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荀子的治气养心之术

2016-11-23 14:43胡川英
青年文学家 2016年29期
关键词:养心荀子

胡川英

摘 要:治气养心思想是荀子修身思想中的重要内容,本文主要从《修身》篇入手,分析治气养心的含义,阐释以“礼”、以“人”、以“心”为养的治气养心之术。

关键词:荀子;治气;养心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9--01

一、何谓治气养心

这里的“治气”,主要是指通过对“血气”的导引使“血气”在体内不断循环流动,来保养生命获得健康。而在《修身》篇中,荀子又提出:“治气、养心之术:血气刚强,则柔之以调和;知虑渐深,则一之以易良。”

调和性情,培养好思想的方法就是要:性格刚烈,就用心平气和的方法来调和他;思想深沉不明,就用坦诚忠直来纠正他;凶暴乖张,就用训导的方法来开导他;心胸狭小,就用宽宏的思想来引导他。从中可以看出,荀子认为“治气”就是要规范气,此处之气更多地指向人内在的精神状态。这一含义,恰与孟子浩然之气中的“气”有不谋而合之处。

荀子很重视心的作用,他认为:“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解蔽》)。在这里,荀子所描述的是人生来就有的本“心”,它是人的生理器官之一,与眼、耳、口、鼻等一样,但是心的地位却高于其他一切器官,它是一切的主宰。荀子主张“人性本恶”,故而要“化性起伪”,就是经过后天的学习和雕饰达到一种人为之力所养成的人格。因为人的意志与血气紧密相连、相互影响,所以当人心的认知、意志、血气结合在一起形成统一时,人的心也就会转化为道德的功用,表现出一颗极具价值的引导之心,从而可以引导人心向善。

二、如何治气养心

荀子认为治气养心首要的是要以“礼”为养,礼在修身养性上能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凡用血气、志意、知虑,由礼则治通,不由礼则勃乱提僈……”

礼仪不仅适合显达之人立身处世,亦有利于穷困之民立身处世。因为人在动用感情、意志、思虑时,如果遵守礼仪就会平和顺通,反之则会颠倒错乱;人在衣、食、住、行时,遵循礼则会和谐有节,反之则会犯忌得病;人在容貌、态度及在进退、行走时,遵守礼则会温柔儒雅,反之则会粗野浅陋。可见,礼仪对于人的身心修养的重要性。

荀子还认为要以“人”为养。《修身》篇中写道:“凡治气、养心之术,莫径由礼,莫要得师,莫神一好。夫是之谓治气、养心之术也。”所谓“莫要得师”,这与礼是分不开的。荀子指出:“礼者,所以正身也;师者,所以正礼也。无礼,何以正身?无师,吾安知礼之为是也?”这就是荀子的以“人”为养。在荀子看来,老师就好像指路明灯,没有老师,人们就无法识别前方的一切。他非常重视学习,故而《荀子》一书,开篇就讲劝学。可以看出荀子认为养心只向内要求还不够,还要有向外的要求,那就是“由礼”、“得师”、“一好”。

所谓“莫神一好”,就是要专一。在《劝学》篇中,荀子就说道:“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学习如此,修身也一样,心神宁静虚一,人就会忘却一切忧愁、欲念、贪婪,这种状态对平时过度心智劳累所产生的巨大压力和精神疲劳会起到很大的释放、减轻作用,这种“养心”的方法,就是专一心神,使“心”逐渐置于安静祥和状态,而抛却或者化解外物带来的烦恼,修心静意方能安身立命。

荀子还在《不苟》篇中说道:“君子养心莫善于诚”,也就是君子养心最好的方法就是努力做到真诚,拥有了真诚的赤子之心,就会自觉遵守仁义礼智信,守住仁德,从而奉行道义圆满自己的品德。

“礼养”、“人养”都是外在的“养”,而修身养性的根本特征是主体性,治气养心本身是件自我主宰之事,因此,能一以贯之地保持心平气和、心静如水且愉悦,就能真正涤除造作虚伪,心怀赤诚,才能最终达到形神合一的完美人格。

三、总结

荀子认为“治气养心”才能精神无忧,身体无虞。治气养心就要重视礼、终身学习向人请教,最关键的是要专一,从心里真正做到真心诚意。治气养心,治气为先,养心为重,身心兼养,可得延年。 既修行品德,化性起伪,崇善扬善从而获得坦荡的心胸、乐观的心态,同时也要学会情感控制,保持平和之心。说到底,治气养心之道其实正是儒家内圣之学在修身养性领域的一种体现,内圣最终不过是追求人道德与情性的完善。正是这一完善飞跃的过程,让人洗去了心智上的尘埃,从而获得神清气爽,自然通畅。 荀子认为,治气、养心之术就是对人的心智与情志矫枉过正,养心正性培养一颗平和之心。启迪我们为自己的心建造一座心宅,经常打扫,不让它被烦恼和灰尘掩埋。时常在心宅里静一静,从而随时洞察自己的内心之景,确保心灵不“中毒”、“生病”。 这也正是是荀子修身思想对于我们现代人的启示与指导。

参考文献:

[1]李承贵.数字解人生——荀子[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7.

[2]高长山.荀子译注[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3]梁启超.荀子二十讲[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9.

[4]鲍鹏山.寂寞圣哲[M].上海:东方出版社,2000.

[5]王颖.荀子伦理思想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6]王锴.天然与修为——荀子道德哲学的精神[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7]赵颖颖.治气与养心——荀子养生思想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13:4.

猜你喜欢
养心荀子
养生与养心
夏至重养心
夏至养心喝“三茶”
立夏小满 养心除湿
荀子“道心”思想初探
荀子天人观研究述论
《荀子》的数学成就初探
荀子知性思想初探
荀子的“王道”观念
夏季穴位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