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爱中慕

2016-11-23 15:03李非易
人间 2016年24期
关键词:图兰朵普契尼卡拉

中图分类号:TP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8-0035-01

我算是一个俗气浮躁的人,所以从未安静的看完过一部歌剧。歌剧离我生活太远,我可以伴着白日,看完一本《尘埃落定》或者是一本《简明外国文学史》,但却从未想过我会安静的坐下来,去看完一部歌剧。

《图兰朵》由意大利作曲家贾科莫·普契尼创作,是他最后一部作品。许是我不太爱美声唱法,所以虽然我十分欣赏乐曲,但却对其唱法了无想法。美声太过用力,而中国传统的感情没有那么多强烈的部分。不过换种角度来想,《图兰朵》创作出来本也就是给外国人所欣赏的,所以他们也不会对唱法、唱腔有异议。

此外,除开张艺谋版的《图兰朵》,原版《图兰朵》的服装,透着太多的违和感。比如皇帝的服装——皇帝的服装为黑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除秦十分崇尚黑色,汉略有继承,其余朝代皇帝的服装都应是明黄色。而黄色对于除统治阶级以外的阶层来说,更是禁忌。所以当小太监穿着一身明晃晃的服装时,不由让中国人瞠目结舌。对于“孔子”的信仰,普契尼将其上升到上帝的高度,也是对中国文化了解的不够深入。

我查看了许多资料,都未明确提到过图兰朵公主的原型是谁,也未提到《图兰朵》的故事的原型是哪一个,所以虽然讲的是中国公主,但也只是普契尼臆想中的中国公主。在我翻阅资料时看到一种说法“妖魔化的中国公主”。即使是皇家公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应是“三从四德”的。就算是深谙权利、有位女皇母亲的“太平公主”,也不如《图兰朵》里的公主血腥暴力。古代中国从奴隶制进入封建统治时期之后,“草菅人命”这种事,就变得不太可能。虽然奴仆的姓名仍是如草芥,但是要杀异国的王子,也只能是一种笑谈。“两军交战,不斩来使”,更何况他国王子?美国有“个人崇拜主义”,是否意大利也有,我不太了解,但就凭鞑靼王子卡拉夫解开三个谜语——“是什么在每天白昼死去,却在夜晚重新诞生?”“是什么有如火焰般燃烧,但当你死去,它就变得冰冷?”“让你燃起烈火的冰块是什么?”我觉得,或许普契尼有他自己的“个人英雄”。这三个谜语是有多难呢?对于各国从小“饱读诗书”,能依靠身份、财力请到自己国境内最好的智者的王子来说,我觉得或许不太难。

我跑题了。回到《图兰朵》里的“爱”。

所有的王子都因图兰朵的美貌所吸引。我以为,卡拉夫会因绕开这个梗。然而,就是这么浅显直白,卡拉夫因为图兰朵的容颜对其一见倾心。也因此丧了柳儿的性命。是否外国人都在感叹图兰朵和卡拉夫的爱情,但是我却真心想感概柳儿。整部歌剧里,充斥着普契尼对中国文化的误解,但唯有对柳儿的塑造,却中西出奇的一致。不管柳儿对卡拉夫是爱、是忠心,至少她是从一出场开始,就是跟随卡拉夫的,也是在对卡拉夫的跟随中逝去的。毕竟她只是个仆人。不管在外国人眼中还是中国人眼中,她是不值得一提的。她只是个爱慕王子的侍女。即使她与王子朝夕共处,即使她愿为王子牺牲自己,即使她牺牲自己是为了成全王子与他人,但她也只是侍女。是主人忠诚的奴仆。这无疑是个悲剧。是一个跨越中西、横跨古今的悲剧。但是既然《图兰朵》标榜的是爱情,那柳儿就不应只是一个奴仆的身份。

毕竟柳儿不是主角,没有光环,即使陨落,观众也只是哀叹一声“可惜了。”仅仅是可惜吗?我不敢再说更多的言辞。毕竟我没有处于一段不平等的地位中,我不能够感同身受柳儿的绝望与无奈。或许死亡是个比较美好的结局。哀莫大于心不死,幸而,柳儿死了。

