堕入魔道的“神翁”

2016-11-23 14:42于跃
青年文学家 2016年29期
关键词:吕洞宾外传八仙

作者简介:于跃 (1995-),男,黑龙江大庆人,汉族,本科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9--01

八仙的故事自古以来就一直在民间流传,早在宋代时就能找到关于八仙的故事,到了元代,由于丘处机对成吉思汗有着“一言止杀”之功,使得道教在元代依旧保持着迅猛的发展,这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关于道教八仙的故事传说,并最终在明代定型。

在科学技术并不发达的时代,戏剧表演一直是传播八仙故事的主要渠道,从年代看,八仙最早集体出现在马致远的杂剧《吕洞宾三醉岳阳楼》和《黄粱梦》中。此时八仙的成员分别是汉钟离、铁拐李、蓝采和、张果老、徐神翁、曹国舅、韩湘子、吕洞宾。没有我们熟知的何仙姑,而多了一个徐神翁。实际上,从元代到明初,徐神翁一直是八仙中的一员。我们在《孙真人南极登仙会》、《吕翁三化邯郸店》、《争玉板八仙过海》等在剧中,均能找到徐神翁的身影。元代的《八仙庆寿图》中也有徐神翁。

而何仙姑却是在明代中期才出现,比徐神翁晚了近百年,她的首次登场是在范子安的《陈季卿误上竹叶舟》中,随后传奇大家汤显祖在《邯郸记》中,也将何仙姑纳入了八仙之中,直到吴元泰的《东游记传》一锤定音,才有了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八仙。

必须承认,何仙姑的后来居上是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首先,一位女性神仙的出现让八仙变得更能涵盖社会上的各类人群,从而增加八仙故事的竞争力,早在明代时期,王世贞就指出:“是以八公者,老则张,少则蓝、韩,将则钟离,书生则吕,贵则曹,病则李,妇女则何,为各据一端,作滑稽观耶?”而商品经济的发展也使下层百姓对世俗的故事有着更强烈的需求,这时一个女道士的风流韵事无疑更合他们的胃口。汤显祖的《邯郸记》中,就描写过何仙姑与吕洞宾的暧昧关系。而且关于何仙姑的出身,到了元代也发生了变化,《福建县志》和《浙江通志》均宣布对何仙姑的“所有权”。其共同之处在于何仙姑出身贫寒,还有过抗婚经历,这对与封建后期的广大妇女来说,无疑是相当具有吸引力的。

何仙姑的“上位”是必然的,赵景深先生在《中国小说丛考》中,也表现了关于徐神翁淡出的困惑“大约徐神翁在元代很受崇拜,后来不知不觉被何仙姑夺去了位置”但是即使是在何仙姑首次登场的《陈季卿误上竹叶舟》中,徐神翁也依旧没有退出八仙之列,他和何仙姑都在八仙之中,反倒是少了一个曹国舅。可见何仙姑从来就不是冲着徐神翁来的,也并不能解释徐神翁淡出的原因。在明代的杂剧《贺升平群仙庆寿》中,徐神翁与王乔、陈戚子、刘伶、陈抟、毕卓、任风子、刘海蟾等人组成了下八仙。到了清代,也依旧具有相当的影响力。

徐神翁真正被人抛弃的时间是在现当代,此时杂剧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但八仙的故事还在流传,只是传播方式变成了还处在初期的文明戏和话剧,在剧作家顾仲彝的《八仙外传》中,徐神翁再次出现了,然而与以往不同的是,徐神翁不再是和众仙友一起济世度人,反倒变节成了叛徒,他投靠了赤发魔王,还害的剩余七仙险遭大难,多亏了何仙姑及时参透仙道。这才保住八仙的功果,在从前的八仙故事里,何仙姑和徐神翁或是同为八仙,如果一人为八仙,那另一人就不会出现在故事中,但是顾仲彝却偏偏把得道的何仙姑和变节的徐神翁放到一起,从此之后,徐神翁的影响力日渐微小,以至于我们今天都不知道他的存在。

在《八仙外传》中,顾仲彝有着这样的描写:

张果老:徐神翁怎么还不来?

曹国舅:神翁失节降魔王,气冲斗牛上天堂。气死我了!气死我了!

蓝采和:国舅,什么事情值得这样生气?

曹国舅:徐神翁已经投降赤发魔王了。

其余六人同时:什么!真有这回事?这成什么话?

顾仲彝是戏剧大家,戏剧素养和创作能力不凡,深得欧阳予倩的认可,他在当时正积极地投身于上海的孤岛文学创作中,是华北地区沦陷时期的戏剧领军人物,关于徐神翁在以往“八仙戏”中的地位,他是不可能不知道的,而贸然改动这一人物,极有可能遭到观众的不满,所以他是断然不敢随意“黑化”徐神翁的。

徐神翁的变节,其实是顾仲彝对汉奸的影射,在抗日战争时期,顾仲彝一直坚持着救亡戏剧活动,他所创造的《梁红玉》、《三千金》、《八仙外传》、《水仙花》等作品,或是反映了黑暗的社会现实,或是表达了强烈的民族情感。还曾收到日伪的恐吓信,信内附一颗手枪子弹。而观众对于《八仙外传》的认可,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在得知徐神翁变节后,八仙还有着这样的对话

韩湘子:我想起一个来了。

张果老:孩子,是谁啊?

韩湘子:我家的一条小哈巴狗。

吕洞宾:放屁!八仙里怎么好有一条狗。

韩湘子:你别瞧他是一条狗,倒是顶忠心的,比徐神翁要忠心的多呢。所以我说徐神翁他变节才真是一条狗呢。

这样的对白,很容易让人们把徐神翁和汉奸联系到一起,同时又很隐晦,由于《八仙外传》中对民间风俗有着非常仔细的描述,而且语言风格轻松诙谐,所以有很多人认为这一作品不同于顾仲彝以往的作品寓意,这是对作品了解不足造成的。

而顾仲彝之所以选择了徐神翁,一来是何仙姑此时已经在八仙中确立了地位,其次在八仙的人物中主要都是传说中的人物,经传说加工才成形,或者是确有其人,但是生前落魄,死后才得到敬重,唯有徐神翁,在生前就见重于统治者,死后也极尽哀荣,这样描写,也有利于观众进行理解。而华北向来是文明戏的龙头,这一故事在上海传开后,徐神翁也就彻底堕入魔道,令人遗忘了。

猜你喜欢
吕洞宾外传八仙
“八仙戏”延续模式的选择
El maíz y el estigma del maíz
隋唐外传(第二集)
隋唐外传(第一集)
隋唐外传(第三集)
隋唐外传(第二集)
狗咬吕洞宾
「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醉酒八仙2
醉酒八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