人物性格呈现,才能够在实际的创作过程当中展现出一种人物的精神和一个时代的背景感觉,进而形成一种细腻的文学体制,也就是批评和讽刺方式的诠释。例如鲁迅作品中的阿Q就是非常典型的一种人物描写,也通过对这位人物的描写展现出鲁迅对作品中人物形象刻画的精致和细腻,以一种悲情的状态刻画一个可怜的人物,展现出人物的悲情命运[5]。

结论:

综合上述研究内容进行进一步分析、谈论和总结能够发现,鲁迅在创作文学作品的过程中需要极致的表达情感,通过对现代汉语言文学的创作实现了对相关研究内容意蕴的丰富性需求,在具体的作品表达和人物刻画中具备更加重要的作用。通过对语言和词汇的创作,让鲁迅先生的作品更加贴合实际的时代背景,能够从文学作品创作的过程当中展现出一种深刻的情愫,进而实现了对一些现象的批评,也呈现出一种批判的精神。对于作品的创作需要以细节取胜,能够在细小的机关中展现出作品深邃的内涵的意蕴。鲁迅创作出新形势的文学词汇和文字使用方式,对于语言系统的传播质量提升具有深远的影响和意义,形成的章太炎体系对于作品内涵的表达更加具有强烈的意义和作用。

参考文献:

[1]潘连根,王静义,李佩仑.关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的思考[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教学研究版),2010,01:1-4.

[2]杜刚.高师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6:86-90.

[3]杨晶瑜.汉语言文字的审美特点及其在教学中的作用[J].语文建设,2015,33:35-36.

[4]冯海英.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就业核心能力的内涵及内容构建——以玉林师范学院为例[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5,06:141-146.

[5]杨经建.文人、文统与文本:在母语文学语境中理解——汪曾祺的文化人格和美学品位[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2:31-37.

猜你喜欢
汉语言鲁迅文字
文字的前世今生
热爱与坚持
鲁迅,好可爱一爹
国家级一流专业 汉语言文学
当我在文字中投宿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简介
鲁迅《自嘲》句
来华汉语言预科生学习焦虑考察
她曾经来到鲁迅身边
试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要性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