那卡拉夫对图兰朵真的就是爱么?我不知道。长久以往,我不愿信一见钟情。仅是一张脸,就可发誓愿与其共度一生?愿抛弃所有无论生死?中西方历来有不顾一切去爱对方的故事。我想象中的令人歌颂的生死契阔的感情都是基于长久以往的相处。就像梁山伯与祝英台,女子善良温婉,男子儒雅温润,二人或诗、或书、或琴、或乐相伴,并不因一己容貌订下厮守。但似乎西方更偏向于一见钟情,就像罗密欧与朱丽叶,女方如花容貌,男子俊朗潇洒。似乎二人一出场,其他人都无色彩。天雷地火,真的就只是因为在人群里多看了一眼。而这一眼,也只能是基于一张美好的脸。

我也不是否认一见钟情,毕竟除了日久生情,一见钟情也是感情产生的一种方式。但也不置可否的是,不是所有的人能够有一见钟情的本事的。所以,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虽然感情的产生源于一见钟情,但更多维系感情的缘由是从双方的性格里决定的。而《图兰朵》里,男女主角只是因颜一瞥,最终也就沉沦在自以为是的爱情里。这真的是爱情么?我能用什么词语来形容这种感觉呢?我从歌剧里感受到的图兰朵公主是冷漠的、残酷的、血腥的、暴力的,即使最后向世人说卡拉夫王子名字叫爱情,是他这世爱人,我也觉得这份爱情来得太突然。没有一个美好的过程,也没有合理的解释。图兰朵是何时爱上卡拉夫的呢?在其回答出三个谜语时?那当卡拉夫猜出答案时为何又慌忙否认?是在卡拉夫向她提出谜语时?那为何又想尽一切办法想获得答案,并使柳儿惨死?这些都无法产生爱情啊。或许,这是西方人的思维吧。爱的产生源自于一张如花容颜,爱的产生,也在种种生死羁绊中稳固。可这种生死,又是在别人的命里。

传统的中国文化中,很少直接说一人爱另一人,多数都会用一人爱慕另一人的方式来讲。我很喜欢爱慕这个词,慕,向往、敬仰、思念、依恋。不仅是爱,更是对另一方人格上的眷恋。中国文化里的任何一份感情都是如涓涓细流的,绵长而有力。或许会有一个激烈异常的开始,或者荡气回肠的结束,但这些感情,都会有一个稳固而坚定的过程。维系这个过程的力量不仅只是一个人的脸有多美,而是他或者她拥有一个富有魅力的人格。我脑子里忽然想起很多中国小说里的情侣。就算是武侠小说里我最厌恶的张无忌,都有其侠义的人格魅力所在。这也才能引来无数的女子对其倾慕。低至身边的仆人小昭,上至精明的郡主赵敏,无一不对张无忌所倾倒,而这些感情里,我想更多的是一份敬仰。毕竟是一教之主,正义、果敢、勇猛。

所以在《图兰朵》的歌剧里,图兰朵公主和卡拉夫的爱情是悲哀的。也注定是普契尼臆想中的中国爱情。也许卡拉夫还有一些人格魅力值得图兰朵去爱慕——聪明、勇敢,但公主图兰朵呢?除了阴戾,我不知该用什么词来概括。我甚至可以想象二人结婚以后的生活,绝对不是西方童话里的“从此,王子和公主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或许是我对西方文化探究太少,然而我却依然坚定中国式的“爱慕”。相爱因容颜,相慕因品格,相守因共同度过的朝朝暮暮里的温暖。

作者简介:李非易,女,汉族,四川乐山,研究生,四川师范大学,学前教育

猜你喜欢
图兰朵普契尼卡拉
《图兰朵:魔咒缘起》: 金牌卡司难以挽救薄弱剧情
普契尼歌剧的戏剧性分析与解读
你是哪种职业呢?
贾科莫·普契尼:歌剧界的泰斗
歌剧《图兰朵》的故事(三)
普契尼的自我评价
歌剧 《图兰朵》的故事(二)
基于普契尼歌剧《图兰朵》的演唱技巧鉴赏
卡拉妈妈如坐针毡
寻找卡拉